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假期又被谁偷了?

学术   2024-10-19 20:02   北京  



作者 |  RainySahara


不知不觉2024年的最后一个法定节假日还是离我们远去了,你们的假期又过的如何呢?有些人j属性爆棚,游遍天南地北,短短7天假期比期末周还要充实;有些人则摆脱宿舍硬板床,在家里软软的大床上一躺一整天……



(图源网络,侵删)



可国庆过后,大家就开始“伤春悲秋”了,后悔假期没有多吃一口家乡菜,打紧一点时间多逛一个景点,追的剧还没有大结局,凑史低买的游戏还来得及启动……假期前后累计的大量工作还是把我们拉回了现实,一时间朋友圈里从清一色的旅行九图变成了对即将开学/上班的痛诉。还没来得及编好朋友圈文案,就要开始规划工作文档;刚刚p好自己美美的照片,就收到了甲方的海报设计提案。



为什么国庆节后的失落感如此之强?


首先当然是国庆之后的几个月里都再无假期,从2024年国务院发布的法定节假日来看,我们的7个节日有五个都分布在上半年,只有两个分布在下半年,小编数了数,上半年的假期间隔41天,47天,24天,34天,而下半年的假期间隔则是13天,85天!从国庆节的最后一天假期到第二年的元旦,需要足足等待两个多月的时间才能再次放假。



图 1  图源国务院客户端



即使临近新的假期,也常常因为年末而更加忙碌,要么是纷繁复杂的年终总结,要么是各种期末考试。



更重要的是,随着国庆进入尾声,天气也开始转凉了,尤其是在北京转瞬即逝的秋天,气温骤降往往带来心情上的沮丧。可以预见的只有漫长的北京冬季,甚至是漫天黄沙和雾霾,燥冷的天气很容易够赶走我们的好心情。



假期之于我们到底有什么意义?


法定节假日的概念并不是历来就有的。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一年只有七天法定节假日,只包括元旦、春节、劳动节和国庆节。甚至只有单休日,假期和工作日的区分并不大。随着工作模式的变化和群众的需求提升,法定节假日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形式。



除了避免人们像机器零件一样不停运转并保证健康外,假期之于我们到底有什么意义?假期与工作日泾渭分明,我们对两者的审视和评价似乎具备鲜明的对比。假期从公历上一个个标红的数字,成为具有特殊内涵的社会符号,在看似一天天流逝的日子里带来了不一样的时间感。小孩子都知道假期就该玩,而工作日就必须上学。



图 2  电影《魔女宅急便》



事实上,所谓“时间感”的内涵早在工业革命后便有所讨论。涂尔干认为人类社会的时间是与社会生活分离不开的,也即社会时间(social time)。原本客观独立存在的“自然时间观”变成了具有社会和文化内涵的“社会时间观”,时间成为了集体意识的产物,在其中的行动需要被集体认可、接受和执行,同时其价值被技术、权力、阶级等因素牢牢控制。比如在工作日,我们就必须要完成单位中的任务,这样我们在时间中的行动才是合理的、有价值的,而其他行为比如玩游戏刷视频等摸鱼行为则被认为是对时间的浪费。



然而,随着大家自我意识的觉醒,“人生在世”的个体时间经验和体悟成为了自我审视的重要主题。就像伍尔夫为女性主义声张的“女人要有钱和一间自己的房间”,除了该有的身体休息外,人们也越来越多希望拥有属于私人的、自由支配的时间权力。无论是打工人上班,还是照顾孩子家务,这种公共时间中个人更多的以社会身份参与,职员、下属、家庭主妇……人们在这个过程中只能理性和有效的进行时间管理,从而产生了个体感悟追求和功用主义时间利益化的冲突。



(图源网络,侵删)



假期则很好的缓和了这种冲突,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一个真实的自我究竟存在于假期还是工作日?制度化的假期让人们对工作状态的生活产生了怀疑,处于社会时间中的我们和处于个人时间中的我们,哪一种才是真正的自己?



我们在日常需要怎样的假期?


正如上面所讨论的,我们围绕假期、工作日和调休经常会产生自我价值彰显的焦虑和认知不足的恐慌。正因为“人生苦短”,我们才担心自己的生命被浪费在了无意义的时间上,甚至在高度分化和竞争的社会中被“异化”。“如果不是上班,我本可能是一个舞者”“我是个摄影爱好者,但我已经很久没有时间掏出我的相机了”。这些自我认同焦虑和时间的界限感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幸福体验。放假前焦虑于如何充分利用好黄金周,而放假后则懊恼于未尽的各种假期计划。



(图源网络,侵删)



可假期终究有限,真的只有假期才能休息吗?我们在日常该如何休息,我们在期待的又是怎样的假期?



在对社会时间和个人时间的讨论中,很多人想要的假期实际上是对个人时间和生活的掌控感,希望能够摆脱被迫起床上早八、随时被拉去开会的“失衡感”。但实际上,法定假期固然是对我们这些权利的保护,我们本身也可以通过生活的技巧更好的实现work life balance。



比如我们可以关注情感关系连接,在工作结束之余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系“个人时间”不是“一个人的时间”,即使是在社会时间之中,也可以保持和同事、同学的良好关系,从而更好地摆脱现代社会的孤立和隔绝。



也可以走出舒适区,多去旅行和阅读,摆脱充满精密计算和利益考量的“量的时间”,停掉闹钟和计划表,体验更多的“质的时间”,以行动对抗虚无。


(图源网络,侵删)



假期无限好,只是近调休?


不管怎么说,既然假期已经结束了,不妨继续向前看,迅速从假期的慵懒和迟滞中走出来,重新投入到工作中。



祝大家春节快乐!(我们大学生有自己的百日誓师)




休息并不是浪费生命,它能够让你在清醒的时候做更多清醒、有效率的事。——戴尔·卡耐基《人性的优点》




学堂君

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你希望拥有怎样的假期~






向上滑动阅览参考文献:

{1} 西安合一心理 2024年最后一个假期结束了,你真的会“休息”吗?https://mp.weixin.qq.com/s/NFMKL7ZF540AQXA_NfR0uA

[2] 王昕.时间维度下的“数字亲密”——基于青年群体互联网实践的质性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9,(10):5-11+68.DOI:10.19633/j.cnki.11-2579/d.20190924.004.

[3] 中国青年报 真正会休息的人,是如何度过假期的。https://mp.weixin.qq.com/s/KdFgopHm-o3l8yOhH3IOU

[4] Kersmo, T. B. (2001). Concepts of social time and their socio-economic implications. Ethiop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10(1), 79-98.




作者 | RainySahara

美编 | N

来源 | 清华小清心

(本文由京师心理大学堂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清华小清心后台,征得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






京师心理大学堂
京师心理大学堂,北师大心理学部出品,奉行“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心理学科普平台”的项目定位,努力将北师大心理学百年积淀奉献于社会,凝聚师生力量传播科学知识,让心理学走进千家万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