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个行为,看出crush不喜欢你

学术   2024-10-24 20:04   北京  


作者 | 会飞的安琪拉

小黄是我所有朋友中,最积极乐观的一个,活脱脱是一个“小太阳”。然而这几天,她好像遇到了什么挫折,变得十分沮丧,不愿意出门,也不愿意和人聊天。在我的连连追问下,小黄终于对我说出她的遭遇。



两个月前,在一次朋友聚会上,小黄认识了一个男生。据小黄的描述,该男生样貌清秀,举止绅士,完完全全“长”在了她的“心巴”上。小黄鼓起勇气,要到了男生的微信,此后每日“早安”“晚安”不断,找各种话题和他聊天。起初,男生还会回应小黄的问候。可是逐渐地,男生开始经常不回消息,好像“人间蒸发”了一样。



小黄很委屈地说:“ 我知道他不是真的很忙,我看到他在朋友圈给别人点赞了,可为什么他不回我的消息呢?



听到这我终于明白小黄emo的真相——遭遇了Ghosting



(图源网络,侵删)



一、已读不回的ghosting,是一种“沉默”的拒绝


秒回消息稀罕,“已读不回”、“人间蒸发”却不少见。在心理学研究中,这种行为被称为Ghosting。Ghosting,是一种通过反复忽视他人的联系,试图解除双方关系的行为[1]。



这种已读不回,不是日常中那总是忘了回消息,还以为是你没回他的损友的行为;Ghosting的“已读不回”,是“不回”着“不回”着,这个人就“人间蒸发”了。在恋爱关系中,它可以是“冷暴力”;在其他问题里,它也可以是“冷处理”。



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一项恋爱研究指出,有三分之二的年轻人曾在他们的恋爱关系中Ghosting过别人,更有四分之三的人认为曾经遭遇过Ghosting。除了恋爱关系,在友谊中、职场中、各种各样的关系和场合中,Ghosting都是一种普遍的现象[1]。



这种所谓的“人间蒸发”,并不是突然的断联,而是有一个持续渐进过程的。研究发现,以Ghosting结束的关系最常见的互动频率是每周约1-2 次[1]。这也是Ghosting区别于其他的拒绝方式的主要特征——对方对你的态度好似“模棱两可”,Ta从来没有直接对你说“no”,也不是全然和你“失去联系”,因此Ghosting往往会给人一种“还有机会”的错觉。



然而,委婉的拒绝也是拒绝,正如小黄的crush,他应当是看出小黄正在追求自己,但认为自己与小黄并不合适,所以试图通过这种无反馈、无解释的拒绝来解除和小黄的关系。所以,当对方反复多次忽略你的联系时,ta的心意,我想你应该明白……



(图源网络,侵删)



二、为什么crush不直接说“no”?


话说回来,虽然Ghosting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我相信大多数人都痛恨被人用Ghosting对待——“不喜欢就不喜欢呗,一直给我希望,不肯直接拒绝我是什么意思?难道不是因为懒得应付我,所以直接忽视我吗?”



这可能是原因之一,但实际上,Ghosting背后的原因更加复杂[1]。



(图源网络,侵删)



//1. Ghosting的第一种原因:厌恶“拒绝”。


这其实也很好理解,对大多数人来说,“拒绝”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你的crush也不例外。



每一个人都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一个庞大繁杂的社交网络中的一部分,社会联系被广泛认为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在这样的一个“社交世界”中,拒绝会给“拒绝者”本身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因为我们通常认为,“拒绝”会破坏我们的社交关系



我相信你也曾经有过这样的体会,明明对方对你提出了很无理的要求,你却没办法轻易地将“拒绝”说出口,拒绝他人给你带来了尴尬、焦虑、痛苦、以及被人讨厌的担忧。这样的心理可能也曾经在你的crush准备直接拒绝你的时候出现过,更何况“伸手不打笑脸人”,拒绝他人的好意和爱慕总是要更困难一点的。



(图源网络,侵删)



//2. Ghosting的第二种原因:保护“被拒绝者”。


这可能听起来有点违背直觉,crush不直接说“拒绝”,可能是为了保护“你”。被拒绝总是让人难堪的,你的crush想拒绝你,但ta并不想伤害你的感情。当crush认为,直接说出对你的拒绝,或者向你解释拒绝你的原因有可能会对你造成伤害时,就会选择Ghosting。因此,Ghosting的原因之一,是拒绝者对被拒绝者心理的关心。



实际上,人们往往会低估了Ghosting自己的人对自己的关心。研究者做了一个调查,要求Ghosting别人的人和被Ghosting的人,分别评价Ghosting者对被Ghosting者的关心程度,结果发现,大多数拒绝者对被拒绝者的关心程度并不低,并且远高于被拒绝者所预测的。这表明,我们倾向于低估Ghosting我们的人对我们的关心程度。



(图源网络,侵删)



//3. Ghosting的第三种原因:长期的社会关系。


研究还发现,在被Ghosting写上句号的关系中,大多数是中长期关系。18.60%的Ghosting实例发生在非常短期的关系中(不到一年),34.31%发生在中期关系中(1到5年之间),47.09% 发生在长期关系中(超过5年)。基于此,我们也可以猜测,更长期的、更紧密的关系,会让“拒绝”变得更难说出口,从而导致了Ghosting的发生。毕竟相比于“一刀两断,官宣绝交”,成年人的“分开”往往是越来越少的联系,然后在人海中逐渐走散。



三、长痛还是短痛,哪种拒绝更容易接受?


