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与李煜——在省红学会(宝丰)会议上的论述

文摘   旅游   2023-06-13 22:08   河南  


南阳文化资源数据库 

(网站与公众号同名) 

6月10日是我国第18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上午,“在宝丰遇见《红楼梦》——《红楼梦》说唱文化实践保护计划”启动仪式在平顶山市宝丰县融媒体中心演播厅举行。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党委书记、副院长,中国红楼梦学会名誉会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庆善,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教授、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北京曹雪芹学会副会长段江丽,河南省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红楼梦学会会长闵虹,宝丰县委书记王代强,平顶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二级调研员郜现营等嘉宾与来自其他高校的红学专家、教授、学者等出席启动仪式。“在宝丰遇见《红楼梦》——《红楼梦》说唱文化实践保护计划”,是以《红楼梦》为代表的高雅艺术和以说唱文化为代表的民间文化的深入交流,也是开启《红楼梦》研究与说唱文化传承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做好“两个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次重要探索。作者有幸在会上作了论题发言。】 

省红学会会长原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闵虹致辞

宝丰县领导申红霞、中国红学会名誉会长张庆善和闵虹等在评委席

       古城宝丰很魔幻,你一关注,就发现它有数不尽的好,这里物宝源丰,山水好,人文好,有书会,有美瓷和天青色汝瓷般美好的人。巨著《红楼梦》更魔幻,似乎所有的研究者都能寻到他想要的各异的象,然而所有的新发现似乎都有些盲人摸象的意味。下面我也来摸摸这头大象,我的论题是:

  凭文人的第七或第八感觉,曹雪芹是在黄叶村的老树下喃喃着“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值多少……”开始写《红楼梦》的,他吟唱着,脑际不时幻化出无可奈何的李煜,无可奈何的贾宝玉,无可奈何的自己,愤笔疾书。    

   比较古今中外所有的诗词,也包括红楼,你找不到比《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更能概括红楼故事、体悟曹雪芹心境的篇章了。它仿佛是李煜提前为曹雪芹写就了人生挽歌,为《红楼梦》谱好了主题曲。不仅如此,稍事琢磨,你会发现红楼内外(小说和作者家世)还注入有大量的李煜元素,李煜与《红楼梦》有非同一般的关联。

一、红楼梦中大量使用词曲,可以推测曹雪芹对李煜非常崇拜是自然的事,是追星族,是李煜的超级粉丝。这使红楼内外注入李煜元素成为可能。

  《红楼梦》中诗词共有179首,其中词曲占了36首。说明作者是非常擅长和热衷诗词的,按常理推测曹一定也非常崇敬词圣的,追捧是自然的事,熟知他的过往历史很正常

   由于崇拜,李煜的词融入了曹雪芹的骨髓,融入了红楼的内外。《红楼梦》里庞大的诗词体量,仿佛是曹雪芹与李煜的唱和。

由于崇拜,为之惋惜,故在小说中有意无意注入了一些南唐元素。

   由于崇拜,“玉”字在红楼梦人名中赋予了高贵意蕴,宝玉、黛玉、妙玉、红玉等。

二 相同的家世使曹雪芹对李煜的际遇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影响了红楼梦的创作。

   李煜和曹雪芹两家族的政治承袭情行类似,都是三代四人主政、结局都很悲惨。李家三代四人(李昇、李景、李弘冀、李煜)把持一方,与曹氏家族三代四人(曹雪芹曾祖父曹玺祖父曹寅  伯父曹颙父曹頫)把控江宁织造的情形是类似,且都长期居住过“江宁府”。都是在顶端政权更迭中家运急转而下,从康熙更为雍正曹家败落,从宋太祖赵匡胤更为宋太宗赵光义南唐彻底覆灭。

三、曹雪芹与李煜有共同的志趣、爱好、情操、信仰,他们的心灵是相通的。他们的文学观、仕途观、爱情观,甚至装扮、爱好、性情、形象等都通过贾宝玉,在小说中得以表达。

    雷同的仕途观。宝玉不屑仕途,钻进脂粉堆中徜徉人生;李煜不屑当皇帝,沉湎于声色诗画中。而他们最终却都被动成了支撑将倾大厦的孤木。

     雷同的形象。李煜与贾宝玉衣着、容貌、性情、秉性基本一致。甚至所有的影视作品中他俩都有着相同的概貌。                              

    相同的宗教信仰。李煜好佛,贾宝玉最终也遁入了空门。他们的信仰是相同的。

四、失去两淮重镇扬州的盐产是李、贾两个家族走向衰败的转折点,是窝在两家心底的共痛。同病相怜,影响着小说的结构。

   红楼梦中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家族的败落,敲响了贾府的丧钟;李煜父亲执政时代,为讨好宋朝,把江淮间盐田割让给宋朝,从此南唐一蹶不振。

   盐是南唐和贾府共同的“养荣丸”,宝贵如玉。“黑玉”(黛玉)喻其失去之痛,从此倍受宋朝的“风刀霜剑严相逼”。

 李煜和贾宝玉同是“衔玉而生”的小主,且在家族继承人地位的演变过程如出一辙。李煜为小说提供了素材。

  贾宝玉衔玉而生,看似荒诞,却是一个恰切的隐喻,而历史上确实有这么个衔玉而生的人物,他就是“江南真有之家”南唐衔玉而生的李煜,他一出生就决定着可能是家族权柄未来的拥有者,这难道不是衔玉而生的?哥哥李弘冀本来是太子,非常嫉恨李煜,却夭折了,李煜就成了南唐的继承者。贾宝玉也是在贾珠早亡后才成了家族权炳的继承者。

  另外南唐大周后衔玉而亡的史实,是否给了作者创作的灵感?

