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模式进课堂,是真创新还是瞎折腾

文摘   2024-12-19 09:35   陕西  

如果光顾着追求新颖形式,把课堂搅得一团乱可就本末倒置了。

01、处在争议中的“双师课堂”

据闪电新闻报道称,湖北十堰某中学创新教学模式,两位老师一起给学生上课,声称“双师课堂 知识双倍输出”,此消息一经报道,旋即引发不少网友热议,再次将“双师课堂”推向了舆论的风尖浪口。

事实上,地理老师、英语老师同上一节课,语文老师和音乐老师一起合作,在某些公开课上时有出现,并不是多新鲜的事。对此,赞成者不多,反对者不少,主要在于大家对“双师课堂”表示质疑和不解,基本上没有人能够验证此模式的有效性,以至于有网友戏称“双师课堂”如同相声表演,一个捧哏,一个逗哏。更有脑洞大开者,认为双师课堂已出现,三师乃至九师课堂还会远么?

所谓“双师课堂”原本是为了解决地区间教育资源不均衡现象提出来的,顾名思义,双师课堂是由两位教师共同授课,一位“教学名师”,把自己多年的授课经验和亮点,通过网络直播课程技术手段,对学生进行教学,把自己关于教学的亮点、难点、重点,完美无缺地传授给学生。一位“辅导教师”,负责课堂秩序,课后的一对一辅导,根据每个学生的特质,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和补习。
对比传统教学而言,“双师课堂”有一定的可取性,毕竟教育资源对学生发展有一定的帮助,只是当下某些学校剑走偏锋,一味追求“双师课堂”的形式,忽视了“双师课堂”的内容,早已背离了“双师课堂”原本的初衷,其真实效果很难被验证,很难被公众所认可。
客观来讲,一堂课需要两个老师来讲不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一来,没有多少学校有足够的师资力量来支持“双师课堂”,也就意味着“双师课堂”只能出现在公开课上;二来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重难点,两个老师一起上课,究竟以谁为主?三来,学生的专注力有限,两个老师一起上课,学生光是看老师表演就费劲,其学校效果如何,很难得到保证。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获得相应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让学生学有所获才是硬道理,一味追求形式上的新颖,而忽视内容上的充实,实在是本末倒置之举。至于“双师课堂”究竟是教学创新还是教学闹剧,结果自然由时间来验证。
02、少谈点教育模式,多讲些教育常识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学生在变化,教师群体不该固步自封,应该紧跟时代潮流,做终身学习型教师,参与各种培训是必要的。然而教育理论的提出应该是从教学实际中发现,并经过理论提炼和教育实践检验才行,而不是坐在办公室,读几本书,将以往的旧理念和模式,赋予新名字,然后冠冕堂皇地推行,成了教师群体磨难,也成为某些“专家”的狂欢。
要知道,教育改革不在于谁的方法新,谁的理论强,而在于谁的方法有效,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学有所成,这就足够了。各地学校和学生的层次和水平不同,自然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自然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这让一线教师积累了不少行之有效却与别人不同的教学方法。
倘若一味地追求高大上的教育理念和模式,非要教师抛弃自己多年来形成的教学思路,强迫他们接受外来的一些方式方法,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这种南辕北辙的做法确实应当慎重。
教育需要时间和过程,需要静待花开,而不是花里胡哨的教育理念和空洞的教育口号,让教育趋于纯粹,回归本真。只要能脚踏实地,润物无声,因材施教,让学生学有所获,就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教育从来不缺少改革,但是千万别打着改革的旗号瞎折腾,否则只会贻笑大方。将课堂还给老师,将时间还给学生,别总是搞一些莫名其妙的理论,给教育以安静的环境,就是对教育最好的尊重和重视。
即使这个呼声很快就被淹没在喧嚣的滚滚大潮中,但我依然想再呼吁一次。
最后,推荐一个非常棒的深度历史类公众号,我也有经常看哦!
喜欢今天的文章,别忘了在文末右下角点个“在看”,让我们一起陪伴孩子的成长,并转发给更多人看。

往期回顾


守住七条教育底线,回归教育真实模样


突然发现,有些老师被“小蜜蜂”困住了


坚守或逃离,县城女教师的婚恋难题

为防失联,欢迎关注
晨阅浮一白,教育问题的思考者。深度分析教育热点话题,关注最新教育资讯,了解前沿史学动态,发布权威教学思考。因为懂得,所以真实;因为真实,所以坚持。

晨阅浮一白
一群历史教师创建的公众号,因为懂得,所以真实;因为真实,所以坚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