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T 2024丨高玉霞教授: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后血管通路闭合策略的比较——ACCESS-TAVI随机试验

健康   2024-11-08 17:31   上海  
*本资料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请勿向非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发放。

2024年10月27-30日,第36届经导管心血管治疗年会(TCT 2024)在美国华盛顿隆重举行。在大会的LBCS Ⅱ:JACC联合专场上,来自德国慕尼黑心脏中心的Tobias A. Rheude教授公布了ACCESS-TAVI研究的最新结果。

高玉霞教授点评


ACCESS-TAVI随机试验旨在比较两种不同的血管通路闭合策略,以实现经股动脉途径(TF-TAVI)患者的止血效果。研究结果清晰表明,与仅缝合策略相比,结合缝合/栓塞的闭合策略显著降低了主要或次要穿刺点相关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这一发现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优化大口径血管通路管理方面。

首先,研究表明仅缝合组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缝合/栓塞组,且次要并发症发生率亦显著偏高。这种差异可能与仅缝合组的闭合装置失败率较高有关,进一步强调了在选择血管闭合策略时,采用结合缝合和栓塞的策略可能更为有效。这一结果与先前的观察性研究相一致,表明综合的闭合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潜在优势。
其次,关于止血时间的比较,研究发现缝合/栓塞组的止血时间显著短于仅缝合组,手动压迫的时间显著缩短,整体手术时间也相应减少,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在操作过程中的时间优势。这些结果表明,采用综合闭合策略不仅提高了止血的有效性,还可能降低患者在手术中的负担。
此外,出血事件类型≥2的发生率在仅缝合组中显著更高,但两组在死亡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尽管目前关于出血机制的理解仍处于推测阶段,但这提示了仅缝合策略在血管闭合的有效性上可能存在不足,从而导致潜在的隐匿性出血。结合缝合与生物可吸收胶原栓塞的策略,可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即时密封潜在的隐匿性出血源,从而提高患者的安全性。
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虽然在试验中强烈推荐使用超声引导进行股动脉穿刺,但仅约59%的病例实际执行了这一操作,而41%的病例依然采用了透视引导。这可能导致不同设备应用技术的变异,从而影响结果的统一性。此外,仅缝合组由于在闭合过程中需要手动压迫以应对沿导线的残余出血,进一步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总之,ACCESS-TAVI随机试验通过对不同血管闭合策略的比较,提供了重要的临床依据,强调了结合缝合和栓塞策略在降低穿刺点相关并发症方面的优势。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和设备的迭代更新,未来的研究应继续探索更有效的血管管理策略,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研究者在选择合适的闭合装置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临床背景,以优化术后结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这一领域的持续探索将为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未来发展提供宝贵的指导。

研究背景


TCT 2024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已成为严重症状性主动脉瓣狭窄老年患者的重要治疗选择。随着手术技术的改进和器械的持续迭代,TAV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显著提高,过去十年的手术结果不断改善。尽管经股动脉途径(TF)已被证明优于其他入路进行器械植入,TAVI术后仍然面临血管通路相关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不仅增加了住院时间,也显著影响患者的死亡率,给患者及医疗系统带来了重大负担。目前市面上虽有多种血管闭合装置(VCD)可供选择,但针对不同大口径通路闭合策略在TF-TAVI 后实现止血的随机试验数据仍然匮乏。最近发布的CHOICE-CLOSURE随机试验比较了两种不同的VCD策略,结果显示基于缝合的VCD策略在降低穿刺点或血管相关并发症方面优于基于栓塞的MANTAR装置。然而,绝大多数案例中仍使用了小型的基于栓塞的VCD(Angio-Seal)。基于缝合与栓塞的VCD结合使用以实现TF-TAVI术后止血的临床应用已逐渐得到推广并在近期观察性研究中显示了有效性。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旨在通过随机对照的方式比较基于仅缝合和结合缝合/栓塞的VCD策略在TF-TAVI后实现止血的效果。

研究设计


TCT 2024
ACCESS-TAVI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试验,旨在比较接受TF进行TAVI的患者在两种不同血管闭合策略下的效果。研究中患者被随机分配到两组:一组为结合缝合和栓塞的闭合装置(VCD)策略组(缝合/栓塞组),使用一台ProGlide™/ProStyle™(Abbott Vascular)和一台Angio-Seal®(Terumo);另一组为仅使用缝合的闭合装置策略组(仅缝合组),使用两台ProGlide™/ProStyle™。主要终点是根据瓣膜学术研究联盟(VARC)-3标准评估的在首次住院期间发生的主要或次要穿刺点相关血管并发症的复合指标。关键的次要终点包括止血时间、VARC-3出血类型≥2的发生率以及30天内全因死亡率(图1)。

图1 研究设计

研究结果


TCT 2024
在2022年9月至2024年4月期间,共有1533例患者在参与中心接受了经股动脉途径的主动脉瓣置换术(TF-TAVI),其中454例患者被纳入本试验:230例患者分配至缝合/栓塞组,224例患者分配至仅缝合组。基线人口学和临床特征见表1。研究人群的平均年龄为80.2±6.6岁,其中女性占46.9%(213/454)。研究人群的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估系统(EuroSCORE)II的平均评分为4.48±4.41%。研究人群中有9.3%(42/454)存在外周动脉疾病。仅缝合组患者的体重指数显著较高(P=0.034)。关于其他基线特征,两组之间基本匹配。血管通路的多层CT(MS-CT)特征见表2。两组在解剖特征方面,包括曲度程度及钙化程度等均保持良好匹配。
表1 患者的临床特征

