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焦虑成为抓心挠肝的问题 |《克服焦虑》

学术   2024-10-20 21:41   北京  

作者 | Jimmy


焦虑其实很正常


焦虑是指人们对情境中的潜在危险和不确定威胁感到担忧的情绪反应。



容易焦虑的个体经常过度担忧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



(图源网络,侵删)



例如,当一个容易焦虑的人计划与朋友去一个偏远而陌生的景点旅行时,他可能会担忧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


去这个地方旅行可能会有什么风险?

万一我们在旅途中吵架了怎么办?

如果景点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玩该怎么办?

......



这些焦虑可能促使人们提前预演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思考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这个角度来看,焦虑实际上具有一定的预防性保护功能。它促使我们认真思考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进行权衡,进而为自己和他人创造出安全性更高的环境。



事实上,焦虑在进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提高了对潜在风险的警觉性,并促使人们采取行动以避免可能的威胁。那些不太容易感到焦虑、更加勇敢的人,可能更倾向于探索未知和尝试新事物;而更容易焦虑的人则更加注重安全,倾向于选择较为保守的策略。



是否容易焦虑本身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这两种性格特点在不同情境下各有其积极作用。在远古时代,如果一个群体中只有特别容易焦虑的人,他们可能因过于谨慎而错失生存机会;而如果一个群体中仅有不易焦虑的人,他们则可能因为过于冒险而面临更大的生存风险。



焦虑有个大家族


焦虑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理反应。然而,当某些并不会带来实际伤害的情境或事物总是引发个体严重的焦虑,这可能会演变为影响正常生活的问题。例如,有些人因害怕在天黑后毫无防备地遇到狗,无法与朋友约在晚上见面。



当这种由非实际有害的触发因素引发的焦虑非常严重或频繁发生,导致个体感到痛苦或日常生活受到显著影响时,焦虑已不再属于正常范围内的情绪反应,而是发展成为了焦虑症



几十年来,焦虑症一直是全世界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焦虑症类型:



//1.场所恐惧症


患有场所恐惧症的人往往会对特定的情境、物体或动物产生过度焦虑。甚至很多时候,个体仅仅只是想到这些事物,就会陷入浓浓的焦虑中。也就是说,患有场所恐惧症的人会因为自己实际或可能暴露于各种场合而产生一种明显又强烈的焦虑。



(图源https://news.jstv.com/a/20230214/cdc2fd772f2447368398d397ff73e96d.shtml,侵删)



不同个体焦虑的场合也不一样,临床上场所恐惧症的患者可能会因为以下情况感到焦虑:


乘坐交通工具;

去开放空旷的区域;

身处密闭的空间;

排队或在拥挤的人群中;

独自外出或离家很远会......



身处这些场合时,患者担心会有可怕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比如担心紧急情况下无法逃生,或者担心自己出现类似恐慌或虚弱的症状时无法得到帮助。甚至于有时候只是想象自己在上述场所中就足以引发个体的焦虑或惊恐发作。因此这类患者通常会极力回避这些让他们感到害怕的情况。



//2.广泛性焦虑障碍


广泛性焦虑障碍是另一种焦虑症,其主要特点是患者长期存在过度的、无明确对象的担忧和紧张感,这种担忧和紧张感通常与现实生活中的威胁或压力不成正比。所有领域的事物都可能成为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焦点,这也是“广泛性”的由来。



广泛性焦虑障碍会同时影响到健康、安全、伴侣关系或公共社会方面的状况或观点。



(图源网络,侵删)



患有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人可能会经常担忧自己随时要面对一些不好情况,如:

  • 自己或他人生病、发生事故

  • 失去工作

  • 社交失败

  • 伴侣关系破裂

  • 关系亲近的人离开自己

  • 战争、自然灾害、恐怖袭击或无法控制的流行病......



在很多情况下,个体孤立的各种担忧会相互联系起来,从而导致担忧背后的推力越来越大。



请看下面一个例子:


“如果明天面试我被分配到很难的任务,我不知道是否能胜任。”

“然后面试官会看出我在这方面不太擅长。”

“他们肯定不会想要招到一个像我这样的员工。”

“这样的话我的面试大概率会失败,我会找不到工作。”

“我的汽车和房子的贷款该怎么办?”

“苍天!我可能会陷人财务危机,不得不卖掉所有的东西。”

“我可能一无所有地流浪街头。”

“我和我家人的关系将会越来越糟糕。”

“因为我是个没有能力的废物”

“他们还可能会因为我而生病”



就这样,在许多短暂的心理活动中,个体从一个变化联想到了一个灾难性的角度,很少或根本没有机会通过理性、客观的思考来打破这一点。



//3.社交焦虑障碍


社交焦虑障碍,也就是常说的“社交恐惧症”,是指个体常常担心别人对自己产生负面评价,害怕与他人接触时可能出现的尴尬、被嘲笑或取笑。这种恐惧通常在个体受到他人关注需要在公众面前表现时尤为明显。特别令他们感到恐惧的情境包括:与陌生人进行新的社交互动、向他人展示自己或自己的成就、在观众面前露面,以及在公众场合进餐等场合。



社交焦虑反应的典型诱因之一是参加聚会,尤其是在只认识主人、却不熟悉其他人的情况下,或是与同事进行社交互动。此外,其他常见的诱因还包括:参加一场面试,在观众面前进行一次演讲或做一次报告,在酒吧、餐厅或其他公共场所吃饭等。



患有社交焦虑障碍的个体可能会出现以下想法:


“我要出丑了吗?希望我不要给别人留下一个奇怪的不好的印象”

“我实在是太无趣了,肯定不是一个好的聊天对象!”



