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文化资源数据库
(网站与公众号同名)
一片翩飞的落叶悄然归根
——痖弦灵骨入土杨庄营
【南阳大观网讯:在南阳文化学人齐英杰、杨兴泽多次努力劝说下,亲属终于接受了建议。2024年11月27日上午,台湾著名诗人痖弦的灵骨终于从温哥华殣回南阳,安葬在家乡杨庄营。痖弦长女王景苹一人扶柩归来,坚持不搞任何官方仪式,并谢绝所有媒体的采访,葬礼完全按本地乡俗举办,除了请一班先生爱听的唢呐外,堪称悄无声息。】
“君不见秋天的树叶纷纷落下。我虽浪子,也该找找我的家”
“啊,你想歇歇该多好,啊,从摇篮忙到今朝!”
南阳游子,痖弦先生走了。
山南水北“落叶完成了最后的颤抖,荻花在湖沼的蓝睛里消失。雁子们也不在辽夐的秋空写它们美丽的十四行了”
痖弦,一位中国近代诗坛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台湾著名现代诗流派诗人,他十六岁离开了故土,在外漂泊了七十六年。七十六年间却一直追忆着那十七年的时光。在他的言语中频频出现楼王、杨庄营、小东庄、冢头、平洛、南阳城、瓦店古镇……十六年间,他经历了躲土匪、跑老日、求学、离家、南渡、赴台。他在文章里、与家乡人的交往中、甚至给友人的信件间,一直恣肆宣泄着苦涩却中带着甘甜的乡愁。他频繁与识字并不多的堂弟书信交流,还牵连不断与南阳文化界名流书信交往,期间与李天岑、秦俊、二月河、周同宾、周熠、孙幼才、廖华歌、张克峰、熊鹰、马萧萧、窦跃生、万年春、高贤信等建立了深厚的情谊,视他们如故乡。
时空错置的沉痛无人能懂得,唯有沧桑,唯有追念。先生始终都在离散的文化空间里歌唱,唱尽了整个北方的忧郁,他的歌把世界多少目光都拉向了他的家乡,使海外华人圈都憧憬一个美好的方域——南阳。
我同先生的“接触”纯属巧合。
多年来,我一直关注着南阳乡村的文化资源,为珍稀的古村落申报文化项目。在与陆营镇周保国、杨兴权、杨兴泽君交谈中,意外得知杨庄营是周同宾避难处,便很兴致地访了。三里多长的古落,古庙、古寺,古戏楼、古桥、古堰、古闸、古路,更意外的是还有痖弦的故宅。于是走上了为杨庄营申报传统古村落之路。工作中,频繁接触痖弦先生的乡土、亲人、作品、往事,尽管没有与先生谋面,自感已成了他的神交,如果见了会有说不完的话题,便理解先生与周同宾的情感更贴近一层的原由了。
一直期待着先生能再次回到家乡,不想,先生于今年十月初竟离世了,背着一包袱的乡愁,蹒跚地远行了。
反复读着先生的诗,更懂他了,他是应该安息在家乡的。心底琢磨着要为先生归葬故里尽点心,表达一下对先生的崇敬,也让南阳多一座文化高山,让盆地风景更加旖旎。
“我在菩提树下为一个流浪客喂马”我们给先生引路,期许他跨马归来。
得到先生离世的噩耗不久,就联系着杨庄营村干部们在南阳会面。席间与杨兴泽君一起提议一定要在杨庄营给痖弦建墓冢,争取请回灵骨,起码也要衣冠冢。与会干部们很激动,一致表态认同并努力照办。然后又通过上海师大的黄轶教授(曾任郑大文学院副院长)与2010年台湾作家原乡的接待人郑大樊洛平教授进行沟通。 又亲自与兴泽一起去见了痖弦的大堂弟王明哲(痖弦相差6岁的玩伴),二堂弟王庆申(王家的主事人),二弟媳等,反复阐明建冢的家族意义和地方文化意义,嘱托他们说服两位侄女,尽可能同意并送回骨灰。如果不愿送回,咱们又该如何建衣冠冢,如何立墓碑,并表示可以出资帮助。
中间一波三折,将近两个月过去了。11月下旬,从痛苦中才缓过神的孩子们终于给出了行程。接到消息,我立即与南阳作家群著名作家秦俊、市日报社曾碧娟、区文联丁旭松等进行预沟通,秦主任表示愿意再次出面筹备接待工作。
11月24日,痖弦的长女王景苹扶柩回乡,却坚持不接受任何场面仪式,坚持只安排几家亲属参加简单的葬礼。秦主任闻悉,说可以理解,大家也一致表示应尊重当事家属意愿。
