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文化资源数据库
(网站与公众号同名)
初征边城
方城在南阳盆地的东北边沿儿上,战国时为楚国的北陲,是楚庄王问鼎中原的地利底气所在。
初春吉日,南阳大观网团队冒着风寒出征了,征战这个又名叫裕州的边城乡野,踏勘文化资源数据。
这里是云贵川勾通中原的要隘,是大风出入南阳盆地的缺口,甚至中原和盆地的风土人情也是通过这里相互浸染蔓延开的。
历史不断翻篇,方城山河依旧。路上的车辆呼啸而过,忙不迭迭进出着盆地和中原,风车呼呼地旋转在山缺间。-随年穿衣随年吃饭的老人扯着响鞭,厉声喝骂着他的羊群,在山脊上翻走,却不知道自己也天天进出着盆地和中原。
能脚踩着紫砚石登黄石山,能进满山的宫阁叩拜三界所有的神灵,这要还不够奇特的话,山脚下的老白挂树一定能让你瞠目结舌,石头堆里咋还能长出这么大的树呢?很有意思,当地人把银杏叫白挂,可能是白果的串音吧。这是我平生见过的最大的树,是南阳最大的银杏。扳算一日的所见,竟然大多能排南阳第一,似乎方城处处是永夺第一的节奏。
南阳第一树
一早到小史店香山佛爷沟当然是冲着摩崖石刻的。沟边几处岩符,核桃大小的坑穴连串成组,已经让人振奋,无意中在林间又发现一组5个比碗口还大的坑穴,彻底颠覆了对岩符的概念,努力把岩符(岩画)引入世人眼帘的白振国兄在方城任职期间也不知是否寻到过此处?这组岩符的坑穴堪称南阳之最。
远远望见山半腰的两块石头,说是佛沟摩崖石刻的全部,有点失望。走近了,才知道沿途道路被踩光是由因的。两石紧挨,都不足三米高,却造像一百多樽。最大佛像接近一米半高,最小仅有一拃。主要内容为一佛二弟子,或一佛二菩萨,文殊骑青狮,普贤乘白象,十二罗汉,千手观音等。造像构图讲究,刻画精美,历经千年,稍无风化。这里的规模与敦煌云冈龙门无比,但其花岗岩材质三地就不及这里了。那三地几乎都是在松散的砂岩、砂砾岩或泥砂岩上开凿的。开凿花岗岩需要利器,这肯定要归功于南阳先进的冶铁技术。这处摩崖石刻起码为南阳之最,这是此行所见的又一处第一。
沿途顺带看了舒庄的两颗百年古槐,一棵百年黄楝树,这些排不上第一的大树有些不足挂齿。离开途中,才得到信息,说小史店贾沟村有一棵羊不奶树(想象不出是啥物绍,南阳第一不成问题)和林场村石缝生老花栗树是南阳一绝。之前在大乘山上还发现过一棵桶口粗的山楂树,号称山楂王,也在方城境内。
从小史店到独树要经过杨楼镇。杨楼镇上的楼并不多,甚至不及其下属一个村。刚进治平村还以为绕回了县城,街面兴隆,沿街楼宇森森,“大治昌平”气象十足。杨楼镇位于燕山湖一个半岛上,街位于湖心,处处能看见水面,要是再搭建几处海草房,那海岛渔村风情就更浓郁了。过去靠舟楫出行,如今两座“跨海大桥”沟通东西。镇上的老龙头、蛇王庄,黑龙庙、金山寺、徐先儿故事等一组遗存,佐证了方城为白蛇传的起源地史实。江浙故事是方城故事外传后被冯梦龙进一步复制加工的。(见本号2019年发表过相关论述)
砚山铺几家铺面依然蹲着些大大小小的石猴子,宝贝得不得了,却打不开游人的腰包。转头去寻金银店。
金银店里俨然是一处幽静的街巷,却不见金银店。古道被废后,别说金货银饰,就连一般的店铺也不存在了。当街矗着一桩老槐,颇具生机和气势,粗大苍劲。小庙肃穆,由衷敬畏。这是南阳最大最古老的国槐。
独树是走出南阳乡关前必经的最后一镇。古老的“映旭”门,映着旭日,也映着边陲名镇过往的烟云。五六家红炉叮当啷响,自身硬朗的打铁匠人们,不知不觉自己成了铁打的汉子,他们为了生计,无意间成了坚守传统技艺的功勋。
只要进了峡谷,地势的变化就会提示你大关口该处的位置。两边的山梁渐行渐近,夹行至近隔300来米,迎面隐约现出横截的断口土梁,顿觉隘塞之感。这就是南阳最著名的关隘——楚长城大关口。有断垣,有碑亭、界桩、保护铭牌(这些肯定是白振国兄当年的成果)。细细察觉才认出两边的山梁上还留存有矮墙,蜿蜒并驱于林梢之中。楚长城的修筑比秦长城早400多年,是中国最早的长城。
