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阳文学》第76期 | 田遇春:江边·茅屋·文友

文摘   2024-10-17 17:22   云南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江边·茅屋·文友


田遇春




离2006年除夕还有9天,我在羊瑞林老师的陪伴下,来到金沙江畔的朵美乡洛崀村。看望一个在茅屋里写作的文友,一个62岁的农民业余作者—吴育民。

立春刚过,乍寒乍暖的天气,连地处金沙江峡谷的朵美也热不了多少。峡谷中坡地里的麦子已透出金黄,包谷嫩绿的叶苗已是五六寸高,甘蔗正是收获的季节,成片的甘蔗林里忙碌着一个个人影,运输车辆承载着沉重的负荷喘着粗气在沿江公路上缓缓地移动着。

洛崀村离朵美乡政府所在地6、7公里左右,是一个海拔较低物产丰富的地方。金沙江虽是枯水季节,但那虎出深山的气势仍然咄咄逼人。蓝的水蓝的天还有蓝色的心灵,纯净而不带杂色,没有任何功利目的,一切都是顺其自然。

我们不想打扰任何人,有一个多年从事文字的朋友住在深山里,去看一看,聊一聊。虽不能一朝改变境遇,但有人惦记总比无人惦记好。汽车离开了乡政府所在地顺沿江公路逶迤南去。拐进了后山的路道,刚走不远,一个小村就呈现在山坡上,村口就站着文友正举首远眺,他就是吴育民。

吴育民,六合彝族乡毛谷人氏,后到朵美洛崀成了上门女婿,育有一男一女。年轻时喜欢文学和新闻报道。十多年前我就认识他,听说了他的许多故事。后来,偶尔他进城来还到我的办公室坐坐,我就赠送他稿笺之类的写作用品。再后来,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但我对他的挂念却是与日俱增。其实,我与他没有深交,不知为何,在我心中他的形象越来越鲜明。感动我的重要因素,就是一个身困深山峡谷的农民为文学如此痴迷,用毕生的精力为之奋斗。不论结果,究其过程也让人肃然起敬。特别是在偏僻的山村无人写作的环境里,更难能可贵,让人敬仰。

村口的文友一身的农民装束,俭朴中带着生活的艰辛。下得车来,握住他带茧的手,温暖又显亲切。他说,路上面就是他的家。绕过一蓬龙竹,逆坡而行,两幢已被风雨剥蚀得黝黑的茅屋映入眼帘。路口一个高高的土埂被挖了一个洞。羊瑞林老师问,这是你以前养猪的圈吗?老吴点点头说,是。茅屋前两只小狗并不凶恶,只是象征性地吠叫几声,完成任务后又缩回窝里。穿过茅屋,到了院子里。这个农家院,没有围墙,院子跟周边的坡地连在一起显得很宽敞。仅有的一棵绿色植物——龙眼在茅屋的东边,院子的西边就是老吴一家的住房,虽是瓦屋楼房,却显得低矮和简陋。进得堂屋,泥土地面凸凹不平,没有隔栅,两边厢房空空如也,只有几块板子围住角落,就是床铺。

客人到来,老吴一下慌了手脚,忙去沏茶,壶里没有开水,提了茶壶去接自来水,也无水。羊瑞林老师连连善意地说,你看看,连水都没有,你、你……我急忙搭话说,没有关系,水就不喝了。他俩忙乎一阵,茶水还是烧好了。

我们就落坐在屋檐下,话题从生活谈起,又进入写作。不善言谈的吴育民,诚恳和善写在脸上。生活艰辛的痕迹也写在脸上。他不高的个头,圆圆的脸上刻上了密密的皱纹,凌乱花白的头发记载了生活的历程。一件蓝色的外衣已变得灰白,钮扣也掉了几个。

坐在金沙江边一个文友的屋檐下,面对早春二月的山野,房前屋后缺少绿意,一片焦土扑面而来。细细端详我的文友,心中的感慨油然而生。

 @ 何永飞  摄

你是金沙江畔一个追随写作的人,一个与文字亲切交谈的人。生活的困境磨练了你的意志,金沙江大峡谷的气壮山河的巍峨气势给予了你丰厚的创作灵感。我不禁要问:浩荡江水滔滔奔流是你的文思泉涌吗?茂密的甘蔗林是你的创作源泉吧?身居大峡谷你对大山敬仰得五体投地,满含深情的诗歌倾注了你对山的颂扬。我在你的诗歌里感悟到这种深情,“山里人的气魄/山里的山歌/是从包谷酒里醉出来的/把河水醉上山/把山里的故事拉得长长/山里人/有山的胆量/力的浓缩/心火的燃烧/点燃了太阳下的冰冻霜寒/驮起新的农事/山里人的山歌/惊动着山魂/不断地丰富着/山花山雨和爱情/让每一块石头每一条山箐/都注入了无限美好的憧憬/奔腾着连绵的碧绿透明/灿烂纯洁/还有一片柔情”。山,养育了众多的山民;山,是山民的灵魂。你用激情的笔写出有生命的诗篇,对山里人的柔情爱意深情跃然纸上。