由于安葬时日迟迟定不下来,26日我只好匆匆赴约陕南的汉水文化交流会。被告知27日要下葬时,我已经在安康会场了。
王家大院临着广场北边
事后悉,葬礼全程按家乡最传统的仪式办理,唢呐、守灵、报庙、送城……一切如一位普通乡村老人的离去,就连邻村的人们也不知道是谁家在安顿亡人的后事。
“啊,我们抬着棺木,啊,一个灰蝴蝶领路……啊,你死了的外乡人,啊,你的葬村已近。”在大多村人眼里,先生是一个外乡人。
一片翩飞的落叶悄然归根。从此,先生不再是游子。从此那位踮望了半个世纪的母亲不再孤零。
我回南阳,杨庄营早已曲终人散,归为平静。到了王家,与先生的亲属相互致歉。一句感谢话,就足以抚慰所有的遗憾。
在杨庄营东南,接近东岳庙移民村的一片黑体地上,或聚或散地布着些大大小小的坟头,仿佛遵循了水墨的章法,却幻化不出一点的诗意。一片全然没有诗意的地方,却多了一个只为诗意过活的诗人的坟头。
同东岳庙人一样,先生是新移民;同杨庄营人一样,先生本来是土著。
暮霭沉沉中,一堆新翻的土堆上覆着两三片鲜艳的花圈,一通黑亮的花岗岩墓碑并不高大。碑文的意境,却界定着墓主的不同寻常:
王庆麟
痖弦
美名优于美妙的膏油
死亡的日子胜过诞生的日子
低矮的坟头,分明是用一个世纪的漫长长出的巍巍高山,矗立在盆地中央的文化之峰。
“啊,今夜原野上只有你一人,啊,不要怕,太阳落了还有星辰。”
(注:文中引号内为痖弦诗句)
附1:“我在菩提树下为一个流浪客喂马”
——给先生引领回乡路详情
10月11日,痖弦去世。10月13日杨庄营村支书班子干部来南阳沟通申报传统村落事宜,乡贤杨兴泽做东。席间笔者提出应在杨庄营拢起痖弦墓,那将是南阳的更是杨庄营的巍巍高山。建议回去尽量做其家属的工作,争取让痖弦葬到杨庄营。即使加拿大那边不愿送回骨灰,村上也要建衣冠冢,埋些他回来用过的被子、茶杯等生活用品,还有字画、信件等。祁云林书记、祁东升副书记等都非常认同,并表示照办。
10月26日,当得知痖弦堂弟王庆申在儿子南阳的家中,便与杨兴泽一起登门拜访,进行反复沟通,最终取得了他的认同,答应与温哥华的俩侄女联系,强烈要求将堂兄归葬祖茔。
杨兴泽离开时反复嘱托王家人
11月4日联系了上海师大工作的南阳才女黄轶,她原来在郑大文学院担任副院长,想了解一下当年痖弦在郑大的活动情况,她介绍了2010年陪着痖弦一行到过杨庄营的郑大教授樊洛平女士。我电话里说樊教授你知不知道你与痖弦有着天然的关联。她愣了半天也不知道关联在哪里。我说你名字的洛平,倒过来就是痖弦念念不忘的外婆家的平洛村啊。樊教授愕然。樊教授说当时在郑大报告厅痖弦朗诵了他的《红玉米》。据悉,节目结束后,有人曾公开问过先生,百年以后能不能将部分骨灰安葬在家乡呢?先生毫不忌讳,不假思索当即表示会把一半的骨灰埋葬在家乡陪伴孤独的母亲。哦。这是最好的劝归依据。
11.5日得知王庆申在老家,上午与王保定一起到杨庄营先生堂弟王庆申家催问与王景苹沟通的结果。王庆申却没在家,路上巧遇老两口,家属和他都非常感激,表示催问了,孩子们同意送回来,但暂缓。书记祁云林、副书记祁东升在陆营街挽留午餐,婉拒而回。
11月21日王景苹从温哥华起飞,扶柩回父亲魂牵梦萦的故里。22日祁云林书记把消息告诉我,便即可与樊洛平教授传通报消息,并邀请她再回杨庄营,她一听很激动,回复“齐老师好!谢谢你卓有成效的努力,痖弦先生能够魂归故里,也是他的乡思实现。我今天刚到北京参加中国社科院的学术会议。非常遗憾无法到场。请你们多拍几张照片,留下一些回忆。”
22日,我把情况汇报给了著名作家秦俊。秦主任顿了半天,叹口气说,痖弦去世,我还没顾上写悼念文,南阳甚至咱河南省做的都有欠缺。他说,痖弦是咱们南阳的一块金子招牌,应该有足够规格的迎接仪式,但事前要征求当事人的意愿。到时如果可以,我一定帮着安排接待单位。如此大气,如此爽朗,如此担当,老一辈人的长者之风跃然眼前。
