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标准》读书心得

文摘   2025-01-16 23:59   山东  


古人云:“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善于学习、勤于学习,是克服“本领恐慌”成为行家里手的关键。在这一个月里,我深刻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九月又开始了一个新的学年,而我也根据学校安排,重新开始了新的七年级的数学教学,今年的新七年级使用的教材是根据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新教材,新教材相较于老教材变化不少,我们对于概念的阐述,重难点的讲解,考点的把握都迎来了新的要求与挑战。

此前,2022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已经出台,并且已经完整学习过一遍,其中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都提出了新要求,但因为我们使用的依旧是老教材,所以对新课标的学习显得有些走马观花。而如今,因为课标是教材的编写依据,教材是实现课标的载体,新教材已经下发正在使用中,在面临教学参考书极度匮乏的现在,我们不由自主的想要重读课标。

重读新课标,更加认识到了新课标中的新,在其中,出现了大单元、结构化、整体等关键词,更是提倡大单元教学,重视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是什么,是描绘探究活动的叙事,是一个学习单位,是一个微课程;是以大主题或大任务为中心,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和开发;是对教学内容的重组。在这一个月中,我们也学习到了有理数与有理数的运算,发现了新教材更加适合学生的自学,在编排上更加贴近新课标要求的大单元教学,比如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下,总会有一句话,如两个有理数相加,和是一个有理数;两个有理数相减,差是一个有理数等,更加体现了数学知识的本质。

新课标多次提到老师要改进、创新、丰富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对于数学的学习,要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会主动思考与提问,学会利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数据分析、直观想象等方法发现一般规律与数学模型。要求教师能够以大概念的方式进行数学教学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认识数学的本质。教师教学时,强调了以主题式和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并开始侧重综合实践和传统文化中的数学。

在我们学校“学为 44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背景下,学生有了大量的自主学习的时间,那基于新课标理念下的新教材无疑更适合学生的学习。作为一线教师,我深刻体会到要不断学习新的理念,从考虑如何教转变为教会学生如何学,教师应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中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和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因此,数学教学要注重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层次性和多样性,教学过程中设计有效的、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并精心组织与有效实施。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应注重启发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利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数据分析、直观想象等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获得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逐步形成核心素养。”

这在441模式下需要我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备课上,在课堂引入时注重启发性,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同时在导学案的设计上注意循序渐进与科学性,在设计助学内容时要注意难点重点讲,易错点辨析讲等。

新课标的学习是一个系统而深入的过程,它不仅仅是对教材内容的更新,更是对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的全面革新。我对新课标的学习现在还比较粗浅,但我坚信只有保持“业精于勤荒于嬉”的清醒认识,砥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学习品格,增强“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的求知精神,才能练就“独当一面”“胜人一筹”的真本领、硬功夫。



声明:
在线分享、转载的文章皆为促进教师发展,促进教育发展,我们会注明来源,版权归原出版机构及原作者所有。
②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开白请联系微信:wlxlxb

案例: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设计《认识小数》

怎样基于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教学?


嵌入性评价,支持高质量的学习——教学评一体化应用研究


基于课程标准的目标设计研究


崔成林: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

“教学评研究“公众号、视频号联系方式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阅读其他文章

编辑:刘老师

微信:wlxlxb

 

喜欢吗?点右下角“在看”告诉我 

👇欢迎转载
 👇


教学评研究
专注“教学评一体化”研究,展示教学评一体化研究的理论性成果和资源性成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