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倾一时”的张闻天,1938年后为何职务越来越低,地位边缘化?

文化   历史   2024-12-07 10:29   山东  

张闻天是我党历史上的重要领导人,堪称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之一。尤其1935年遵义会议后,张闻天一度成为党内负总责的领导干部,同时还是中央政治局常委,可谓“权倾一时”。不过张闻天在生涯后期“销声匿迹”,似乎突然从权力中心离开,变成了一个边缘化的人物。

很长一段时间里,公开材料写明遵义会议“确立了毛主席的领导地位”。在遵义会议上,毛主席的正确思想得到了拥护,但从职权上看,伟人并没有立即成为名义上的“一把手”,而是由中央书记处书记张闻天“负总责”,这个局面一直延续到1938年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此后张闻天正式交权、职务降低。到1945年中共七大时,他已经只是普通的政治局委员,此后离开中央前往地方工作。

从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后,张闻天就已经不负责中央领导工作了,主抓教育和宣传部门;解放战争中张闻天在东北,但他并不负主责,只担任东北局常委、省委书记等职务。当时我党的东北“一把手”是彭真,军事方面则由林总指挥调度。整个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我军打得非常出色,四野大军后来更是大举入关一路南下。然而提到东北的功勋人物,很少会有人想到张闻天。

所以建国之前张闻天的职务下滑已非常明显,建国后他更是只出任驻苏联大使、外交部副部长。同时期资历与张闻天相当、甚至略逊于他的干部,五十年代基本都是副总理以上的级别,张闻天显得有些“突兀”。直到1976年病逝时,张闻天的职级都不算高,与生涯早期反差明显。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是客观形势。1935年中央让张闻天主持大局,本就是客观需要,而非完全出于能力和贡献。张闻天有留苏背景,而当时的中国革命与共产国际有着密切联系。遵义会议推翻了博古、李德的错误领导,但却不宜立即“扶正”毛主席,以免引起共产国际的不满和干预。张闻天恰恰是一个很好的过渡人物、台面人物,同时他又很拥护伟人的路线,因此成为了“负主责”的角色。但角色扮演并非永久性的,客观时机成熟了,还是要有所变化。

第二是性格特征。张闻天谦逊正直,非常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遵义会议后他虽然担起重任,却时刻注意与中央其他同志的配合,经过红军早期的挫折和考验,张闻天确信毛主席的正确领导对于推动革命的意义。他本人则没有任何争权的想法,关于这一点,毛主席在延安整风时给予了赞扬。逐步让渡权力、顺利实现中央领导的角色过渡,恰恰是张闻天本人的意愿。

第三是个人际遇。1959年7月,因为在庐山会议期间支持彭总的观点,对“大跃进”提出不少质疑和建议,耿直的张闻天被严厉批评并遭到撤职,成为所谓的“右派分子”,直到去世后才获得平反。这在一定程度上是路线选择的问题,作为高级干部非常严肃。虽然张闻天的观点并没有错、出发点也是为国为民,但背上了右派的身份很难在政坛翻身,职务高开低走也是难免的事情了。

“史源历史专栏”由中国近现代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党史、军史、战史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历史全貌,带来精彩历史细节。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全网同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史源历史专栏
《开国将帅风云录》作者,全网粉丝200万+。百度匠心作者奖获得者,百家榜上榜作者,今日头条青云奖获得者,360星势力上榜作者,网易达人加薪计划创作者,搜狐星图上榜作者,百家讲堂签约作家,SFA创始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