六、甄宝玉架起了红楼与李煜相关联的桥梁,使李煜的影子在小说中更清晰了。

  甄宝玉这个人物的出现很蹊跷。钦差总裁甄应嘉(真事对应着嘉)之子,“甄府显贵,与贾府一样功勋,一样的世袭,一样的起居”应嘉,而李煜的小名叫从嘉,自然构成了对应性提示,即亮明了甄宝玉是李煜的影子。如果无此深意,在文中出现很少的甄宝玉,就成可有可无的人物了。换句话就是,居于“江南”“金陵”“石头城”,身居“江宁府”,家族历“三代”江山的李煜给“江南真家”的甄宝玉赋予了十足的出场理由。

七、北静王对南唐有着更恰切的政治寓意,这个人物是李煜最大的安慰剂。

  “北静”是南唐最大的政治诉求,希望实现南北两国水乳交融(水溶),和平相处。南唐曾努力讨好宋朝,渴望北边的大宋能出现一个同情支持南唐存在的政治力量。

八、秦可卿丧礼映现着南唐大周后的丧礼局面。  

  秦可卿的丧礼规格过高,有点“国葬”的层级,绝对不合事主的身份。南唐与宋朝政治矛盾最敏锐的关口,大周后死了。史载,老赵派人高规格吊唁,让李煜惊恐万状。此刻,南唐极力想让“老赵”给个适合政治生存名分,最好去掉国号,直呼其名,老赵没答应。《红楼梦》里老赵给个龙禁尉(龙近围)的名分,那不就是特指卧榻之侧者吗?前来调研的官员中有同情支持李煜政治主张的大员,这让李煜心底多了几分安慰.

九、所谓的王熙凤判词和《聪明累》用于李煜,就没有一点违和感了。这有可能是作者此前写李煜的旧作挪用于此,还没顾上修正。

  先说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判词句句能应照着李煜,尤其是学界苦苦弄不明白意思的第三句“一从二令三人木”,但用来描述南唐和宋政治关系的演化阶段那就恰如其分了。

  《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歌词句句能对应李煜,李煜极力想当好皇帝,苦心积虑支撑着岌岌可危的南唐大厦。最终,他的努力顽抗却加剧了其家国灭亡的速度。“心已碎”“意悬悬”“终难定”,这是对李煜彼时处境的精准描写。

  结语:

    曹雪芹在吟唱千古名篇《虞美人·春花秋月时,与他的偶像李煜产生了强烈的人生际遇共鸣,使自己的人生感悟迅速升华,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于是拉开了小说的创作序幕。作者在凭吊自己过往的同时,也凭吊着同样在江宁府历经过人生劫难的江南国主李煜。他假借甄宝玉的江南家世、甄应嘉的名字、含玉而生、养荣丸等关联,用一个家族的起落来映现一个王朝的兴衰,以此来悼念自己的先师,于是,循着先师的诗词意境,展开了思维的翅膀,翱翔在文学的天空上。

    一座红楼的倒掉,是一个家族的不幸,一个王朝的覆灭是一个国家的不幸,而用一座红楼成就了一代文豪,用一个王朝成就了一代词圣,倒恰恰是中国文学的大幸,更是中国文人的大幸。

   以上是我的摸象之见,但愿我们不辜负曹公的良苦用心。不辜负千古词圣对中国文学的荫庇。

  ·    向经典致敬!

    向宝丰致敬!

中国文物孤例文笔峰

清代南阳首富石桥彭家结亲的宝丰双千顷牌杨家的老宅

马街书会

汝瓷为魁

天青色等烟雨

清华学子李煜著红学论,问之无涉词圣,很诧异

 ——————————————

 作者简介:       

    齐英杰 :南阳市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南阳市宛城区政协常委。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河南范蠡研究院驻院副秘书长,河南省红学会常务理事,南阳市红楼梦研究会副秘书长。南阳市地方志专家库专家。南阳亘古文化苑创建人,南阳地方文化资源数据库——南阳大观网创办人

       总编

        王保定:南召县南河店人,中共党员,南阳大观公众号、网站总编 ,河南省范蠡研究院网站编辑,东北坦克部队某部退役中校,南阳地方文化资源探究者。 

       采编

     王越钟     惠千里    谭庆凯     齐嵩岳    曹宽

       校对

       孙法迪    张畅

  请长按二维码加关注,有更多的好故事等着你!   网站是南阳文化资源数据库,可在电脑上搜寻南阳4000处文化资源点。

南阳大观网
鹰寻盆地风物 解读盆地文化密码 指引盆地好去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