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教育很累,学生卷,家长卷,就连教师也在内卷,也不得不卷。
01、基于成绩考核的内卷
国家规定在前,大多数学校不会公布学生的成绩和排名,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以弱化教育内卷,然而在暗地里却按照教学成绩给老师们排名,跟各种评优评奖相挂钩。以至于每次考试后,一些学校教务处和年级组会花大力气来分析成绩,计算出每个老师授课班级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和对班级成绩的贡献率,然后打印出来,分发给每个老师,在各种大会小会进行分析研判。
奖励成绩突出老师的同时,也会对成绩不理想老师进行不点名批评,更有甚者在大会上点名公然指责,并要求这些老师在大会上做自我检讨,真是斯文扫地。基于自身尊严和切身利益,老师们只能被迫内卷,成绩放在首要位置,注重学生成绩的提升而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看到别的班级老师利用自习等零碎时间讲题,心疼学生没有自由时间的同时,迫于学校成绩考核,为了不让所教班级落后,只能跟进抢占学生课余时间予以授课。除了必要的考试外,老师们还自觉安排了各种测验,通过题海战术巩固学生的基础,以求得考试成绩的进步。
上课过后,作业布置是必不可少的,心想着学生上课也辛苦,就少布置一些。然而看到隔壁班的老师发了二套试题,又布置了5道书面作业,为了保障学生成绩不落后,马上追加一套,以免我教的学科吃亏。
学生做完作业,老师自然是要批改的。大多数学校都有明确的规定,然而在某些领导看来,作业批改次数越多,说明老师教书越认真,致使部分教师作业批改次数远远超过了学校规定的数量,形成一种竞争的态势。
甚至为了提升学生成绩,部分老师牺牲休息时间,挤占非高考学科的课堂时间,义务给学生辅导,整理方法、收集试题,反成为了某些学校的标配,下班走得早反而觉得不好意思。没有最拼,只有更拼,在成绩内卷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02、迫于职称评审的内卷
相对于其他编制行业,或多或少都有年终奖、车补等额外补贴,而教师的工资自2019年起,主要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教龄补贴四部分组成。其中能拉开差距的主要是岗位工资,主要由教师的职称所确定,故而在一定意义上,职称高低直接关乎教师的收入。
然而由于岗位设置有限,高一级职称的名额较少,导致部分学校指标有限甚至多年没有名额的现象,要想获得职称晋升,就必须比其他人更加优秀,才能脱颖而出。而工作荣誉、教学成绩、课题研究、考勤、工作年限等都是职称晋升考核的关键因素,必须面面俱到,面面都要优秀。
就拿课题研究来说,一些地方只要求校本课题即可获评中学一级,但现实却是很多老师为了职称评审,都会参与校本课题的研究,大家都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就没有优势可言。
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理念,有些老师就花费大量精力去申报县级、市级甚至省级课题,不断积累证书,以求得在职称评审上获得优势。毕竟多一个校级以上的课题,就多了一个别人没有的优势,就可能在评比中多上1分或0.5分,就会与上一级职称获得越来越近。
基于这样的心理,无形之中会导致部分教师时刻以职称评审为要务,写论文、搞课题、拿荣誉、常比赛,精力无限之中被消耗,导致花在教学工作上的时间减少,与当初设立职称制度的初衷相悖甚远。
03、教师内卷路上,注定没有赢家
对教师群体而言,倘若现实安稳美好,谁愿意轻易内卷。但当下教育的评价机制,让教师群体主动或被动卷入到内卷大潮之中,疲于应对而不得自拔。
为了教学成绩、职称评审、绩效考核等诸多因素,大多数教师不得不拼命向前跑,失却了教育的初心的同时,又让自己耗尽精力,处于疲惫的状态,陷入一场恶性循环中,仅得到一些基本上没有啥用处的证书,实在有些荒谬。
为了提升学生成绩,延迟学生学习时间,增加学生作业量,费尽心思整理答题秘诀,证明自己敬业的同时,也在短时间内提高了学生成绩。看似皆大欢喜的结局,实则是透支自己和学生的精力的结果,实在不值得提倡。
为了获评高一级职称,花费大量精力积累材料,想要步步领先,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却忽视了教学的研究,违背了自己教育的初心,实在有些让人难以接受。
因此,在教师内卷路上,注定没有真正赢家。而教师想要破除内卷桎梏,要学会与自己和解,找准内卷和躺平之间的动态平衡,把内卷竞争内化为自我提升的内驱力,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之路。而让老师安心从教,少一些教育内卷,多一些人文关怀,也是相关教育部门思考的问题。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