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9日,我国第一列中欧班列(渝新欧)从沙坪坝区团结村始发;2024年11月15日,第10万列中欧班列再次从团结村站开出,驶向德国杜伊斯堡。从2011年仅发送17列,到如今累计突破10万列,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随之走出国门,质优价美的国外产品也源源不断来到中国。风驰电掣的列车循环往返,一个个关于合作发展的美好故事,不断在亚欧大陆发生。如何让下一个“10万列”更快到来?重庆未来又应怎样继续依托中欧班列,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欧班列”第10万班列车从重庆发出。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道路通,百业兴。十余年来,中欧班列已从最初的一条铁路线,变成了一个横跨在欧亚之间的庞大的运输网络。数据显示,中欧班列已通达欧洲25个国家227个城市,连接11个亚洲国家超过100个城市,服务网络基本覆盖亚欧大陆全境。对于满载货物的列车而言,最初行驶在广袤的亚欧大陆上并非轻松惬意的事,“先行者”重庆便承担起了创新探索的重任。比如为了克服众多国家不同铁路、海关体制障碍的问题,重庆在国家相关部委和部门的支持下,使得中欧班列(重庆)率先形成了“五国六方”铁路联席会议和跨国海关协调机制;为了克服沿途温差(极端时达70摄氏度)的难题,率先研发控温集装箱;开出第一单“铁路提单国际信用证”,首次赋予铁路运单金融属性,大大减轻企业资金压力……如今,中欧班列开行规模不断扩大、通道能力持续扩充、运行品质稳步提升,已经成为亚欧国际物流中陆路运输的骨干方式。然而,要进一步促进亚欧经贸往来,日夜兼程的中欧班列还需不断升级。比如持续扩充“朋友圈”。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高昊认为,未来中欧班列需从多个方面去提升能级,以促进中欧贸易往来。一方面,还需继续在互联互通上下功夫,比如扩建和优化沿线的铁路枢纽,积极参与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在中欧班列的重要节点城市,如重庆、郑州、阿拉山口等地,加大对货运站场的投资,提升通道运载量。另外,还可引进更多海外合作伙伴,让更多海外企业参与中欧班列的运营,提升运营质效。又比如持续优化服务。企业需要中欧班列所提供的,不仅是简单的货物运输,更需要背后关联的物流服务。渝新欧(重庆)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货物品类的日益丰富和客户群体的多元化,提升服务质量成为新的挑战,作为从业者,应更加关注客户需求,提供更多定制化服务。今年重庆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正式获批设立,未来重庆可充分发挥“通道+口岸+综保区”的联动发展优势,为重庆临铁外向型产业提供高质量“保税+”服务。另外,重庆还需继续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加快中欧班列的信息化建设,带头探索创新服务。▲11月11日,在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的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展示中心,嘉宾们正在了解重庆通道建设情况。记者 杨骏 摄/视觉重庆能否有产业作为支撑,是中欧班列繁荣发展的关键。多年以前,工业重镇重庆就锚定现代制造业,引进大批海外笔记本电脑制造商,直接促进了第一列中欧班列(渝新欧)的开通运行。首个“吃螃蟹”的重庆也享受到了时代红利——依托中欧班列,重庆外向型产业产值实现年均30%的增长。有了“渝新欧”的示范,武汉、长沙、成都、郑州等多个城市效仿重庆,也开通了直达欧洲的班列。如今,作为中欧经贸往来的重要桥梁,中欧班列搭建了亚欧贸易快捷通道,目前累计运输货值已超4200亿美元,货物品类也由单一笔电产品拓展至上万种商品。未来,如何借助这条国际大通道取得更大发展,重庆同样还需要在产业布局、产业合作上下功夫。让更多“重庆造”走出去。欧洲是全球市场规模最大、最优质的市场之一,“重庆造”想要实现买卖全球,欧洲市场是最好的试金石。高昊认为,重庆要利用好中欧班列,助力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提升“重庆造”的竞争力。比如,鼓励长安汽车等整车企业加强与欧洲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合作,通过中欧班列实现零部件的快速运输和精准配送,提高生产效率,巩固和提升汽车产业的集群优势。另外还可在智能制造装备、生物科技等领域,加强与欧洲企业的合作,引进技术和项目,打造新兴制造业产业集群。把更多“欧洲好物”引进来。除了要强化班列与本地制造业的深度连接,高昊认为,重庆作为中欧班列的先行者,还需带头推动中欧班列与欧洲产业的融合。比如,重庆可牵头组织贸易企业和欧洲企业开展线上线下的贸易洽谈会,重点推广欧洲具有优势的产品,像欧洲的高端机械装备、葡萄酒、乳制品等,帮助其在中国拓宽市场;在国内,也可以规划和建设一些针对欧洲回程货物加工的产业园区。就像对于欧洲的木材回程货源,可以在产业园区内建设木材加工企业,将原材料加工成家具等产品,实现产业增值。▲在德国杜伊斯堡,渝新欧海外仓德国籍员工托马斯·克拉伊尼基熟练操作叉车转运货物。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在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重庆可依托中欧班列把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透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密码,有一层清晰的逻辑递进:越开放,越繁荣。中欧班列的加速跑也证明,中国的发展是开放的发展。十多年来,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依托中欧班列,中西部地区从“后卫”变“前锋”,同世界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2013年至2022年,中西部地区外贸占全国比重从13.5%提升至19.2%。欧洲及沿线国家也享受到了中欧班列的果实。德国杜伊斯堡港,因中欧班列的开通吸引了上百家物流企业落户;波兰马拉舍维奇口岸站,因中欧班列的开行业务量成倍增长;更有越来越多的欧洲产品通过中欧班列,走进中国的千家万户……然而,当下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趋势加剧,如何让中欧班列发挥通道优势,促进中欧的合作共赢,这对于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的重庆来说,仍需走在前面,勇于探索与担当。提升融合深度,建设开放平台。国际经贸往来离不开高质量的开放平台。高昊认为,重庆应充分发挥内陆开放高地的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还应加快建设重庆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搭建跨境电商服务平台,加强与欧洲国家在产业园区建设方面的合作,促进中欧产业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稳扎稳打,增加开放领域。作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中欧班列有力地促进了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未来,重庆还需借助区位优势,拓宽中欧班列服务的受众企业,比如加强中欧班列与长江黄金水道、西部陆海新通道等联运能力,进一步在西部地区带动开放;另外,重庆是中西部首个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还可推动与欧洲在服务业方面的合作,加快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提升便利化水平,推动制度型开放。除了基础设施的硬联通,通关便利等“软联通”同样重要。高昊认为,重庆需加强与欧洲在贸易投资、市场准入、技术标准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继续探索开展陆上贸易规则创新试点,推动建立符合中欧贸易特点的规则体系,让中欧之间的经贸往来越来越顺畅。中欧班列的每一次出发,都满载着对世界的无限憧憬,它的每一次抵达,都意味着为沿途各国带来了更多合作机遇。相信在中欧班列的下一个“10万+”,会有更多货物、信息和资本在亚欧大陆加速涌动,这片土地也将涌现更多精彩纷呈、高效协同的共赢佳话。投稿邮箱:cqliaowang@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