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评价帮助学生面对期末考试成绩

文摘   2025-01-23 23:59   山东  

巧用评价帮助学生面对期末考

随着年关临近,各校的期末考试也已经结束。寒假的脚步声越来越近,老师阅卷工作也接近尾声,孩子的考试成绩揭晓,又要面临几家欢喜几家愁。孩子的期末成绩已经尘埃落定,老师应该如何帮助学生正确面对自己的考试成绩,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成长?

期末考是孩子学习的一个节点,但不是学习的终点。期末考试的分数和名次,只是对孩子过去一个学期学习情况的检阅,而不是简单地评定和判断。孩子的学习还要继续,孩子的未来之路还很漫长,所以,面对试卷上一个个冷冰冰的数字,我们要赋予其温度,通过评价和评价结果提供的信息,为学生下一步更好地学习提供依据,帮助学生实现更有效地学习。

一、正向关注

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要看到孩子的进步。不管是知识、能力、情感还是思维水平,孩子都在不断地提升,有很多去年不会的现在会了,去年不能的,现在能了,这就是成长和进步。我们老师和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成长优势,而不能只是盯着孩子的差距和不足,看到孩子还没有学会什么,还不会做什么。

人一辈子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孩子才刚刚开始。宇宙里的知识太丰富了,人类才认识了一点点。学习和求知是永无止境的,只要在进步,就是了不起。

当然,孩子的成长和进步速度是不一样的,有的进步快,进步幅度大一点,有的进步慢,进步幅度小一点,影响孩子进步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孩子的努力程度,也包括孩子的天赋、对教学环境的适应情况以及外围的学习环境和社区文化、交往等。不能简单地拿孩子进行横向的相互对比。比较就是一种伤害。每一个孩子都独一无二,怎么具有可比性呢?就好像在动物界,鹿、鹰、松鼠和啄木鸟各有自己的优势,如果强行让它们进行比较,无论是“跳”、“啄”、“飞”还是“挖”技能的比较,都是不公平的。只有和自己过去相关的情况进行比较才是可行和公平的。

二、客观回顾

坐下来,平心静气,和孩子一起追踪回顾自己一段时间以来的学习进程,观察自己的成长之路,帮助学生庆祝自己朝着积极的方向又进了一步,帮助学生相信自己的努力连接着成功。

追踪和回顾的过程,同时也是反思和自省的过程,让学生追踪和反思自己都取得了哪些进步,做过哪些事,哪些事是有效的,哪些事是无效的或者负效的,什么因素促进了自己的进步和成功,什么因素阻碍了自己的成长和提高。自己对影响成功的因素应该如何掌控,如果现在重新去做,会有什么改变,如何做出更好的选择:做什么事,如何去做,才能更好地实现成功?

曾经被石头绊倒过,如何才能避免重蹈覆辙,在同一块地点被同一块儿石头多次绊倒?曾经有过成功的经历,如何能够把成功经历最大化,宜将剩勇追穷寇,实现更多、更大的成功?

面对学生的试卷,不要只关注学生的分数和名次,而是要和学生一起分析。哪个题目做对了,其背后对应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是怎么做对的?让学生找到对学习成功条件的掌控感,增强学生的效能感,发展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自我期望。学生愿意继续尝试,相信成功触手可及,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胜任,通过努力可以实现成功,为下一步继续学习提供营养。

三、瞄准进步

关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并不是要回避学生的问题和不足。只是,我们要从更积极的意义上看待,孩子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正是充分暴露了孩子的学习需求所在。我们和孩子一起面对问题,思考从问题中能得到和学习什么,巧妙地把问题转化为学习的契机,而不是和问题一起,摧毁孩子的自信心,扼杀孩子的积极性,打败孩子。

跨过孩子卷面上的分数,看到孩子做错的题目,透过题目本身,看到题目背后所承载的没有实现的学习目标,和孩子一起分析,诊断错误的原因,是概念偏差、推理缺陷还是未完全理解?是知识方面的问题,心理素质影响了正常发挥,还是行为技能方面的问题?找到孩子的痛点、堵点,转化为生长点。吃一堑长一智,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给破洞打上补丁,让伤痛变成最坚韧的地方,从中得到学习和成长,在失败中孕育成功,成为更好的自己。

通过对优势和需求的分析,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下一步的行动方向更加明晰,采取的措施和举动更加明确,训练和练习更有针对性。找到了明确的实现成功的路径,用过去的经历为下一步的行动把路铺平。不断提高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这将成为继续努力的巨大动力和面对困难挫折的勇气,和迎接新的成功可能的底气。

这些,看上去很容易,似乎是大家都熟知的道理,但是真做起来并不简单。因为这并不仅仅需要耐心,还需要智慧和实力。不过,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幸福孩子,也成长自己。


声明:
①在线分享、转载的文章皆为促进教师发展,促进教育发展,我们会注明来源,版权归原出版机构及原作者所有。
②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开白请联系微信:wlxlxb

案例: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设计《认识小数》

怎样基于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教学?


嵌入性评价,支持高质量的学习——教学评一体化应用研究


基于课程标准的目标设计研究


崔成林: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

“教学评研究“公众号、视频号联系方式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阅读其他文章

编辑:刘老师

微信:wlxlxb

 

喜欢吗?点右下角“在看”告诉我 

👇欢迎转载
 👇


教学评研究
专注“教学评一体化”研究,展示教学评一体化研究的理论性成果和资源性成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