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阳文学》第61期 | 李泽宁:我的板栗情

文摘   文化   2024-09-20 15:11   云南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作者简介】


李泽宁,笔名启品糖,鹤庆县鹤阳初级中学《道德与法治》科任教师,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思政小课堂活动,致力于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积极发起“醉美乡愁·鹤庆”活动倡议。爱好种植,喜欢运动和习作,乐于发现并留住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美好瞬间,并经常将教育教学的故事、案例、课例和感悟等素材,以美篇、习作等方式在自己创建的《启品学堂》公众号上分享。


我的板栗情

李泽宁





@  杨宝贵   摄


板栗,是我心中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

孩童时,记忆中的板栗像刺球,不敢轻意去触摸。但每年板栗成熟的季节还是会去捡一些,总期盼着能吃到那香香的栗肉。我四、五岁的时候,爷爷在我们村林场看守,我就经常被带着去玩耍。那里有很多很多的梨树、桃树和苹果树,还有零星的几棵板栗树。直到我回村教书的那几年,许多树还在。其中的几块田还属于学校的基地,我们还带学生去种玉米。但后来因为沙沐河水库扩容,林场土地被征用偿还给了农户。当时,自己还一度与村上的干部申请能否保留,但最终还是事与愿违,总感觉挺可惜的。那里曾是许多孩童的乐园,可惜现在只能成为了一种记忆。

年少时,在周末回校读书路过北衙街或和母亲去卖苹果时,在中秋节前后总能看到有人摆着一筐筐一袋袋的板栗。那个时候看着诱人的板栗馋得直流口水,但终究就心里想想,没舍得买吃。因为母亲卖苹果收到的那一把零钱都是留给我们姐弟当生活费的,那时虽然生活很艰苦,但母亲总是嘱咐我们多打一份肉吃,生怕我们节省而苛刻了自己。

青年时,我们在房屋南北不远处围了两个园子,种了许多的果树,还特意种了两三棵板栗树。也许这就是对失去林场的一种慰藉吧!多年之后,每逢中秋佳节,我们总能品尝到栗子,它是那么的光亮、那么的饱满。母亲常说“我们的板栗就是不一般,又大又香。”每当我们周末回家相聚时,爸爸总是要把核桃和板栗等水果分成几份让我们带上,还不时夸上几句“多是不多,还挺香,下星期我又可以再捡一些。”我们都笑得那么灿烂,心里总是暖暖的。


@  李泽宁   摄


常听人说:“降支香的板栗特别香,特别好吃!”在去六合的新公路旁也多次见到过路标,但一直没有机会去。2024年第二届降支香板栗美食节期间,我有缘再次遇见了不一样的板栗。受小师弟赵老师家的邀请,我们慕名闻着板栗的香气从马耳山畔出发,经过宽敞的北七路一直向北而行,下了松桂长坡,在南干河油库旁路口右转,再沿着新松六公路往东绕过数道弯,十几分钟便见到了降支香的路标。

“呀,这么陡!”坐在副驾驶上的妻子不由得发出惊叹。我安慰道:“不怕,你要相信我开车技术。”也许是因为她的同学电话里已经嘱咐过:“开车一定要小心,路不太好走。”老司机的我也不敢怠慢,注意力很集中。一路沿着看似单车道的“双车道”左绕右绕往上行驶,不时还有小车、三轮车、摩托车迎面或同向而行。不一会儿就到了山顶,路的一边停满了车,经过它们都得格外的小心,好不容易才看见可以停车的位置。刚停稳车,同行的秦老师就要带我们去吃午饭,说有一伙朋友已经在等着了,我们便顺着村间小道步行再往里走。放眼望去,层层叠叠的山坡满是板栗树。村民房屋旁的小道边摆满了各种小摊点,最多的就数板栗,有新鲜的栗果,有加工好的袋装板栗,许多穿梭的行人都手提半袋或大袋的板栗。

这时,龙珠村委会的赵书记已经来到原来的小学门口迎接我们。眼前的院子里挂满了彩带和彩旗,铺满了红地毯,板栗节的开幕式昨天就在这里举行,可惜错过了。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栗香苑”,多么富有诗意又名副其实呀!在这里,我有缘遇见了一似曾相识的人。第一眼认出我的是同事--张老师和杨老师,她们满面惊喜,我也才恍然反应过来,原来她们就是那群在朋友圈经常发作品的文学爱好者。也许是因为一样的情怀,自己也就没那么生疏,很快就与他们侃侃而谈。哎!我是不是有点唐突,有点冲动,一下子就仿佛成了她们中的一员。但没办法,因为我往往就是这么个直性子的人,就如妻子常说的“你就好像与什么人都有缘!三分钟就像熟人似的!”此时此刻,我感到空气中的板栗香气更浓了。


@  李泽宁   摄


在梯田式相连的板栗坡,在百年古板栗树旁,我也被拍进了摄影家们的镜头,我还不时地在聆听作家们谈笑风生。我还有幸看到了松桂龙珠白族姑娘服饰和“三角巾”头饰,这些白族文化是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乡村文化的特色标识,它们在板栗树的见证下薪火相传。此时此刻,心中不时泛起一丝丝涟漪,脑海中不由浮现出无限的遐想。不知不觉,太阳都要快落山了,秦老师接到了同学的电话喊吃晚饭了。

在板栗坡下的赵老师家,宽敞的农家庭院内,两桌丰盛的农家菜相连,我们十一个人温馨地围坐在一起,有小孩,有老人,有妻子他们四个同学及家属,大家都被那两大盆板栗煮土鸡的香味吸引住了,这是我尝到的最好吃的板栗煮鸡,端着一大碗,我先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那种浓浓的板栗香味弥漫了整个庭院,深入肺腑。刚吃了几口,秦老师的电话又响了,我们又来到了“小葡萄妈妈”家,一群志同道合的文人们已经等候多时。听大家谈论,我便对降支香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感受到了村干部赵书记那崇高的敬业精神和深深的家乡情怀。我还有幸收到了文质彬彬又显得那么有温情的杨老师送的珍贵礼物《鹤庆文化》,自己难道不应成为忠实粉丝?难道不应在扉页的角落留下点什么?大家边品尝农家菜,边你一言我一语地在享受着美好的时光,津津乐道间散发着文学的无穷魅力。

二0二四年金秋,这是个丰收的季节,这是个喜悦的季节,自己也仿佛就是那百年古树上的一颗身穿盔甲的青涩毛果,期待着破茧,期待着融入那正开怀而笑的万千板栗中,期待着也能为乡村振兴增添一抹金色。

板栗,它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我心中一种深深地眷恋。





顾问/题字:田遇春
编       委:王宏志、杨宝贵、李镜泷
                  刘锦才、段庆樱、秦玉海
主编/题图:杨宝贵




《鹤阳文学》欢迎订阅,欢迎赐稿,欢迎转发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即删
投稿邮箱:15087258678@163.com

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鹤阳文学》


鹤阳文学
鹤阳文学交流园地,鹤阳文学推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