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12日,“德国先进制造企业重庆行”活动在重庆启动,来自德国的一批世界500强、隐形冠军企业代表,与重庆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负责人齐聚一堂,交流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等行业领域发展经验,考察投资重庆的发展机遇。过去几年,来自汽车、机械等不同领域的德国企业纷纷在重庆投资。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德国对华投资总额达到119亿欧元,其中,德国对重庆的直接投资占到德国对华年投资总量的近20%。真金白银“加仓”的背后,印证了德国企业对重庆发展的信心。其中,德国企业看好重庆、投资重庆的经济逻辑,值得探讨。▲11月12日,渝州宾馆,德国先进制造企业重庆行活动现场。记者 罗斌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长期以来,“合作”一直是重庆与德国之间的关键词。
早在2004年7月,重庆就与德国杜塞尔多夫建立友好城市关系。随着双方合作共识的不断加深,重庆又分别与杜伊斯堡、萨克森州、科隆等多个德国城市签署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协议。与此同时,双方的经贸往来也越发频繁,重庆与德国的情谊,也愈发深厚。贸易总额越来越大。2011年,重庆开行全国首趟中欧班列,终点就是德国杜伊斯堡。搭乘中欧班列的“快车”,重庆与德国的贸易愈发频繁。截至2023年底,“重庆—德国”去回程直达班列开行210列,运输货值130亿元,重庆与德国进出口总额达到440.7亿元。投资规模稳步提升。过去10年,重庆与德国双向奔赴。德国对重庆的直接投资,从2014年的12.8亿欧元一路增长至2023年的23亿。截至今年10月,在渝德企达94家,分布于制造、建筑、商贸、金融等多个行业,其中制造类企业25家,同时20多家重庆企业及机构也在德国发展,展现出双方合作的广阔前景和巨大潜力。合作交流越来越频繁。随着在彼此经济位置重要性的提升,双方的合作交流也愈发频繁。今年4月,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首站选择重庆,并表示将持续加强与重庆的经贸物流、技术创新等合作;5月,德国驻华大使馆公使来渝参加“机遇中国·品牌重庆”驻华使节重庆行活动;9月,重庆市与长三角德国企业产业合作圆桌交流会在上海举行。再次把目光关注到此次“德国先进制造企业重庆行”,此次活动规格高、参与人数多,意义重大,成果颇丰。在德国先进制造企业重庆行产业合作大会上,现场12个项目集中签约,合同投资额近90亿元。另外,中德产业园(重庆·九龙坡)、中信银行重庆分行专精特新支行等6个单位在会上揭牌……这些都将进一步促进重庆企业和德国企业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也为双方的共赢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2024年4月14日,博世氢动力系统(重庆)有限公司,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体验氢动力模块装配。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是什么让重庆与德国相向而行?
其实,德国企业持续“加码”重庆的背后,是看好重庆多重优势、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结果。合作基础好,制造业产业链高度匹配,有互补优势。城市化与区域创新极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重庆大学国家级特聘教授姚树洁认为,德国和重庆都有相同的“产业基因”,双方在制造业产业链上展现出高度的匹配性,彼此间的优势与短板形成了完美的互补。比如,作为全球五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一的德国大陆集团,早在2017年就在重庆设立中国中西部地区首个独资研发中心。这不仅为重庆汽车产业供应链完善注入了强劲动力,也让德国大陆集团充分分享了重庆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带来的红利,堪称互利共赢的合作典范。前景广阔,双方有共同的追求,合作空间巨大。复旦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欧洲学会副秘书长简军波表示,目前,德国制造业面临着增长动力不足、能源成本上升导致的竞争力下降等问题,德国企业正在通过加速智能制造、绿色能源转型,维持其全球竞争力。当下,重庆正在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416”科技创新布局,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双方有共同的追求,里面有巨大的合作空间,来渝投资的德企也能获得诸多利好政策。德国的“工业4.0”战略想要落地实现,中国是最适合的拍档,而工业重镇重庆,则是德企最佳的选择之一。综合衡量,开放的重庆拥有多重比较优势。德国驻成都总领事密安龙表示,这座城市发展和进步的基础是与世界的合作和开放精神。而开放,也给重庆带来了机遇,比如中欧班列(渝新欧)的开通,就进一步增强了重庆与德国的经济互动。当前,重庆与德国的贸易额超过8000亿元,德国已成为重庆对外贸易第二大国。如今,重庆是一座超大规模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突出,承启东西、牵引南北、通江达海,长江黄金水道通达世界,中欧班列联通欧亚,陆海新通道辐射东南亚,发展潜力巨大、空间广阔,拥有多重比较优势。▲11月11日,德国先进制造企业重庆行活动的嘉宾来到赛力斯汽车超级工厂,考察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记者 周奇 摄/视觉重庆
德国是世界制造强国,重庆是中国的工业强市,双方都将制造业视作经济振兴的“压舱石”。
放眼未来,无论是机械制造、汽车等传统领域,还是绿色转型、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重庆与德国都有巨大的合作空间。如何进一步让更多德企共享重庆发展机遇,以下几个方面或可重点思考。加速产业相融,进一步打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产业格局。要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加强合作、扩大双方共同利益是最好的办法。简军波认为,重庆与德国应加强供应链的融合,让双方进一步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强强联合,共同赢得更大的市场空间。比如,撑起“德国制造”恢宏篇章的是其本土璀璨如珠的“隐形冠军”企业,贡献了德国国民生产总值高达54%的份额。对此,重庆应加强本土专精特新企业与德国“隐形冠军”企业的交流合作,增强重庆制造的活力与韧性;另外,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紧密相关,未来重庆还可重点加强与德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合作,为重庆制造业提升能级。加强科技合作,共同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制造业的升级,离不开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因此,重庆与德国制造业想进一步提升全球竞争力,需继续加强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比如,未来重庆还可进一步在“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的重点领域,利用重庆金凤实验室等科技资源与德国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主体加强合作,共同投入资金、技术和人才,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营造一流的国际营商环境,让外资企业引得来、留得住。在不可逆的经济全球化大势之下,开放合作才是能够实现共赢的最佳途径。姚树洁认为,重庆未来应该加强制度型开放,比如,应重点推动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实现投资贸易便利化,尤其实现技术、人才、资本等合作的便利化。营造一个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让重庆成为投资兴业的沃土。开放与合作,永远是经济发展中的关键词。当长江之滨的重庆与莱茵河畔的德国进一步双向奔赴,相信更多“共赢”的故事将在亚欧大陆书写。投稿邮箱:cqliaowang@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