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作者简介】
别样的节日
一年一度记者节,对于我和同仁来说,基本都是忙碌的一天。今年的记者节,是在立冬后面一天,天气恶劣,山上下雪,地上雨水横流,气温骤降,黄叶像秋天,寒冷像冬天,多雨像夏天,让人分不清季节,应验了“一雨成冬”的俗语。早上添衣,晚上加被,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和情绪,才能坚持做完手里的工作,才能少一点寒冷与烦躁。
打开那些旧照片,绝大多数是出于工作的需要而拍,也有一些是兴趣驱使而拍,还有几张是采访时被同事和朋友拍的那个我。看着电脑里的那些照片,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想起被烈日晒黑而不想化妆的脸,被严冬冻裂以致又痒又疼的手,被雨水淋湿的鞋袜、衣服和头发,被细雨和灰尘模糊了的镜头,还有采访结束匆忙回单位赶稿子而跌破的嘴唇。往事真的如烟吗?是,也不全是。哪怕得了老年痴呆的人,对于有些人、有些事,也不会完全遗忘。何况一个心智健全和身体健康的人,怎能说忘就忘呢?
记者采访,免不了与各行各业的人打交道,上至风云人物,下至生活在最底层的弱势群体。男女老少、士农工商,都因为工作需要而发生交集,我们只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不能、也不准炫耀什么好人脉、好资源,必须时刻认清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审时度势,把握好宣传的时度效,把每一次采访当做一次考试,努力做好每一份答卷。
打开那张采访抗战老兵时的照片,那位和蔼可亲的莫彪炳老人,当年与我们谈笑风生,九十几岁还能轻松吃炒豆,头脑清醒,记忆超群。莫老退休金不高,但他知足常乐,说自己身体健康,一个月花不了多少钱。他感恩这个时代,读书看报,练练书法,玩玩小麻将,活得通透豁达。采访结识后,他把我当作孙女一样亲。有一次老人家还特意写了几幅字来单位上送给我,并且陆续请人跟我们要了许多期《鹤庆新闻通讯》认真阅读欣赏。不久前,他走完人生的百年历程,含笑九泉了,而他的音容笑貌,却在照片里定格,在记忆里复活。
那张采访张金娥的巾帼示范基地金灿玫瑰园的照片,在灿烂妩媚的春光里,鲜花盛开,我们在芳香扑鼻的玫瑰花地里,欣赏着成片的墨红玫瑰,让人心旷神怡。白族妇女斜跨竹篓,头戴草帽,戴着手套,动作麻利地采摘着一朵朵玫瑰,欢声笑语飘荡在漾弓江边,那是我见过的最美劳动场景。野炊的时候,柳蒸猪头又糯又香,软而不烂,闻着味道就忍不住流口水。玫瑰花蘸白糖生吃,也是在那一次野炊时体验的味道。如今那个示范基地不复存在,当年一起合影的我们,经不住岁月的蚕食,比照片上的样子衰老了。幸好有照片为证,记录了当时美好的场景,能够勾起对柳蒸猪头和食用玫瑰的特殊记忆。那一片芬芳浪漫的玫瑰花,是此生可遇不可求的绝版。
那一张在会议室里采访的照片,是因为那天刚好是11月8号,又一个记者节来临,恰逢省级评估反馈会。下午单位上要组织稿件,收集一组记者的工作镜头。我拍了同事的工作照,又请参会坐在后排的人用手机帮忙拍了一张我的工作照向单位交差。等完成当天的采访,天快黑了,我和同事抓紧时间与其他同事在一个火锅店里汇合,一起吃了庆祝记者节的晚餐。晚饭刚结束,又和同事步履匆匆赶回单位加班写稿、选照片、剪视频。那时那刻,突然觉得“记者不是在采访,就是在采访的路上”那句话,写得多么生动形象啊!
在这个热别阴冷的日子,我搓着有点冰凉的手,在键盘上敲下这串文字,作为2024年记者节的特殊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