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建交45年来,人文交流始终是推动中美关系这艘大船冲破阻力、破浪前行的不竭动力。特朗普第一任期,中美人文交流受制于两国竞争激烈而呈现下滑趋势,拜登执政后虽然略有缓解,但整体而言依然不乐观。如今,特朗普即将再度入主白宫,中美人文交流或面临更大挑战。▲10月13日,美国茱莉亚415古乐团在天津茱莉亚学院演出。记者 孙凡越 摄/新华社
2009年11月,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宣布美国政府将在四年内选派10万名美国学生到中国留学。此外,两国政府就建立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达成共识,并将其写入随后发布的《中美联合声明》。2010年5月,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成立仪式暨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此后每年由两国轮流主办,共进行了7轮磋商。中美人文交流由此进入了1972年尼克松访华以来的最高峰。例如,在2012年,每天有近1万人、每26分钟就有一架航班往来于中美之间,并且中国在美国的留学生超过16万人,而美国在华留学生也高达2.4万人。特朗普政府上任后,尤其是2018年上半年中美贸易争端爆发后,两国关系开始变得紧张,中美人文交流也因此受到负面影响。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美人文交流下滑,几近停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美国国内的交流平台日渐式微。截至2024年,绝大多数美国的孔子学院已经关闭或改组。原有的100多所孔子学院大部分在近年来因为政治和学术自由的争议逐渐停运。不过,有些学校通过与中国机构建立新合作形式或更名等方式,继续开展中文和中国文化相关的教学项目。
美国高校中选修中文课程的报名人数也大幅下降。美国现代语言学会(MLA)发布的对全美2455家高等教育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至2021年间,美国高校中文课程报名人数下降了近26%,从2013年的61084人,降至2021年的45272人。
跨境旅行频次有所下降。2016年“中美旅游年”期间,双方举办了100多项交流活动,双向交流人次突破500万大关。2019年,中国赴美约280万人次,美国来华240万人次。近年,美国到中国旅行的人数有所下降。有数据显示,2019年3月,中美之间的航线,两国共有9家航空公司运营61条航线,共1460个航班;到2023年3月,仅剩8家航空公司运营11条航线,共96个航班。相互留学人数大幅减少。新冠疫情流行以后,来华的美国学生跌幅高达97%,从2018年的1.1万人,降至2021年的211人。尽管拜登政府上台以来,在中美双方的合力推动下,在华美国留学生数量小幅上升,但始终未超过1.5万人,与当时奥巴马政府提出的来华10万人目标相差甚远。在疫情和双边关系持续恶化的双重打击下,中国在美留学生的人数也大幅度减少。从奥巴马第一任期开始直到特朗普任期末,在美中国留学生人数一直稳步增长,在2019-2020学年接近37万人,为历史最高点,但2021-2022学年却骤降到29万人。双向学术交流严重受阻。美国《外交事务》杂志2023年初报道称,中美学术交流受到阻碍,美国大学挣扎于严峻的中美关系之中。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中方不少从事中美关系研究的学者在出入美国机场海关时,遭到美方执法机构的各种刁难,有的签证被当场吊销,有的被长时间盘问,导致中方人士赴美交流意愿急剧降低。在拜登政府任内,中美人文交流仍未走出“寒冬期”。美国的大学或智库对与中国开展学术交流普遍表现出疑虑或不感兴趣,美国一些对华友好的专家学者也对来华表示担心和忧虑。简言之,当前中美人文交流呈现下滑状况,这种情况倘若再持续若干年,会影响整整一代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也会使中美之间的误解和偏见长期存在。▲2023年12月15日,在美国弗里蒙特,中美两国参与者在中美“乒乓外交”52周年纪念活动上合影。李建国 摄/新华社
中美人文交流下滑原因何在?主要原因始自特朗普政府时期对中国采取的全面围堵与打压的对华政策,加之美国一些政客和智库人士大肆炒作“中国威胁论”,导致中美之间无论是科技、贸易,还是民间交流,都受到了极大限制。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美国联邦调查局以应对来自外国的所谓“安全和技术威胁”为由,发起了饱受诟病的“中国行动计划”,并对一些在美国工作和学习的华人和华裔科学家发起刑事诉讼。与此同时,作为中美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在美国的部分孔子学院也迫于来自极端反华政客的压力而停止活动。美方的这些举动,无疑给有意开展人文交流的中美人士带来了无形与有形的压力和阻碍。拜登政府上台后,虽然延续了特朗普时期的对华经贸政策,但自2023年以来,拜登政府已经逐步放宽了对华各项经贸限制,特别是美国财长耶伦(Janet L.Yellen)等高官相继访华之后,中美在经贸领域的合作开始逐渐回暖,人文交流也有回暖迹象,但随着特朗普即将回归,这一势头恐被打破。比方说,美国德克萨斯州近期就颁发法令,公职人员访问中国要“提前报备”。▲3月24日,美国华盛顿州中学生代表团成员在广州执信中学体验毛笔书法。记者 卢汉欣 摄/新华社
人文交流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晴雨表”,是中美关系的根基,虽然不能左右中美关系走向,但至少能够发挥“纽带”作用,有助于理解对方的意图,减少误会和错误感知,避免误判,防止中美滑向冲突的深渊。加强中美民间交往,加强两国青年的人文交流,将有助于两国建立长久的互信。中方2023年提出,未来5年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作为改善中美人文交流的重大宣示,这进一步激发了美国民众了解中国的热情。接下来,可吸引更多美国青少年来华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比如,近期美国华盛顿州林肯中学以及斯蒂拉库姆中学的24名学生就来到中国登长城、游故宫,在“鸟巢”和首钢园感受“双奥之城”的魅力。美国犹他州马斯卡廷中学访华团的师生在访问结束后用中文大声喊出“我爱中国”。在继续对美国青少年“请进来”的同时,也要鼓励中国青少年“走出去”。国内有条件地区的教育管理部门和中小学校,可利用中美姐妹省州市县友好的桥梁纽带,积极组织中小学生赴美开展研学夏令营活动。同时,接待美国中小学生代表团来访,安排学生到中国家庭寄宿,开展体育竞技、文化研习等各类活动。做好国际传播的同时,建立对美人文交流危机公关应对机制。
须高度重视对美民间舆论的危机公关应对问题。特朗普在离开白宫之前,曾经把新冠病毒称为“中国病毒”,对我国进行污名化。可以预见,特朗普及其团队会不断有针对中国的负面言论,这些言论会影响美国舆论和民众的观感。涉及中美关系,自然是有理有利有节地进行应对,但涉及文化或人文交流,则应该在应对的同时做出更多正面回应,用事实说话。更重要的是,建立危机应对机制,面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防止中美人文交流全面中断的极端情况出现。(作者系浙江外国语学院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外交与国际关系智库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
投稿邮箱:cqliaowang@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