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何以归宿肥城 ——应邀参会山东纪行及发言

文摘   旅游   2024-09-18 17:41   河南  


南阳文化资源数据库 

   (网站与公众号同名)  

  【9月13日应邀代表河南省范蠡文化研究院抵泰安肥城参会,14日拜谒范蠡墓,论题发言,15日登临泰山,16日朝觐岱庙】

 * 谒肥城范蠡墓

   甲辰既秋,稼穑参差,凉风凝香。苦旅岱下,赴盛会,谒乡党,拜圣墓。肥桃若饴,泰醇催醺,宾主款恰。踯陶山之麓,游目骋怀,感宿地形胜,叹落叶根远。惑西子携程,怜孤坟伶仃。泰西驿馆刍思,草于岱庙山川客舍。

诸侯四通地之央,

漕轂两便货值昌。

岱樯肥船劈洪浪,

地沃物阜幽坳藏。

君子之锦添蠡花,

佛桃甘味拂郁香。

可怜荒丘伶仃处,

愁怨鲁风多纲常。

宛龙耀金寻幽栖,

肥地环山洽眠乡。

秦篆汉赞何足誉,

冢岱并峙冠东方。

  泰山劫

 甲辰仲秋之际,赴蠡会,至泰山脚下。忽念三十年前潍州友人赠票而未遂之憾,闭幕而攀。痛身苦志,乏倦至巅,顿悟向往者亦劫难也。草记于归途。

远躲三十不了劫,

忡忡撩念难自赦。

圣人登临小天下,

凡夫戳苦补前约。

肥城会议概况

2024年9月13-15日,第五届范蠡商圣文化推介交流会在肥城成功举办,会议主题为“弘扬范蠡商圣文化、谱写陶山发展新篇”。本届会议由左丘明研究院主办,肥城市范蠡研究会、湖屯镇商会承办,肥城市君子商学院协办。

  泰安市、肥城市相关部门领导、地方学界、学院专家教授到会。河南省范蠡研究院、南阳理工范蠡商学院、淅川县范蠡文化研究会、北京范蠡文化商会、上海范蠡文化研究会、苏州范蠡文化研究会、绍兴商学院、菏泽范蠡商学院、徐州范蠡学会等地派出范蠡文化研究学者、商会、企业家代表积极参会发表文化观点。地方文化学者、肥城市范蠡研究会会员,肥城市企业家联合会代表、特邀企业家,各镇街分工负责人、文化站长,相关文化部门分工负责人参加会议。论坛上,部分专家学者作了论题发言。

* 本人发言

尊敬的领导、同仁们: 秋天好!

   首先我代表南阳范蠡乡父老向肥城人民千百年来一直对老乡范蠡的爱戴,和对墓园的悉心守护!今天又搭建了这么大的文化交流平台,感谢你们!

作为范蠡故里的文化探索者,我们首要研究的是范蠡的里籍及所有范蠡成就与南阳的文化关联因素。范蠡的行踪、人生归宿问题。毕竟我们的老乡为什么要舍弃故园,远走他乡呢?它最终选择了哪里?他在异乡还好吗? 肥城便成了我们最关注的地域之一。

三十年前我来山东工作,曾无数次过泰山脚下,但对肥城很陌生。这次来朝觐圣地之前,认真对各方面资料进行了分析,试着解读他为什么要选择肥城作为人生归宿地这个历史疑问。

    不过,要想走近范蠡,首先必须究其根,也就是要简单了解他的家乡南阳:处在伏牛山、桐柏山、大巴山环绕的盆地里,北沿有一座1665米海拔的五垛山(泰山1545米),在范蠡村抬眼可望。山林出产猕猴桃、山楂、酸枣、香菇、桔子、油桃、木耳、各种名贵药材等。盆底产水稻、小麦、玉米,哺育了千万之众。那里河湖密布,南船北马,绾毂中原。春秋时为老子文化的伏藏地,战国时期为国际铁城,东汉时贵为帝乡。有三千年的建城史,走出了姜子牙、范蠡、刘秀、张衡、张仲景等圣人,还吸引了山东游子诸葛亮隐居求志。暖温带气候,雨量均宜,几无大灾。这是范蠡青少年生活过二十五年的南阳,了解这些概况,我们才能真正进入主题。

 好吧咱们就一起开始探析范蠡选择肥城的心路历程吧!换言之,就是来历数肥城魅力之所在。

一、自然环境和个性习惯的考量

这点看似不是刚性条件,在古代却往往是一个人选择居住地首要考虑的因素。

  肥城属于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寒暑适宜,光温同步,雨热同季。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和气爽,冬季寒冷少雪。和南阳非常类似,年平均气温13℃,只是冬季比南阳稍冷了一点。比对资料,肥城也是盆地环境,抬眼能看到高耸入云的泰山,与南阳有很接近的气候环境、物产接近,饮食习惯也类似,也就是说身处肥城如在老家南阳一般自在。这是范蠡择地的生理诉求。

、地理区位的考量

地理区位往往是事业发展重要选择因素。

   肥城地处南北方轴心上,位于华北大平原的南北通道与黄河中下游的东西通道交叉枢纽上,这对范蠡的商业帝国迅速崛起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条件。

加上东西盐鱼海产品,南北粮食丝织品的巨大物产差别,有更多的大宗商品交易的商机。

肥城交通通达,决定了贸易业务可开展的远近距离,最终决定了生意规模的大小。

肥城这个地方临着泰山。登泰山可小天下,也就是可以俯瞰八方。这是一个眼界和胸怀问题。毕竟眼界和胸怀决定着事业的高度。

“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集散”,如此条件,能使其商业帝国,舟车四方,货达三江,辐射天下,财源滚滚。这满足了范蠡择地在业务开展方面的诉求。

