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时至今日,距上周四(10月17日)您出殡的日子,已有好几天了,可我内心深处,仍旧不能平静,依然感慨万分。
依稀记得,上周二何永飞老师在作协群里分享了张泽荣老师的文章《文友老吴》,于是通过这篇文章,才认识了您。
文章前面何永飞老师拍摄的照片和文章开头的这段文字-----“在全县通讯员培训班上,我又见到了文友老吴,老吴身着一套蓝灰色的西服,上衣有些破旧,钮扣也掉了,用曲别针将两头别在一起,裤子长了些许,下边的裤脚已经被踩得卷曲,凌乱的头发更加花白,岁月的艰辛无情地刻在布满皱纹的脸上。”深深地打动了我,于是怀着无比复杂的心情,认真拜读了全文,不禁潸然泪下。
您原籍六合乡毛谷村,后入赘到朵美洛琅村。您一生生活窘迫不堪、艰难曲折,与贫瘠的土地相伴相依,但您一直笔耕不辍,直至晚年,依然用最原始的手段(手写稿),孜孜不倦地坚守着对文字的热爱。在没有通电的年代,白天,您在田间辛苦劳作,晚上就在松明火下写作;您没有稿纸,没有墨水,没有邮递费,更得不到乡亲们和家人的理解,在别人看来,您似乎成了另类.....
@ 何永飞 摄
@ 李国伟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