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价,就是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准确地收集学生学习是否发生和学业成就的证据,并有效地利用这个评价过程和结果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教学评价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和教学相互交织,互为一体。
评价是手段,不是目的。评价信息用于调整下一步的教学,目的是改进、改良、改善教学活动,让学习更好地发生,学生达到更高的学业成就。
评价是过程,不是工具。评价本身并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促进学习的是基于评价采取的行动。评价之后要据此采取行动,学生才能得到提高,学业成就得以改善。
主体、内容和方式,是教学评价的三根支柱,犹如三足,共同支撑评价之鼎。
一、教学评价评什么?
教学评价应指向学生的学习,以学习目标为依据,根据学生的学业成就表现,衡量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并据此采取行动,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我们通常的教学评价,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出勤率、努力程度和行为表现,这是一个误区。
对于学生的迟到、早退,无故缺席,很多老师都表示不可容忍,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考勤,并把它作为对学生考评的重要内容。对于那些循规蹈矩、上课安分守己的学生,老师往往多一份包容,他们如果没有学会,老师往往会予以原谅——他们这么用功还没有学好,那一定是智商的原因。把问题归因于学生本身的特点,我们内心的愧疚和自责就会减轻许多,学生也就可以心安理得。对于那些态度不够“端正”的学生,我们则完全是另一副面孔,最常见的一个判断就是“他很聪明,能够学会,就是懒,不学习。”就算他取得不错的成绩,我们也要多几分不耐烦。
我们对学生作业予以极大的关注,并把完成作业当成学生的本分:“你来上学,不写作业怎么行呢?” 对于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我们会和他们斗智斗勇,采取各种措施督促他们完成。也不管作业是否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对于学习是否真正发生,学生学会了没有,我们似乎关注不够。
因为我们太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了没有,主要心思用在如何让学生完成作业,而不是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所以学生就学会了应付作业,形式上完成作业,却不关心作业完成的质量如何,也不关心作业是谁完成的,如何完成的,发展了任务-目标导向。对于那些“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等综合实践活动作业因为老师无法检查就不当回事了。
其实,写作业只是学会的一个条件,但不是必要且充分条件。错把勤劳当敬业,导致出力不出功,假勤奋,假学习等形式主义盛行。
还有的老师称赞学生“真聪明”,用“我喜欢……”的句式评价学生,无意间给学生传递了错误的认识,学生把成功归因于智商而不是努力,发展了学生固化思维。学生试图去揣测老师的喜好并讨老师高兴,而不是关心学习真正的发生。
学生是来学校学习的,不是来做作业的。出勤、态度和行为表现只是学习的条件,作业也只是学习的一种手段,手段和目的,一定要分清。
我们的评价,应该指向学生的学业,依据教学目标衡量学生是否学了,学会了没有,学会了多少,引导学生有意学习。
学生要通过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新课标落实素养导向,制定了学科总目标和分段目标,针对不同学段,提出了教学内容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这就是教、学的“纲”,也是评价的“尺”。老师依据教学目标构建教学活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实现目标,评价要和教学内容在目标上保持一致。以学定教,以教定评,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我们还必须把课标上的教学目标进行重新解构,制定单元和课时目标,在课堂教学上落实,并据此作为依据进行评价。
心中要有标,还要能够随时拿出来对我们的教学评校准,并适当调整,这样才不至于跑偏。
二、教学评价怎样评?
世界上没有包治百病的万能药,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适合所有情况的评价方法。方法好不好,关键看“疗效”,它是否适合评价的需要,能够准确地收集学业成就的证据信息。
方法要适合目标的需要,所以,我们必须首先对目标进行分类,并针对不同的目标选择适合的评价方法。对学习目标进行科学分类有助于保证评价的可靠性。
学习目标有四种类型:
知识性目标——是什么
推理性目标——为什么
技能性目标——怎么做
成果性目标——怎么样
针对不同类型的目标,我们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选择性评价(包括选择、判断、匹配和填空):二元对立,非对即错
书面论述式评价(包括简答和论述)说出道理,表明观点,讲明原因
表现性评价:把过程或者作品展示出来
个别谈话式评价:提问、追问、书信、访谈、日志等
在进行书面论述和表现性评价时,评价标准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对立关系,在好与差之间还有中间地带,我们在设计评价任务时要同时制定或选择评价量规,提供条理清楚、内容详实可以操作的质量水平描述作为评定依据。
传统的评价模式下,我们习惯于给学生一个分数或等级,今天我还听到一位老师在和家长交流时谈到:“平时提问她都会,就是到考试的时候不得分。写不到卷子上,不得分,都不算。”难怪有人说“分分,老师和学生的命根” 。
其实,单纯使用分数和等级对学生进行评价是不科学的。分数和等第,只是一个编码,并没有提供给学生哪些做得好,以及下一步可以做什么的具体信息。其实分和分之间是不等值的,相同的等级内学业质量也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但是以分数和等级评价就掩盖了这种区别。
我们关心分数,明白每一个学生获得了什么成绩,掌握了哪些标准,决定是否按照预期目的实施教学计划。我们更要清楚下一步要学习什么,知晓哪些标准学生一直没有掌握,马上着手改进教学。经常见到老师和学生交流的最后,学生会表态“以后好好学习”,这话说了等于白说,原因就是目标不明确,行动无方向。
所以,老师要用心捕捉学生学习的证据,并提供及时的反馈,对学业质量特征进行描述,指出学习的成长和进步,优点和长处,包括好的解题思路和做题方法,帮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增强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看到自己的努力换来了成长,相信只要努力就能实现目标,并愿意继续努力;同时指出不足之处,明确下一步努力的方向,让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
有效的反馈包括成功反馈和下一步干预反馈。评价与教学相互交织,持续不断的过程中,要像体检一样对学生的学情进行诊断,对于没有掌握目标的错误确定类型,找出问题的原因,到底是概念错误、推理缺陷还是未完全理解,确定学生的学习需求,并设计聚焦性教学和针对性练习,搭建学习的支架,促进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学业成就,实现目标。
慎重打分,还要避免相互比较,把学生和同伴进行比较,那不仅无助于学生的学习,想法还会摧毁学生的学习力。
三、教学评价谁来评?
