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文化资源数据库
(网站与公众号同名)
不止“界中米醋”才使界中声名远播,界中史上是云贵川御道上的明珠、中州古镇翘楚。六个城门形制的古寨石刻匾额昭示着斯地的不寻常:春秋时期走出了圣贤范蠡,约于唐代设置过县城。
扼守古道,利赚淯漕的界中地理,近代招致了不少兵燹,其建制便每况愈下了,从县治跌为镇保,再而跌至村街,这是界中的悲哀。而比兵燹更悲哀的是当代在“范蠡故里在宛城”争辩中不良之辈的蠢蠢觊觎,使界中的古石刻不断遭遇黑砖,大概可能是由羡慕转为嫉恨所致吧。
界中古寨的石刻文化之丰的确能羡煞人。
寨门开门的多少原是有规格限定的,而清代中叶之前,界中古寨比南阳城和石桥寨都多出两个门,且由圣人和后世进士举人们润染的地域,连门额也有浓厚的文化味。咱先看看界中的八块石刻寨门匾额吧:
南门 外额:1古范蠡乡(几经周转现存于省蠡院)
内额:2御道长乐(遗失,文字为先辈记忆,无书体信息)
该额印证了界中扼守古道的史实。
北门 外额:3金华旧址(金华县治遗存,存照片,追讨中)
该额说明界中历史上的建制之高。
内额:4气接舂陵(暗存界中,笔者循线索挖出又回填原地)
东北门外额:5紫气东来 (遗失,文字为先辈记忆,无书体信息)
该额是界中唯一相对闲适的门额,它只是为斯地祈福。
东南门外额:6镜开五湖 (遗失,文字为先辈记忆,无书体信息)
西南门外额:7荆山映辉(界中籍清代官员孙华题写,现藏于界中,笔者亲睹)
西北门外额:8淯水锦带(清代界中进士翟飞声题写,现藏于界中,笔者亲睹)
该额说明了界中的漕运之便利,水草之丰美。
除了门额,还有两块文化分量极高的石刻:
南门嵌墙竖碑9“越大夫范蠡故里” (二次利用到东门小桥上,官方拆换后不知所踪,追讨线索被人为中断)
出土文物:10 “孙喜公墓志铭”(现存界中)
十块石刻形成了界中这方地域独特的地理历史文化体系:
其中1 “古范蠡乡”4气接舂陵6“镜开五湖”7 “荆山映辉”9 “越大夫范蠡故里”10 “孙喜公墓志铭”六块石刻直接或间接为范蠡故里在宛城的考证提供了实据。
最令人费解的是4气接舂陵 似乎与范蠡无关,但它暗含着范蠡与刘秀之间的师承关系:刘秀效法着范蠡,经商,得美人,得天下,成就完美人生。存放地非常安全。
最惨的属6“镜开五湖” 与商圣携西施“泛舟五湖”的故事相应照。被盗,下落不明。相信会有改头换面重出江湖的一天。
最安逸的属7“荆山映辉” 其景况与《水经注》中的描写相吻合,能为范蠡故里找到环境落点提供地理参照。现安藏于界中。
最蹊跷的是9“越大夫范蠡故里” 曾任开封市委书记、省长助理的孙泉砀从小生活在界中。2016年笔者采访他,无意间他提起一桩旧事,他说印象中界中东门小桥下有关于范蠡故里之类的石碑,他在八十年代当当宣传部副部长时他曾安排时任文化局副局长的王建中到界中组织人拆换,结果王回复事办成了,并特意送2张该碑的拓片(后丢失)。当年秋我约上媒体朋友一起登门拜访,坐在文献堆里的王局长对该事矢口否认,板着讳莫如深的面孔。自然是不欢而散。孙泉砀闻言后,半晌无语。也相信它会有改头换面重出江湖的一天。
最令某些人头疼的属10“孙喜公墓志铭” 这块明代的墓志,6处提到范蠡,特别提及自己居“范蠡乡”。墓主是界中人,有家谱为证,撰文人又是界中邻村的进士。某些人一听就不舒服,可偷也不是,编也不是,再无耻也不至于捏造个祖先编排个族谱吧。于是,就气急败坏耍泼诋毁:假的! 而省社科院文物研究所老所长张新斌审定后掷地有声:毫无疑义,是珍贵文物。
被黑得最厉害的属1“古范蠡乡” 该额为清代石刻,不言而喻,直接了当论证范蠡故里,故最遭嫉恨。它被公众认知始于1995年的南阳晚报,后被宛城区史志办收纳,几经转宛城区宣传部,省蠡院。2016年,该额被一帮聪明绝顶的文化人黑为是洪水从上游冲来的,当得知如此编违背了沙地冲重物的常理,旋即改为因修桥从某地偷拉来的。诘问出处何在?当事人何在?区区80公分长的石头在桥上能派上多大用场,堂堂界中还缺此一石吗? 吞吞吐吐,舌根軟颤,无语对答,许久才生生抛出了一个刚过世的死人来遮羞。
至2023年9月,宛城举办了范蠡故里研讨会,全国先秦文化研究的顶尖专家齐聚宛城,看了大量的佐证材料,特别是110两件文物,一致认为范蠡故里在宛城是无须争辩的史实。这使“古范蠡乡”石额再次成了贼人攻击的靶心,但他们也只敢讪讪地而语:“界中那块石头是从俺那里弄走的。”无具体地点、无具体时间、无具体人物、无具体事件背景,颇似街头泼妇的言传。所幸他们还有一点基本的文人底线和常识,没把那块墓志主人认作祖宗。
出生于1944年的孙泉砀对“古范蠡乡”石额如此表述儿时的记忆:“以前在残存的南寨门上边镶着,门口东边还有一块 ‘越大夫范蠡故里’的石碑,字口是抹红漆(上文已提到了它的境况),后来寨门塌了。我上小学时,“古范蠡乡”这块石头在南门内路东坑沿上放着,常看见妇女们在那里洗衣服,我们下雨天过往上学还都争着站上去涮脚。”
其实,担心这些石刻被黑被鬼弄也是大可不必的。这些石刻所缔结的文化体系,再加上其它界中文史资料已足足锚定范蠡故里在宛城的史论,所有的多端诡计在强大的界中文化面前,都会缩成小丑的,其阴谋最终只能作为表演滑稽剧的脚本而成为后世笑柄。
作者简介:
齐英杰 :南阳市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南阳市宛城区政协常委。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河南范蠡研究院驻院副秘书长,河南省红学会常务理事,南阳市红楼梦研究会副会长。南阳市地方志专家库专家。南阳亘古文化苑创建人,南阳地方文化资源数据库——南阳大观网创办人。
总编
王保定:南召县南河店人,中共党员,南阳大观公众号、网站总编 ,河南省范蠡研究院网站编辑,东北坦克部队某部退役中校,南阳地方文化资源探究者。
采编
王越钟 惠千里 谭庆凯 齐嵩岳 曹宽
校对
孙法迪 张畅
请长按二维码加关注,有更多的好故事等着你! 网站是南阳文化资源数据库,可在电脑上搜寻南阳4000处文化资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