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从这六个维度来看

文摘   2025-01-14 23:59   山东  


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从哪些维度观察、评价一堂课?这些问题一直是教育关注的基本问题,甚至在教育界曾引发一场有关“好课标准”的大讨论。

近两年来,新课程方案的出台、新教材的使用、新高考的改革,对于课堂教学提出了新挑战、新视角与新要求。作为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教育部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长沙市教科院组织教研员、一线教师,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探索,经反复论证、实践检验,构建了“品质课堂”模式。

《义务教育阶段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六维”品质课堂实践研究》是湖南省第二届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作为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长沙市“六维”品质课堂评价标准(试行)》今天发布。发布后,长沙市教科院将推动该标准在全市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广泛运用,并作为校本教研、听评课和教学竞赛的重要工具,并以此为抓手推动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化。

长沙市“六维”品质课堂评价标准(试行)

课堂是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阵地。长沙市“六维”品质课堂评价标准融入了深度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最新研究成果,契合了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和长沙建设“品质教育”的现实需求,为开展诊断式、循证式教研,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育人水平提供理论框架。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契合化,落实育人的“目标导向”。目标的确定,要基于课程标准,服务课程育人总体目标;要符合学生的现有经验、认知能力和发展水平等学情;要作为课堂教学的灵魂,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的全程,是内容、策略、思维、技术、文化等其他“五维”的锚点。课堂观察点有目标设计的准确度、目标维度与内容等其他“五维”的契合度、教学任务完成后的目标达成度等。

学习内容:学习内容结构化,达成知识的“意义建构”。要基于学科大概念,采用大单元、大任务教学,从碎片化的知识点教学到结构化的“知识树”建构;要帮助学生将课堂教学中的新知与已有知识结构有机关联,实现吸收、理解和内化;要创设真实情境并贯穿课堂始终,加强学习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从掌握知识到利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课堂观察点有教师的教材处理、情境创设、资源整合、课堂容量、认知难度、问题解决等。

教学策略:教学策略具身化,促进学生的“自主参与”。通过设疑激趣、任务驱动、实践探究、创新创意等教学策略,突出学科实践,帮助学生简约地经历发现知识、建构知识的关键环节;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好奇心,在课堂中形成并保持积极主动的心向;确保学生有内驱力,在学习活动中实现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课堂观察点有教学方法、课堂生成,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状态、心理状态等。

思维品质:思维发展品质化,促使学生的“思维进阶”。要善于设问、理答、追问,突出课堂的动态性,引导学生思维的生成;课堂要适度留白,给学生创设思考的空间和留足思考的时间,杜绝“满堂灌”“满堂问”;要善于运用思维可视化工具,开展有学科特征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创造等高阶思维。课堂观察点有课堂问答、课堂结构、评价量规等。

数字素养:教学手段智能化,做到课堂的“减负增效”。合理运用智慧教育工具,帮助学生分担部分简单重复的低阶认知及信息处理负荷,便捷了解掌握相关知识,实现差异化学习;优化课堂交互渠道,实现沟通的及时性、多样性、立体化;伴随式采集学生学习数据,支持教师迅速准确调整教学过程。课堂观察点为智慧教育手段的运用效度。

课堂文化:课堂文化生命化,实现环境的“以文化人”。要创造期望、鼓励、认同、肯定的积极氛围;要鼓励尝试与表达,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要允许试错,满足学生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要营造情感丰沛、健康向上的课堂生态,倡导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课堂观察点有学习氛围、课堂交互等。

·

长沙市“六维”品质课堂教学评价量表(试行)


声明:
在线分享、转载的文章皆为促进教师发展,促进教育发展,我们会注明来源,版权归原出版机构及原作者所有。
②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开白请联系微信:wlxlxb

案例: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设计《认识小数》

怎样基于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教学?


嵌入性评价,支持高质量的学习——教学评一体化应用研究


基于课程标准的目标设计研究


崔成林: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

“教学评研究“公众号、视频号联系方式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阅读其他文章

编辑:刘老师

微信:wlxlxb

 

喜欢吗?点右下角“在看”告诉我 

👇欢迎转载
 👇


教学评研究
专注“教学评一体化”研究,展示教学评一体化研究的理论性成果和资源性成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