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单元整体教学中融入表现性评价

文摘   2025-01-07 00:01   山东  




表现性评价

在单元整体教学中的应用



在当今教育改革的浪潮中,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一环,

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传统的纸笔测试

已难以满足对学生

全面素养的评价需求,

而表现性评价作为一种新兴的评价方式,

正逐步融入中小学的单元整体教学中,

为教学评价注入了新的活力。




表现性评价的定义与特点




    表现性评价是指教师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生活情境中,运用先前获得的知识解决新问题或创造新东西,以考查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以及实践、问题解决、交流合作和批判性思考等多种复杂能力的发展现状。

    它强调在真实情境中评价学生的表现,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的考查。







表现性评价在单元整体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 明确评价目标,引领教学实现

    表现性评价的首要任务是明确评价目标,即确定我们期望学生达成的学习成果。

    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应以评价目标为引领,确保教学活动始终围绕这些目标展开。

    通过深入解析课程内容,提炼单元主题,并围绕主题设定具体的评价目标,教师能够清晰地知道“评什么”,从而指导“教什么”和“学什么”。

2. 设计表现性任务,促进深度学习

    表现性任务是表现性评价的核心组成部分。它要求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完成任务,以展示他们的知识和能力。

    在设计表现性任务时,教师应注重任务的情境性和真实性,确保任务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同时,任务应具有足够的挑战性,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例如,在译林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必修第二册第四单元“Exploring Literature”中,教师可以设计以下表现性任务:

    一是让学生撰写作品鉴赏报告,从优秀文学作品的特征出发,评析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

    二是设计海报并展示,为自己喜爱的作家代言。

    这些任务不仅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锻炼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3. 制定评分规则,导引教与学方向

    评分规则是表现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学习方向和评价标准。在制定评分规则时,教师应与学生共同参与,确保规则的公正性和可操作性。评分规则应涵盖多个评价维度和指标,如内容、语言、结构、交际性等,以全面评价学生的表现。

    以作品鉴赏报告为例,教师可以制定以下评分规则:内容方面,是否覆盖了优秀文学作品的特征;语言方面,是否表达清晰、用词准确;结构方面,是否逻辑清晰、层次分明;交际性方面,是否表达了对文学阅读的态度和看法。通过这些具体的评分规则,学生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和提升。





表现性任务的设计原则




  1. 真实性:表现性任务应模拟或还原真实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展示其知识与技能。这种真实性的刺激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升任务的吸引力。

  2. 关联性:任务设计需紧密关联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经验,确保任务既具有挑战性又能贴近学生实际。通过任务,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与运用。

  3. 建构性:表现性任务应要求学生构建答案或完成产品,如撰写报告、设计海报等。这种建构性的应答规定能够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 指导性:任务指导语应清晰明确,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操作指南。通过明确的“做什么”和“怎么做”,学生能够在任务的引导下有序地展开学习与实践。





表现性任务的设计方法




  1. 确定评价目标:首先,教师需要明确评价目标,即期望学生在完成任务后达到的学习成果。这些目标应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如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文化素养等。

  2. 设计刺激情境:根据评价目标,设计具有吸引力的刺激情境。这一情境应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并促使他们积极投入到任务中。例如,可以设计一个作品鉴赏报告征集令,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进行评析。

  3. 制定应答规定:明确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应遵循的规定,包括任务的具体要求、成果的呈现方式等。这些规定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同时,还应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

  4. 细化评分标准:制定详细的评分标准,用于评估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评分标准应涵盖内容、语言、结构、交际性等多个维度,以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通过与学生共同讨论评分标准,可以增强他们的评价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

  5. 实施与反馈: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通过小组讨论、全班展示等方式,让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声明:
在线分享、转载的文章皆为促进教师发展,促进教育发展,我们会注明来源,版权归原出版机构及原作者所有。
②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开白请联系微信:wlxlxb

案例: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设计《认识小数》

怎样基于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教学?


嵌入性评价,支持高质量的学习——教学评一体化应用研究


基于课程标准的目标设计研究


崔成林: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

“教学评研究“公众号、视频号联系方式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阅读其他文章

编辑:刘老师

微信:wlxlxb

 

喜欢吗?点右下角“在看”告诉我 

👇欢迎转载
 👇


教学评研究
专注“教学评一体化”研究,展示教学评一体化研究的理论性成果和资源性成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