23日又与日报社曾碧娟、卧龙文联丁旭松等做了预沟通,领导们都很上心,并表示到时一定支持。
24日早,王景苹已悄悄回到杨庄营,高低不同意搞任何仪式,不接受各界朋友的吊唁。我与秦主任等说明了情况,秦主任说,那就尊重家属意愿吧,以后再搞仪式纪念。大家很遗憾,但也都能理解。
25日安葬时日还是定不下来。26日我只好去赴约安康市的汉水文化交流会。
27日一早在会场得到了当天要下葬的消息,很是遗憾。后来得知,尽管一切按传统程式进行,也有唢呐班子,但只有很少几位亲戚和近门的王家人送葬,整个场面有些冷清。
附2:痖弦其人
痖弦(1932年8月29日—2024年10月11日)男,出生于河南南阳,本名王庆麟,中国台湾著名诗人、作家、文学评论家 、文学编辑家 ,中国台湾《联合报》原副总编辑 。
1949年,痖弦辗转到达中国台湾。1953年,考取复兴岗学院影剧系第二期,同年,发表第一首诗《我是一勺静美的小花朵》。1954年,从复兴岗学院毕业,与张默、洛夫共同创办《创世纪》诗刊。1959年,出版诗集《痖弦诗抄》;同年,发表诗作《深渊》。1962年,到复兴岗学院任教。1965年后,停笔不再写诗。1969年,任《幼狮文艺》主编。1976年,进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学习深造。1980年,任《联合报》副总编辑。1981年,出版《痖弦诗集》。1984年,创办《联合文学》杂志,任社长、总编辑 。1998年8月,从《联合报》退休。2024年10月11日,在加拿大在温哥华逝世,享年92岁。
痖弦积极推动并参与两岸文化交流,被誉为“两岸文学交流报春的第一只燕子”,是“创世纪”诗派开创者之一,现代汉语诗风格的创造者,其诗作被视为“古老中国和现代西洋混合的产品”,论者称许其诗“对民族母语的贡献永不磨灭”,其诗歌富有独创性与高度想象力,民谣写实与心灵探索相结合的风格浑然天成,从之者众,影响深远。出版有《痖弦诗抄》 《深渊》 《盐》《痖弦自选集》 《痖弦诗集》等诗集。2013年11月,获得第4届中坤国际诗歌奖。2020年9月,获得柔刚诗歌奖特别荣誉奖。2021年,获得北京文艺网诗人奖。2023年,获得第27届中国台北文化奖。
痖弦生前曾于1992年、2010年两次公开回到南阳。2024年11月27日部分骨灰安葬家乡杨庄营。
附3:访杨庄营 ( 于2023年4月)
癸卯清明,应杨君兴权三邀,引荷玉咏筝雪深宝鼎四君赴卧龙杨庄营踏勘胜迹。古村秀木高耸,庙宇巍巍。瞻祖师像、观古路桥、寻聚宝堰,于瓦舍粼粼间邂逅痖弦故宅。杨君盛情款恰,人物交感,归而落墨。
一落幽村盘僻壤,
古刹斑碑文风昌。
平畴可挺俊秀木,
痖弦神曲能远扬。
作者简介:
齐英杰 :南阳市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南阳市宛城区政协常委。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河南范蠡研究院驻院副秘书长,河南省红学会常务理事,南阳市红楼梦研究会副秘书长。南阳市地方志专家库专家。南阳亘古文化苑创建人,南阳地方文化资源数据库——南阳大观网创办人。
总编
王保定:南召县南河店人,中共党员,南阳大观公众号、网站总编 ,河南省范蠡研究院网站编辑,东北坦克部队某部退役中校,南阳地方文化资源探究者。
采编
王越钟 惠千里 谭庆凯 齐嵩岳 曹宽
校对
孙法迪 张畅
请长按二维码加关注,有更多的好故事等着你! 网站是南阳文化资源数据库,可在电脑上搜寻南阳4000处文化资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