QICC 2024专访|王建安:以广博开放之姿、创新进取之态,深拥世界“八面来风”

健康   2024-11-12 18:42   上海  



谈及杭州,必言及其“湖”。


有湖,名曰西子,以水为纸,以山为色,书写千年雅韵,令四方赞叹。


亦有会,启于西湖之畔,以创新为笔,以实干落墨,汇聚风华十八载,日益璀璨夺目。

2024年11月21日-24日第十八届钱江心血管病会议(QICC 2024)即将在杭州迎来“成人礼”。会议前夕,大会主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院士接受了严道医声网的专访,介绍了走向成年的QICC将会上演怎样的“新故事”,又将如何再谱发展“新篇章”。

“钱江会18年,是一个由小到大,由一个仅关注区域省内的会,发展成为今天这样一个全球著名的心血管大会的过程。我想这18年来,我们始终坚持面向广大心血管专家,面向广大年轻医生和年轻科学研究者,面向人人享有心血管健康的全人类的共同愿望,立足中国,走向世界,不断释放自己的能量。”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王建安院士



01

更前沿,追赶学科发展之“潮”

“QICC发展的18年,是中国心血管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我国科学事业高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18年时光辗转,心血管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技术、新器械、新理念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在持续推动心血管诊疗事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对所有医务工作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对学科发展的风云变幻,怎么最大程度把当今世界心血管领域最前沿的进展深入融合到会议中,是本届大会从筹备之初就在思考的问题。”

王建安院士指出,作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平台,QICC 2024充分发挥前沿引领作用,关注领域内的最新发展趋势,与时俱进,紧跟前沿,并将这些前沿内容深入贯穿到整体会议内容中。


学术内容,瞄准创新发展最前沿


本届大会特别邀请国内外权威专家、顶刊杂志主编、知名科学家心血管领域相关的不同学科的佼佼者,分享领域内最前沿的内容,带领大家把脉新药物、新技术、新诊疗方式等行业发展趋势。

例如,最新介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肥厚型心肌病的风险预测,最新长效类不同作用靶点的降胆固醇新药物,炎症对动脉粥样硬化事件的影响,糖尿病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脉冲消融等房颤消融的最新进展,以及抗拴、抗血小板的最新治疗策略等心血管疾病相关的方方面面的内容,会议都会覆盖。


培育内容,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规范化培育人才,为心血管领域输送源泉活水,是QICC最重要的办会宗旨之一。本届大会在规范化培育这条路上,继续深耕、开拓,通过Peer review training course论坛、大咖面对面论坛等不同主题论坛,将前沿进展融入临床实践,帮助更多青年成长成才。

“培训相关论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简单重复,而是吸收了最新指南更新、最新研究结果等新进展之后,再对培训内容进行系统梳理,进而传递给大家。所以,本届大会的培训内容是update的,presentation演示、论文交流以及墙报poster也都是最新的。”

18载春秋,QICC乘着时代风云,以“争渡,不问归路”的精神,领潮而行,带领大家探究心血管领域的“潮风”与“潮韵”。

“希望通过这些内容的呈现,把最前沿的东西传递给大家,全方位为大家奉献上一场学术盛宴。”

02

更开放,国际交流走深走实

不拒众流,方为江河。

秉承“质量(Quality)、创新(Innovation)、合作(Collaboration)、培育(Cultivation) ”的核心价值观,18年来,QICC从稚嫩走向成熟,在国内外专家同道的共同支持和帮助下,立足本土、联动全国、放眼全球,会议规模越来越大,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已经发展成为国内乃至国际极具影响力的心血管学术交流盛会。

“国际化”,正是QICC其中一张不容忽视的闪闪发光的“名片”。“此次会议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更深入的国际交流合作,始终贯穿大会全过程。”王建安院士特别提到。