他们会在这些社交情境下不断地观察自己,对自己的行为和表现过度挑剔,以便将任何对自己的潜在批评扼杀在萌芽状态。然而,这种自我监督式的“监控”会导致压力持续上升,从而使焦虑反应的身体症状不可避免地持续增加。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焦虑症之外,惊恐障碍、特定恐惧症、分离焦虑、选择性缄默症也属于焦虑症。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焦虑症?


为什么有些人天生焦虑,而对另一些人而言,“焦虑”是一个常陌生的词语?



每个人生来就具有某种倾向性,包括某种焦虑倾向,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患上焦虑症。



过去数十年的科学研究表明,焦虑症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可能包括生理变化、当前生活环境的某些特征,以及患者自身的生理或心理特质。



焦虑症的常见生理因素包括:


  • 杏仁核过度兴奋:导致对焦虑的反应过于强烈。

  • 额叶兴奋不足:对焦虑反应的抑制能力较弱。

  • 丘脑、海马体、脑岛的结构与活跃度变化:这些大脑区域的异常活动会促使杏仁核引发不适当的焦虑反应。

  • 应激激素皮质醇水平偏高: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使焦虑持续加剧。

  • 血清素水平偏低:与情绪调节有关,低水平的血清素会增加焦虑风险。

  • 基因易感性:家族中有焦虑症史的人更容易患病。



(图源网络,侵删)



常见的心理因素包括:


  • 高焦虑敏感性:对焦虑症状的过度关注,容易将其误解为危险信号,进而感到更大的压力。

  • 低不确定性容忍度:无法预测未来使这类人群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 行为抑制倾向:应对焦虑时更容易退缩,不愿意面对社交风险。

  • 低知觉控制感:认为自己无法掌控生活,增加了患焦虑症的可能性。

  • 性格特质:神经质强、责任心过重、外向性弱的人更容易发展出焦虑症。



此外,生活经历也对焦虑症有显著影响,包括:


  • 艰难和压抑的生活环境;

  • 面对难以治愈的疾病;

  • 长期经济或工作压力;

  • 丧偶或离婚等重大生活变故;

  • 童年期创伤,如精神或身体虐待;

  •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饮酒和吸烟。



这些生理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影响个体焦虑症的发生和发展。



仅有这些因素单独或组合出现并不一定会直接引发焦虑,但它们会使个体对压力更加敏感,而压力正是引发焦虑的关键原因之一,并常常导致焦虑障碍的持续存在。



可以将这些风险因素导致的结果比作抵抗力较弱的免疫系统。虽然这些风险因素本身不会直接致病,但在遭遇病毒或细菌侵袭时,免疫力较弱的人比免疫力强的人更容易患病,且病情往往更为严重。



得了焦虑症有救吗?


如果不对焦虑症进行治疗,它可能会长期存在,且症状可能会越来越严重,生活也会受到因此而受到影响,甚至发展出其他心理疾病,比如抑郁症。此外,个体还可能会因焦虑症而遭受其他困扰,比如酒精、药物、毒品滥用或依赖。



研究证实,心理疗法和药物疗法基本对所有类型的焦虑症都有疗效。当前,德国的诊疗指南原则上认为心理疗法和药物疗法的地位是平等的,而临床上常常将这两种疗法相互结合。《克服焦虑:人生松弛指南》一书介绍了焦虑症的不同治疗方法和过程,感兴趣的话来书里寻找答案吧!



专栏君

篇幅宜人性:★★★★

趣味可读性:★★★

科学严谨性:★★

《克服焦虑:人生松弛指南》这本书结合生活中的现象、临床案例以及一些心理学领域权威的科学研究理论,系统性地介绍了焦虑是什么、不同的焦虑症及其特征、导致焦虑症的原因有哪些、有什么治疗方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焦虑这件事。这本书适用于任何对焦虑这一现象感兴趣、备受焦虑困扰、想要改善自己或身边亲友的焦虑情绪的读者,希望本书可以让你更好地认识焦虑、减少焦虑,让你的人生更松弛!



赠书活动


你最近在焦虑什么事情呢?你是怎么处理的?在留言区告诉我们吧,截至2024年10月23日(周三)中午12:00,大学堂编辑部会在留言点赞数最高的前8条评论中,选出最棒的3条评论,每位评论者可以获赠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提供的《克服焦虑:人生松弛指南》一书。


作者 | Jimmy

编辑 | Tada3

美编 | Zene

(本文由京师心理大学堂原创,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征得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



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内容

夸夸群 | 熬夜 | 手机 | AA制 | 杠精 | 学婊

欲擒故纵 | NTR 男子汉 | 择偶 | 分手

心理绘画 | 心理人 | MBTI | 心理咨询

家暴 | 出柜 | 吵架 | 童年 | 生育

同性恋 | 抑郁症 | 性教育

分享收藏点赞在看

京师心理大学堂
京师心理大学堂,北师大心理学部出品,奉行“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心理学科普平台”的项目定位,努力将北师大心理学百年积淀奉献于社会,凝聚师生力量传播科学知识,让心理学走进千家万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