贫穷的是物质,丰收的是思想,崇高的是精神。在无人喝彩的茅屋前,凝结了太多的梦想;无忧无虑的金沙江寄托了你无数个春种秋收。不管梦想是否实现,一路走来,虽不是繁花似锦,但也是春色满园,展现了一片绚丽的霞光满天。并非有太多的奢求,只是一个平凡的追求者又有何不可。没有追求,人生岂不悲哀。但,生活就是这样,一生的孜孜以求,不懈努力,汗水浇灌出的不一定是秋收的硕果,艰辛付出后一个殷实的秋天也许擦肩而过?天灾人祸随时都会降临,收获的也许是空瘪的稻麦,遭灾的庄稼。但你回眸一笑,走来的路上荆棘丛生,凸凹不平,有干旱的沙漠,有沼泽一样的泥泞,还有生活的羁绊。但有两行深深的脚印清晰而又醒目。醒目的脚印证明了你的存在,记录了行走过的路程。“山一样的性格/山一样的胆量/石山铸成的筋骨/石山风练成的肌肤/山安排了他们的一切/于是/他们比岩石坚硬/悬岩才低头让路/他们的汗水比谁都多/河水才哗哗笑上山坡/他们的心火比太阳还热/才溶化了高寒的冰雪……”你唱的或许是自己,坚韧不拔,昂扬向上。或许是一生的理想,或许是美好的愿望和希望。我还读懂了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人生之路。没有沮丧,更没有失望,只有一颗热血澎湃的心在金沙江峡谷中跳动。

人因爱好而颓废,也因爱好而成功。爱好那些不利于事业发展,不利于身体健康的东西,玩物丧志,一味沉溺于其中,颓废在所难免。爱好创作,爱好事业,爱好一切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东西,岂不是好事一桩。虽不敢与哲人、名士比肩,但是一片小草也染绿了山野,覆盖了黄土,增添了一片美色。“在田野上耕耘/我有一种感觉/感情与庄稼的结缘/禾苗是庄稼的鼓点/笑脸是花朵的象征/从春华到秋实/从秋实到春华/只有爱的珍重/才有人生价值的体现/当汗珠浸透了田野/牵挂中醉了香甜的日子/”你在《泥土情缘》中的歌咏印证了一句名人的话,就是艾青的“你为什么总是眼含泪水,因为你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据说,昔日你在无电的山村写作,夜晚只好左手举着松明火,右手奋笔疾书。松明烧出的松香油烫伤了你的手也毫不知觉。没有稿纸,缺少笔墨,甚至寄出的稿子如石沉大海,你还是一如既往,想用柔韧的感动来软化编辑。在《穷秀才》一诗中是你对心灵真实的写照:“风狂挡脚步难行,亦无大名小利进。某些报编不理睬,乡巴佬人恐难成。吴老不怕瞅白眼,勤耕苦读度余生。一生汗水酿成诗,书韵墨香留后人。”我为你的精神所感动,也为人生的种种残酷无奈无言。

你家里并不富裕,很多人对你不理解,认为是迂和酸。“生活都那么困难,还搞那些不能吃也不能用的东西,真不可理解。”但你置若罔闻,沉浸在文字当中,一篇一篇写,一篇一篇寄。新闻也好,诗歌也罢,或者散文小说,一写就是几十年。金沙江水吟咏着你的诗文,峡谷里叠印着你的足迹,孕育着生命的黄色泥土中拌合着你的希望。执著是你的精神,坚韧是你的品格,走自己的路是你的目标。走进文字的空间,书写追求,畅谈人生,向往文学殿堂的神圣和庄严,为后人留下一个完整的人生理念。

其实,废话说了很多,我并未给你带来什么,一张合影不会引起任何轰动,一句问候也不能说价值千金,菲薄的物质怎能代表我的心意。一句话就是我有一个文友在金沙江边写作。

离开金沙江边的茅屋,你握住我的手,久久没有放开,你不善言词的嘴唇发出喃喃的声音,凝重的表情告诉我,你有许多话要说。我拍拍你的手说,回去吧!我还会来看你,因为在金沙江畔有我的一个文友,他在甘蔗林里劳动,在茅屋里写作,在山坡上吟着诗歌,不懈的追求里孕育着快乐。生活的艰辛不能磨灭你的意志,多样的目光也许是鼓励和鞭策。希望在峡谷里成长,痛并快乐着。我想对文友说,我们要不停地写作还要追求美好的生活。

汽车缓缓启动,到了村口,我回头眺望,只见文友老吴还在路边目送我们,手缓缓地挥动着,不知为什么我的眼睛湿润了,但,我什么都没有说。




顾问/题字:田遇春
编       委:王宏志、杨宝贵、李镜泷
                  刘锦才、段庆樱、秦玉海
主编/题图:杨宝贵




《鹤阳文学》欢迎订阅,欢迎赐稿,欢迎转发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即删
投稿邮箱:15087258678@163.com

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鹤阳文学》


鹤阳文学
鹤阳文学交流园地,鹤阳文学推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