与ACC展开深入合作


本届大会与美国心脏病学会(ACC),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交流合作。耶鲁著名心血管专家、《JACC》新任主编Harlan Krumholz教授、《JACC:EP》主编Kalyanam SHIVKUMAR教授、《JACC: Cardiovascular Imaging》主编Y.S. CHANDRASHEKHAR教授、《JACC-Heart Failure》主编Biykem BOZKURT教授等来自世界各地的ACC著名专家都会来到QICC现场,进行沟通交流。

“还有一部分ACC专家虽然没有办法亲临现场,但也会在线上分享创新成果。”


携手更多国际顶尖组织,更多重磅嘉宾


不止于ACC,多年发展历程中,QICC在学术交流与合作的世界舞台上,不断展现“钱江文化”的独特魅力,构建全方位联通世界的“通道”,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本届大会为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广发“英雄帖”,美国心脏协会(AHA)、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新加坡心脏学会(SCS)等各个国家的专家都会在大会上进行充分交流、合作、共享知识,分享来自世界的“声音”,在“你来我往”中拉紧钱江会与世界的纽带。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将世界之“芳菲”,融入QICC之“春色”,让学术百花齐放,智慧朵朵生辉,会场美美与共,QICC 2024全面开放的新格局雏形初显。

03

更创新,以“变则通”激活创新动能

以“天工人巧日争新”的状态乘风破浪、创新求变。

如果说QICC 2024最大的不同,肯定是刚刚圆满落下帷幕的基础与转化医学研讨会(QICC-BTS)。

“把基础与转化研究相关内容‘拎出来’成为一个独立会议,这对钱江会来说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创新尝试。”王建安院士提到了这一创新举措背后的原因。

随着QICC规模越来越大,参会人数越来越多,同时也伴随着基础与转化研究越来越受到大家重视,对于其版块设置无论是会场安排还是讨论时长,都捉襟见肘。

“经常有一些大科学家对我说,基础研究需要深入讨论、需要争论,能不能会场多安排一点,或者讨论时间多一点?”

为响应大家的呼声和需求,也一定程度上借鉴了AHA的模式(AHA每年七月都会召开一个专门围绕基础心血管科学的会议AHA-BCVS,它与AHA大会既有有机联系,又各有特色),此次在QICC正会开始之前重磅推出了首届QICC-BTS,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基础与转化医学深入发展。

另外,王建安院士特别提到,今年无论是BTS,还是QICC正会,所有投稿论文经过质量筛选、严格审稿、peer review等过程,合格的高质量论文都会以摘要的形式发表在《JACC》上,这点也是很大的变革。

变则通,通则达。QICC在基础与转化医学领域打破固有模式,跑出了“加速度”,同时,也为更多青年医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变革”出了发展的新动能。

采访的最后,王建安院士特别提到,心血管领域的变化是日新月异的,很难一言而概之,所以QICC要一直在路上,要牢记初心使命,用更宽广的胸怀,拥抱世界,走在为全世界心血管人搭建高质量学术交流平台的路上,走在让QICC真正成为中国与世界、世界与中国双向沟通的重要桥梁的路上,走在为中国心血管医生提供规范化培育的路上……

“期待高质量、前瞻性、引领性的学术理念和学术成果,能够在本届大会上得到完美呈现,也衷心感谢各位专家同道,衷心感谢你们长期以来对钱江会的支持、帮助和厚爱,诚挚欢迎大家莅临钱江会指导和交流,让这座学术沟通桥梁延伸向更远处,欢迎你们!”


专家简介


王建安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向上滑动阅览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经血管植入器械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心脑血管植入器械产教融合平台负责人、浙江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国家重大基础研究 973项目首席科学家、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负责人;围绕心力衰竭后心脏功能重建的重大科学问题,尤其是心脏瓣膜和冠心病及相应心肌损伤与修复,取得了从基础到临床的系列创新性成果;担任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亚洲刊(JACC: Asia)首任主编、全国统编教材《内科学》共同主编,以通讯作者在NEJM、Cell Research、Circulation、JACC等发表论著20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省部重大贡献和一等奖多项,获何梁何利奖、谈家桢临床医学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及白求恩奖章等。



心关注
一个有深度更有温度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