表2 血管通路特征

与仅缝合组相比,缝合/栓塞组的主要或次要穿刺点相关血管并发症的复合主要终点显著较低(54.0% vs. 27.0%;RR=0.55 [0.44;0.68];P<0.001)。仅缝合组的次要穿刺点相关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缝合/栓塞组(47.3% vs. 23.5%;RR=0.56 [0.45;0.71];P<0.001),而主要穿刺点相关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虽然在仅缝合组中数值上更高,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6.7% vs. 3.5%;RR=0.68 [0.38;1.19];P=0.125)。技术成功率为96%(436/454),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整个研究人群的住院死亡率为0.7%(3/454)。值得注意的是,仅缝合组的出血类型≥2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缝合/栓塞组(11.6% vs. 5.7%;RR=0.64 [0.41;1.00];P=0.025)。需要输血的比例在仅缝合组中数值上较高,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8.0% vs. 4.4%;P=0.108)。在转为手术、永久起搏器植入、卒中或急性肾衰竭的发生率方面,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图2、表3、图3)。

图2 主要终点

表3 住院结局

图3 关键次要终点
与缝合/栓塞组相比,仅缝合组在30天的主要终点仍显著较高(54.0% vs. 26.5%;RR=0.54 [0.43;0.68];P<0.001)。仅缝合组的出血类型≥2的发生率高于缝合/栓塞组(12.1% vs. 6.2%;RR=0.66 [0.43;1.02];P=0.032),而在死亡率方面则无显著差异(仅缝合组为1.3% vs. 缝合/栓塞组为0.9%;RR=0.79 [0.27;2.33];P=0.679)(表4)。

图4. SIRONA研究的功能学指标评价

研究结论


TCT 2024
从经股TAVI患者的主要或次要通路相关血管并发症的复合终点来看,基于缝合/栓塞组的联合VCD策略优于基于仅缝合的VCD策略。



点评专家


高玉霞 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天津市健康管理协会中老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天津心脏学会女性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主要从事心血管内科的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擅长疑难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冠心病及冠脉介入治疗、心律失常及术前和术后管理、高血压、心力衰竭及高脂血症的调脂治疗等;研究方向:冠心病和高血压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主持并参与科研课题研究多项,其中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参与天津市科技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8篇、曾获天津医科大学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

李洪仕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临床七年制专业,此后一直工作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内科,从事心血管临床、科研与教学工作。主攻方向为心脏电生理与起搏专业,擅长各种心律失常的诊疗;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肌细胞电生理与膜片钳技术,发表期刊论文15篇,并参与完成多部专业书籍、教材的撰写和翻译工作。目前担任天津市心脏学会理事兼秘书,以及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房颤建设中心秘书工作。

王军珂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博士研究生在读。
团队介绍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是天津市医学中心,综合实力居国内前列。心血管病学专业历经石毓澍、周金台、石嘉玲、万征、孙跃民等几代科主任不懈努力,学术水平始终居国内前列。在现任科主任杨清领导下,目前学科亚专业完备,包括冠心病介入治疗、起搏与电生理、先心病与肺血管病学、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等,各亚专业均在国内有较大学术影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内科目前是卫健委心血管疾病心律失常和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国家级胸痛中心、国家高血压中心、中国房颤中心、房颤中心示范基地、心内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
如发现文内有误请联系我们

作者:王军珂 李洪仕 高玉霞

审校:Sissy

排版:9.o_O


*本文不构成任何诊疗相关意见和建议,仅供医疗人员参考学习

长按左方二维码查看详细申明

POCKETIN 将挑选重点研究,就已发布结果邀请专家陆续解读

POCKETIN 接受投稿,我们将为撰稿作者提供该研究的过往详细资料,资料包括:原文、演讲幻灯、官方新闻、演讲视频等素材。并根据稿件质量支付稿费

稿件将发表在POCKETIN、心关注微信公众号上,并发表在国际期刊《翳望》(ISSN 2709-9105)上。同时,稿件将作为供稿提供给合作单位。

投稿请联系:zhengsisi@medicaltelescope.cn 郑思思


POCKETIN

TCT 2024

苏州工业园区东方华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医望共同发起的POCKETIN项目将依托人工智能学术跟踪系统,为全国广大心血管医师带来及时全面的报道。

项目得到了医师报、梅斯医学、365医学网、健康界、中华医学信息导报、心关注、医心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更多精彩内容,请长按二维码▼

1. 相关学术信息由医望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学术跟踪机器人提供。
2. 相关学术信息由医望提供的医学翻译机器人完成翻译后邀请临床医师进行再次校对。
3. 如有内容上的不准确请微信联系我们(zhengsisi@medicaltelescope.cn)
4. 2023年8月起,POCKETIN引入人工智能(ChatGPT、文心一言),专业编辑携手AI编辑开启会议速递新体验。

心关注
一个有深度更有温度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