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莲赋》(仿王勃《滕王阁序》文风)

文摘   2025-01-28 19:10   山东  

按照《滕王阁序》骈文风格,结合五莲山水人文特色创作一篇赋文。先展示成文,再作解析:


《五莲赋》

(仿王勃《滕王阁序》文风)


岱宗南望,琅琊东顾。襟黄海而带潍水,聚灵秀以成五莲。峰峙九霄,揽日月于指掌;泉鸣幽涧,奏韶乐于林峦。九仙栖止,留丹灶于烟霞;光明古刹,传钟磬以千年。


若夫春涧飞红,夏岩叠翠,秋壑浮金,冬峰缀玉。杜鹃啼血,染层崖以朱紫;龙潭漱玉,映穹宇之澄明。望海楼头,观扶桑之浴日;织女洞前,窥星汉之垂珠。石佛颔首,悟三生之偈语;白鹤回翔,衔五色之云章。


至若苏轼植槐,东坡遗韵犹在;公鼐吟月,石室墨迹尚存。将军射虎,箭镞没于青岩;书生捧卷,松涛和以弦歌。药圃凝香,采灵枢于百草;茶园流碧,汲玉露于三春。


嗟乎!造化钟神,岂独滕阁;江山毓秀,何让洪都?望云台而思邈,临绝顶以神驰。胜地长存,天工永驻。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注:文中融入五莲山、九仙山、光明寺、苏轼手植槐、明代公鼐读书处等真实人文元素,化用"龙潭峡谷""杜鹃花海"等景观,兼取四时之景变换,力求呈现骈俪风华与地域特质相融之美。


【创作思路解析】

1. 结构摹拟:沿用"地理定位—时序铺陈—人文叙事—兴感作结"的滕王阁序经典结构,首段总括五莲方位与核心景观,中段分述四季风物与历史典故,末段抒发人文感叹。


2. 意象选择:刻意选用"丹灶""钟磬""石佛""药圃"等具道教、佛教文化色彩的意象,暗合五莲山作为齐鲁佛道名山的历史地位;"杜鹃""龙潭"等元素取自真实景点,增强代入感。


3. 用典技法:仿王勃擅长的"双典对举",如"苏轼植槐"对"公鼐吟月",既符合历史真实(苏轼确曾知密州,公鼐为五莲籍明代文学家),又形成时空交织的厚重感。


4. 声色营造:通过"朱紫""澄明""流碧"等色彩词构筑视觉画卷,以"泉鸣""松涛""钟磬"等听觉元素激活通感,再现"层台耸翠,上出重霄"般的多维意境。


5. 时空架构:采用"若夫...至若...嗟乎"的骈文经典转承结构,形成地理空间与历史纵深的多重交织,暗合滕王阁序"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的宏大视野。


声明:
①在线分享、转载的文章皆为促进教师发展,促进教育发展,我们会注明来源,版权归原出版机构及原作者所有。
②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开白请联系微信:wlxlxb

案例: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设计《认识小数》

怎样基于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教学?


嵌入性评价,支持高质量的学习——教学评一体化应用研究


基于课程标准的目标设计研究


崔成林: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

“教学评研究“公众号、视频号联系方式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阅读其他文章

编辑:刘老师

微信:wlxlxb

 

喜欢吗?点右下角“在看”告诉我 

👇欢迎转载
 👇


教学评研究
专注“教学评一体化”研究,展示教学评一体化研究的理论性成果和资源性成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