老师和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自然应该成为评价的主体。春江水暖鸭先知,因为鸭子生活在水里。课堂上学得好不好,老师和学生浸泡在课堂上,当然最清楚,最有发言权,当然也最需要准确的评价信息据此采取行动。只有老师和学生自己的评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习的目的。
尤其是学生不能缺席,不能成为评价的对象,或者局外人,而应该积极参与其中,成为评价的主人。教育评价的最终落脚点是学生自我评价。
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是,老师单方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学生自己也没有把自己当成学习的主体,把自己定义为配角,认为自己是在给老师做事情,配合老师学习。于是出现了这样的局面:
老师利用课间、放学后等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对学生进行学业辅导,学生却表现得极不耐烦。老师滔滔不绝讲了那么多,学生根本没有听进去。老师问问题,学生只是附和着回答,看着老师的脸色猜测老师希望听到什么,努力给出满意的回答去迎合,好早点结束这种煎熬的时刻。老师启发、诱导,指一条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学生完全不开窍、不上道,最后无奈之下,替学生说出来答案。
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表现得特别不情愿,但是又不能不做,就只能应付着去做,能省事就省事,能偷懒就偷懒。“你让我写的我都写了,至于说学没有学会,我就不管了。”
老师兢兢业业的付出,只是自我感动,学生并不领情,原因就是学生把自己当成学习的主人,参与到评价中,对老师耿耿于怀、斤斤计较的学习问题不以为然。甚至有的学生把自己和老师对立,看成是劳工和老板的关系,认为自己是在为老师学习。我亲自看到有一个学生威胁他不喜欢的老师:“你再批评我,不给你考试。”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悲剧。
让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的最有效的教学决定,并不是由这个系统中的老师决定的,而应该是由学生自己做出的。学生要学会自我评价,这是最重要的。“人啊,认识你自己!”学生只有能评价自己,才能更好地理解、接受老师的反馈,也才有更大的动力。通过自我评价,学生了解他们作为学习者的进步情况,自我评价的最大潜力是因为他发展了学生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对自己的工作质量进行监控的能力。
有很多学生学习没有动力,导致班级尾大不掉,老师不得不拖着他们走。这都是因为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生不知道要到哪里去。所以,从一开始学习时就要让学生参与进来,以获得最强动机和最大成就。老师要把教学目标和学生进行分享,直接告诉学生,对于学生不理解的概念要加以转化,转化成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利用亲学生的语言来制订量规。让学生和老师形成一致的质量观,老师所希望的,成为学生所追求的。
还要用具体的匿名的作业作为样例给学生出示,让学生分析什么是好的作业,什么是差的作业,好作业好在哪儿,差作业为什么差,如何修改才能把差作业变成好作业。让学生对不同水平的作业质量特点有比较准确的把握,为自我评价打好基础。
布置任务时,老师要不断地把目标告诉学生:“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活动,我们在学习什么。”
老师要通过有规律地提供描述性反馈给学生做出示范,教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对自己的学业成就进行衡量,进行目标设定。
一段学习结束时,要让学生追踪、反思、分享自己的学习经历。通过追踪学习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强化对知识的巩固,明确目标实现的条件,从而更好地学习。反思让学生注意到自己的长处,看到进步,控制自己成功的条件。增强对学习的掌控感。
把自己当成学习者,把学习看成是自己的事情。学生通过完成作业满足教师的需要变成满足自己的需要,根据自我评价,自己做出决定,而不是老师替他们做出决定。学生不是被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是主动决定自己该做哪些方面的作业,该做些什么。这样,他们就会不断尝试,去追求并实现一个有一个学业成就的提示。
有效的教学评价,要指向学习本身,依据教学目标进行,客观准确地描述学生学业质量特征,依靠学生自己来进行,促进学习更好地发生,教学目标更高效地达成。这就是评价的增值性。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阅读其他文章 | 编辑:刘老师 微信:wlxlxb
| 喜欢吗?点右下角“在看”告诉我 |
👇 | 欢迎转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