另外,肥城离范蠡的祖居地范县很近,这可能也是很重要的择居因素。

、地缘政治关系的考量

也就是国内外政治环境的考虑,这是大局问题。

肥城与楚国和越国有着恰到好处的距离,加上鲁国的政治威慑力,使范蠡足以摆脱过往的政治斗争旋涡,又能利用旧有人脉关系服务事业发展。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肥、春秋时夷国,子爵,今山西昔阳县东五十里有昔阳故城,即其国都,后为晋所灭,又今直录卢龙县西北有肥如城,藁城西南有肥累城。又山东历城县东有肥城县。或曰皆晋灭肥后,其族类散处之地”这个地方属于鲁国,而鲁国是春秋四大封国之一,开国君主为周礼的制定者周公旦,有皇室血统,更正统。地域内政治稳定。

而肥族人迁来前后,同齐、鲁等国有着长期而又频繁的交往和联系。齐鲁两国又素来交好,更会以政治联姻来巩固彼此的交情。地域国际关系融洽稳定,

地缘政治的稳定,不仅免于兵燹之苦,也便于开展国际贸易。

这满足了范蠡择地在国际贸易方面的诉求。

四、 区域文明的考量

这点往往也是今人选择居住地的重要因素。

《泰安地区文物概况》载:“西周时代,……今泰安地区,当时主要属鲁国,还有肥子、铸、牟、遂、须句、宿障(注:应为彰)等小国”肥城处在鲁国北部,而鲁国的文化遗产对后世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千百年来一直福泽着世人。古人称“周礼尽在鲁矣”。

范蠡来肥城之前200年左右,这里已经出了一位视德行声望为珍宝的柳下惠,被孔子誉为“被遗落的贤人”,被孟子尊为“和圣”。与范蠡同时代还出现了一个重德行和操守的左丘明,被孔子誉为“君子”。

从以上时间轴看出后四贤同时存世二十三年(前502-479),那真是一个美好的地域遇到了一个美好的时代。

也就是说。肥城这个 “君子之邑”,人文风化特别好。一个地方,社会能重礼教、风气正,淳朴、尚德、自然就少争讼,少盗抢,社会平安。整体环就好,住到这里自然就更有安全感、幸福感,宜居感。这也是大多数人选择居住地所强调的条件。这满足了范蠡择地在人文环境方面的诉求。

说到这里,插一句题外话:山东人文风化之美,一直被天下所仰慕,这是山东人的金字招牌。直到今天,山东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要被高看三分的。

五、黄河下游风险的考量

这尤其是黄河中下游选择居住地的最大顾忌。

据记载,自先秦至新中国成立的2000年间,黄河发生了1593次决口,其中导致26次迁徙改道。每一次黄灾都是中华民族的伤痛。从海河口到淮河口,分布着各个时期的黄河故道。唯有泰山周围及以东的半岛没被黄灾肆虐。也就是说肥城处在安泰之域,“黄河中下游独善之地”。在这里发展,生命和财产安全才能确保无虞。这也是财富能积累起来的前提。

肥城虽处在黄河下游腹地,不仅临近黄河而无黄泛之忧,而切黄河沿岸粮食生产的不稳定,也能产生更多的商机。这满足了范蠡择地在生存方面的诉求。

六、地方物产的考量

肥城兼具山珍土产, 物产丰富,与南阳也比较类似外,还有河产和海产也很丰富,这才可能有大宗货品,形成货物聚散地。当然地肥水美还能使家居生活锦上添花。 

说到物产,了解到咱们的“肥桃”已经成了气候,我提个提议, 既然有“环肥燕瘦”截然不同的审美标准, 那就借着蟠桃大会,举办一个“贵妃秀美 飞燕走台”的活动,请来一场“西施越调”大戏,再需要的话,再唤来几个东洋小肥肥在台下相扑助兴,相信一定能使肥城走红九州,‘赚得千金”的。

土产物资的丰富满足了范蠡择地对日常生活的诉求。

结语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说,和平、物阜、宜业、平安、重礼、尚德、地肥、水美的肥城能成为智慧、通达的范蠡老乡放眼天下的不二选择,足见南阳人的挑剔,足见肥城有非凡的魅力。

所幸,两千年后的今天我们眼中的肥城依然光彩照人,魅力四射,甚至有增无减。相信有了范蠡的前车之鉴,今天的肥城依然是企业家们投资兴业的首选之地!

我们敬仰圣贤范蠡,也就应该到他的故乡南阳走走看看。

南阳是一个值得三顾的地方

南阳欢迎您!范蠡乡欢迎您!齐英杰欢迎您!                   

          2024年9月14日

作者简介:

    齐英杰 :南阳市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南阳市宛城区政协常委。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河南范蠡研究院驻院副秘书长,河南省红学会常务理事,南阳市红楼梦研究会副会长。南阳市地方志专家库专家。南阳亘古文化苑创建人,南阳地方文化资源数据库——南阳大观网创办人

       总编

        王保定:南召县南河店人,中共党员,南阳大观公众号、网站总编 ,河南省范蠡研究院网站编辑,东北坦克部队某部退役中校,南阳地方文化资源探究者。 

       采编

     王越钟     惠千里    谭庆凯     齐嵩岳    曹宽

       校对

       孙法迪    张畅

  请长按二维码加关注,有更多的好故事等着你!   网站是南阳文化资源数据库,可在电脑上搜寻南阳4000处文化资源点。

南阳大观网
鹰寻盆地风物 解读盆地文化密码 指引盆地好去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