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陪伴的黄金法则,孩子健康又自信

文摘   2024-05-13 08:55   山东  


母亲,是一个叫着、听着就感觉到温暖的词语。

昨天是属于母亲的节日,祝各位妈妈们节日快乐!

我昨天是在青岛与很多妈妈一起渡过这个温暖的节日。

这是来自我的日记记录,努力的模样就是送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上篇与大家谈到的陪着≠陪伴,是因为给孩子的陪伴也应是方法、有质量。

低质量的陪伴,不仅起不到效果,还会使整个家庭陷入无意义的内耗。

高质量的陪伴,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爱的同时,让家庭氛围也变得温馨和睦。


同样来自于正面教育谈到的四个陪伴孩子的黄金法则:

第一、稳定情绪,是提高陪伴质量的前提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
“孩子就是父母情绪的接收器,当父母不安时,孩子就会立即警觉,当父母放松时,孩子立即感到愉悦。”

家长每天忙于工作,疲于奔命,情绪上自然是紧绷的,就像一个即将爆炸的火药桶。

在面对顽皮或是不听话的孩子时,稍不留神就会爆发,在责骂中很容易伤害到孩子幼小的心灵。

长此以往,孩子在家中会变得越来越胆小、内向,产生很多负面情绪,影响身心健康。

因此,父母在与孩子相处时,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在爆发前好好想想,你每天之所以这么辛苦,不就是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吗?

那就好好呵护、陪伴着孩子,不要让他还未长大,就先接收到来自父母的恶意。

第二、积极互动,是搭建亲子关系的桥梁

在育儿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名词,叫做“黄金一小时”。

即在孩子睡觉前的一个小时,家长若是能与孩子进行互动,将会有翻倍的效果。

这个词套用在其他几个时间段也同样适用,
例如:
送孩子上学的路上、
接孩子放学回家的路上等,

时间虽然不长,但能对亲子关系起到良好的维护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

首先,互动的内容应是孩子喜欢和感兴趣的,

例如:有没有遇到有意思或者困难的事,听听孩子的想法,不要急于询问学习进度,会导致孩子的分享欲骤减;

其次,互动的过程应该是无杂念的,

即我们一定要放下手机、放下不太重要的事,专心的与孩子交流,给予积极的反馈,才能让这个互动真正产生效果。

我们一定要明白:
高质量的陪伴,不在于时长,而在于是否走心。

第三、深入交谈,给彼此充分了解的机会,

犹太人有一种特殊的教育方法叫“海沃塔”教育。

指的是父母在与孩子聊天时需要关注的三个焦点,
包括:
倾听和表达、
探索和聚焦、
支撑和挑战。

在犹太人家庭里,他们会把每周末定为家庭聚餐日,在当天的餐桌上,重要的不是吃饭,而是与孩子间的深度交流。

只倾听,不评判;
只表达,不指责;
只反思,不说教。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与支持。

我们同样也可以借鉴这种方法,根据空闲时间,安排每周一次或每月一次的家庭谈心日。

在谈心日当天,父母和孩子畅所欲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真诚坦然,彼此信任。

只有真正进行了深入交流,父母和孩子才能做到相互理解,互相体谅。

最好的家庭教育,永远是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为更好的人。


第四、适当留白,给孩子自我探索的空间,

美国精神病学家威廉﹒哥德法勃说: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当成于自己人格平等的人,给他们以无限的爱。父母和孩子之间关系如友,这才是亲子关系的一剂良药。”

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他们开始渴望独立,想要拥有自己的空间,这是再正常不过的。

但很可惜,很多家长或是出于担心、或是想要控制,迟迟不愿放手,导致亲子关系紧张,甚至酿成悲剧。

家长一定要懂得换位思考,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人,也有自己的隐私,也需要被尊重、被平等对待。

其实,学会放手也很简单。

进孩子房间时敲敲门,
等孩子同意了再进;
不随意翻孩子的东西;
尊重他的交友权,
允许他和朋友出去玩;
认同孩子的爱好,不要唯学习论
……

给孩子一个游刃有余的机会,也是给彼此一个进退自如的空间。


趁孩子还在我们身边,还需要我们,多陪伴孩子。

不要等到一切已成定局,再来感叹时光错付。


《牛津妈妈面对面》是我整理了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的方法,希望能帮助大家日常的教育操作。
还有很多我写信的手稿,供大家给孩子写信时的参考。

大家可以上当当网购买:


              



方圆蜜语
《牛津妈妈面对面》作者,一直生活在三线城市的职场妈妈,从没想过孩子能上名校最后却获得英国牛津大学的录取。没有大道理,用最真实、可操作的教育方法与大家分享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鼓励孩子、如何养成好习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