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英国参加圆圆的毕业典礼

文摘   2024-07-26 10:00   英国  


圆圆预约了23号进行毕业典礼,我与圆爸22号早上飞抵伦敦,已在机场等候的圆圆接上我们后一起坐大巴回牛津。


到达牛津放下行李就跟着圆圆去准备明天毕业典礼的事宜。


先去花店订花,然后到服装店根据毕业典礼要求租指定的学术袍。


学术服饰

在正式的大学仪式上,学术服装是强制性的。


这种指定给不同科目和学位的长袍和授带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欧洲,


当时服装标志着穿着者的等级和职业,今天穿的长袍与16世纪穿的长袍大致相同。


在牛津,根据37类不同的学位和专业,共有27种不同的毕业服颜色搭配。


在店铺的楼梯墙壁上挂满了各种不同的学术袍手稿照片。



圆圆参加毕业典礼的开始时间是13:30分。
(今年本科毕业的比利时公主也是参加23号的毕业典礼,但应该是同一天的不同一场,这段时间是天天都有几场毕业典礼,校长们也是很累的)


11点就要回学院集中,拿毕业证书,典礼入场券等,还安排了摄影师在学院为学生及家长们拍毕业照。


圆圆在宿舍就穿戴整齐出发,圆爸拿着要送给女儿的花束一起往学院走,牛津街头也有很多一样行色匆匆穿着黑袍的学生们。



我们在学院拍合照时被学院视频拍摄捕捉到了,出现了在学院的社交平台上。



学院的院长召集毕业生们模拟演练毕业典礼的流程,



然后家长们先自行前往毕业典礼的举办地点排队进场。

而学生们则由院长带领着穿街过巷到会场排队入场。


举办毕业典礼的场地是谢尔登尼亚剧院,300多年来一直是牛津大学公共仪式的场所,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


该剧院是由年轻的克里斯托弗·雷恩(天文学教授)设计,于1669年竣工。


剧院的天花板壁画由查理二世国王的宫廷画家罗伯特·斯特里特创作,描绘了艺术和科学战胜嫉妒、掠夺和无知的情景。



典礼的音乐都是由管风琴乐师现场弹奏,音色优美庄重,整个会场的氛围隆重且庄严。

现场演奏的乐师就坐在管风琴的左边,一直埋头弹奏。


家长们入场时都获得一张三折彩页,里面依次印着毕业学生的名字,所属学院,获得的学位。


牛津大学的毕业典礼似乎傲视着现代世界的一切变迁,矜持地沿袭这一维持了长达800多年的传统。


学位授予仪式始于12世纪下半叶,这几乎和牛津大学本身一样古老。


参加毕业典礼的学生按出场顺序坐在剧院中轴线的两侧,坐在他们前面的是教授和学院院长,


学生身后的二三层观礼台上则是盛装出席的家属和亲朋好友,我与圆爸的位置在二层正对着大门。


在所有家长及学生依次有序入场后,伴随管风琴乐曲前奏,全体起立欢迎执行校长、学监和教务长在捧着权杖入场,



执行校长坐在剧院正中的高背木椅上,两名学监位列两侧。



执行校长用英文进行介绍演讲后宣布仪式正式开始,整个毕业典礼随即进入拉丁文模式。

古老厚重的大门徐徐打开,一列身着黑袍的毕业生尾随捧着校长权杖的属员,在满场热烈持久的掌声中走进庄重肃穆的谢尔登尼亚剧院。


最先接受学位授予的是最高级别的学位,分别是各学科的博士,接着是硕士(本硕连读的硕士与纯读硕士戴的授带颜色是不一样)最后就到学士。


学位授予分三步:请求、汇报、和准许。


先由高级学监宣读学位候选人的名字,两位学监在各学院的教授和院长前来回踱步一周,



各位教授与院长以沉默表示投赞成票,学监们回到原位并宣布这些学生可以毕业。


(据说这是沿袭以前大学里投票的传统,给予公众行使反对不合格学生获得学位的权力)


到了汇报这一环节,学生列队按学位类别来到校长和学监跟前,资深教授站在学生队列左侧,握着最近一位学生的右手,向校长和两位学监介绍学生的情况并请求准许,然后和学生一起分别向三位鞠躬。


最后一排站在中间由教授握着手的就是圆圆小姐姐。




学监宣读学生们今后要遵守的“戒律”,学生们则用拉丁文回答“我发誓遵守”。


获得校长准许后,学生从东侧门撤出,换上不同颜色的学位袍再次入场。



与圆圆并排入场的本硕连读毕业的工程硕士中有一位是坐着电动轮椅的,


这场典礼中还看到有拿着盲人手杖及导盲犬入场的,足见大学对不同群体的包容性。



在所有学位的毕业生完成仪式之后,管风琴音乐再度响起,校长、学监、教务长和刚毕业的博士生依次退场,


本科、硕士学位学生排在门外列队脱帽致敬,然后一起抛起学士帽,庆祝顺利毕业的时刻。



随后,身着不同颜色学位袍的毕业生来到牛津的各个街角,和亲友们拍照留念。




当圆圆拿着鲜花穿着毕业袍走在街道上,街头路人都对她道贺:

Congratulation!

感觉非常友善愉悦。



毕业典礼结束后,每个学院还会举行冷餐宴会,圆圆也邀请了我们一起到她的学院参加。


冷餐开始前院长先致欢迎辞,感谢家长的到来。随后敲响桌面的木槌,就意示宴会的开始。

(部分文自摘自网络,侵删)

《牛津妈妈面对面》是我整理了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的方法,希望能帮助大家日常的教育操作。
还有很多我写信的手稿,供大家给孩子写信时的参考。



              



方圆蜜语
《牛津妈妈面对面》作者,一直生活在三线城市的职场妈妈,从没想过孩子能上名校最后却获得英国牛津大学的录取。没有大道理,用最真实、可操作的教育方法与大家分享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鼓励孩子、如何养成好习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