尽管crush可能是出于善意,选择了用Ghosting这种相对温和的方式结束你们的关系,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也可能给被拒绝者带来困扰。我们不禁好奇,Ghosting到底给被拒绝者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长痛”来形容Ghosting可能是比较贴切的。有研究认为,以缺乏(明确)解释为特征的模棱两可的拒绝类型会给被拒绝者带来痛苦,并可能产生更持久的伤害性影响[2]。被拒绝者是这样描述Ghosting的感受的:我感到悲伤和无助。我无法与她交谈,告诉她我的感受。我也很伤心[3]。



除了伤心,Ghosting还会给被拒绝者带来归属感、自尊心、有意义感和控制感的缺失,这是因为被拒绝者在被Ghosting时,感受到了对方的“排斥”,而排斥会威胁到个体的基本需求。并且,这种感受在Ghosting发生过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存在,证明Ghosting对人的情绪的影响是长期的[3]。



而对于拒绝者而言,他们的情感体验要更为复杂。一方面,被他人表达爱慕给拒绝者带来了更高的成就感、自豪感;另一方面,作为拒绝者,在通过Ghosting拒绝他人时,感受到的挫败感并没有比被拒绝者更低,这说明对于Ghosting的双方而言,Ghosting都是一个令人沮丧的过程。除此之外,他们还产生了更高的内疚感[3]。



那么,到底是“温水煮青蛙”的“长痛”更好,还是“快刀斩乱麻”的“短痛”更好?研究者们同样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感到好奇,一项有关在线恋爱关系的研究调查了网恋中哪种拒绝方式更常见,以及哪种拒绝方式更让人感到痛苦



这项研究发现,在网恋中,最常用的拒绝他人方式正是Ghosting,而最让人感到受伤的拒绝方式却是“带有解释”的拒绝[4]。然而,另一项调查却发现,无论是使用Ghosting拒绝别人的人,还是被别人使用Ghosting拒绝的人,其实都认为自己更愿意被他人明确拒绝,并且由他人给出拒绝的理由[1]。这表明,尽管我们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的爱情“死得明白”,但“死得明明白白”真的会让人感到很痛苦。



(图源网络,侵删)



因此,虽然你可能怨恨你的crush那模棱两可的Ghosting,Ta的Ghosting,可能真的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你



不过,究竟是“长痛”更好,还是“短痛”更好,却是一个因人而异,见仁见智的问题了。"沟通”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探究和发展合适的交流沟通方式也是两个人需要共同努力的课题。




投票



学堂君

学堂君大胆猜测,有些人之所以采用ghosting的方式拒绝别人,是因为他们曾经被ghosting过!读者朋友们更倾向用哪种方式拒绝别人呢?




向上滑动阅览参考文献:

- PARK Y, KLEIN N. Ghosting: Social Rejection Without Explanation, but Not Without Care[J/O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2024, 153(7): 1765-1789.DOI:10.1037/xge0001590.

- Konings F, Sumter SR, Vandenbosch L. It’s not you, it’s me: Experiences with ghosting on mobile dating applications and Belgian emerging adults’ self‐esteem. Sex Cult 2023;27(4):1328–1351;

- Freedman, G., Powell, D. N., Le, B., & Williams, K. D. (2024). Emotional experiences of ghosting. 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64(3), 367–386. https://doi.org/10.1080/00224545.2022.2081528

- van der Zanden, T., & Schokkenbroek, J. M. (2024). Multiple Facets of Rejections in Online Dating: Exploring Types, Reasons, and Impact. 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 27(8), 582–587. https://doi.org/10.1089/cyber.2023.0751





作者 | 会飞的安琪拉

编辑 | 洛洛西

美编 | N

(本文由京师心理大学堂原创,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征得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




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内容

夸夸群 | 熬夜 | 手机 | AA制 | 杠精 | 学婊

欲擒故纵 | NTR 男子汉 | 择偶 | 分手

心理绘画 | 心理人 | MBTI | 心理咨询

家暴 | 出柜 | 吵架 | 童年 | 生育

同性恋 | 抑郁症 | 性教育

分享收藏点赞在看








京师心理大学堂
京师心理大学堂,北师大心理学部出品,奉行“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心理学科普平台”的项目定位,努力将北师大心理学百年积淀奉献于社会,凝聚师生力量传播科学知识,让心理学走进千家万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