黄石山下不仅有盆地第一大的银杏树,还有一棵千年的古柏。黄石山山体全是砚石,可谓名副其实,不同于上独山看不见独玉,这在南阳甚至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
山根不远处的李洼村,一棵老古槐刚进入大家的视线,就异口同声:这不是光武槐吗?是啊,与宛南瓦店镇境内的老槐树几乎一模一样。光武槐被测定为2000年高龄,它俩当同庚。
南阳大观网已录入了南阳6处扳倒井,几乎都限于一样的传说而已,所以独树扳倒井虽近在路边却多次经过都没有生出探访兴趣。2017年,南阳共有38个古村参与申报了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结果仅有3地(南阳大观网申报的界中和阡陌营、方城文旅局申报的扳倒井)通过了专家评审。在省厅翻了扳倒井的申报材料才有了怠慢了文化圣地的负罪感觉。这次总算补上了。
古树参天,古香古色,古道热肠,离了古字简直就没法表述了。扳倒井有太多的第一:
南阳仅存的光武庙(瓦店的建筑物已荡然无存)
南阳唯一的一步两眼井(各自为窟)
南阳唯一的八方井(井壁为八边形)
南阳现存最完好的驿站(宛城驿仅存两处建筑,林水驿只能看到一处井盘底)
南阳最古老最完整的大型庭塘石围栏(明代,周长约有40米)。
南阳眼界内最古老的绣球树(约300年)。
夏路,这条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南北交通大动脉,成就了南阳一连串的古落名墟:独树、扳倒井、券桥、赵河、灵龟铺、博望、梅林铺、夏饷铺、新店、瓜里津、十里铺、宛城驿、五里堡、三十里屯、林水驿(瓦店)、白水村(八里铺)、界中、沙堰、三泉陂(邓禹故里)、新野、新甸铺等,而今只有扳倒井还能再现古道明珠应有的模样。只有站在这里,才能依稀望断古道的尘烟。
近黄昏,检点考察计划还有赵河3处文化点没有完成。十年前到过赵河,平原上一个平普小街集,感觉没有别的什么值得憧憬。由于信息不明朗,提前一天已经联系了镇政府请求协助。想到是周五,又是下班点,肯定早没人了,计划下次再来。但还是礼貌性地给人家个电话略致歉意。想不到,镇领导对我们的考察活动很重视,一位副书记和文化口同志一直在等侯着。我们只好走一遭了,哪怕什么收获没有也必须去,不然就太对不住人家的情谊了。
新修的路道宽阔平稳,两边的田野生机勃勃。车在阡陌间如滑翔一般行走,是一种享受。商铺林立,人头攒动,向晚的街市还异常热闹,比南阳城郊的乡镇都要繁荣得多。以为镇政府就到了,而导航上显示还有3公里。
一条大河横亘,波光荡摇,浩渺悠远。“跨江大桥”上霓虹闪烁,玄幻迷离,通向隔岸另一片灯火辉煌的境域。原来刚所在的只是外滩,这才进入主“城区”。主“城区”街道纵横交织,街面俨然都市格局。镇政府院子也很是大气,有几分县委大院的派头。
想不到这个平普小镇生生换了面目。
镇领导在门口等着,说饭菜在备着,先休息一下。我们坚辞,要去看附近两棵汉桑。想不到落驹寨村那棵多年来一直在苦等着我们的到来,没等着,去年枯死了。另一棵在一个叫王岗的村边,高大挺拔,树冠轮廓周正,尽管是枯叶季,也能看出它很茁壮。比沙堰的关宿桑要粗大3倍,汉桑城里号称两千高龄的古桑那就更见绌了。突然想起白振国兄挖掘古曾国文化的课题,或许两棵古桑能为其多提供一条关联性证据吧,告诉他,他一定会很兴奋的。
天蒙蒙地下起来了,分不清是雪还是雨。望着黑乎乎的夜空,总觉得此次仓仓促促,过于走马观花,是在亵渎赵河文化,也是在亵渎赵河领导的文化情怀。赵河,必须专程再来寻访。
跨两山之麓,处两原之槛,风起云涌,气象万千,造就了方城地域的独树一帜。这片丰裕之州的土地一定有足够的深度足够的肥力,不然咋能长成如此多的庞然大物呢?
南阳大观网新年初征边城,战果累累。
扳倒井光武庙
八角井 扳倒井
井亭内匾额
扳倒井驿站畅园荷花池石围栏
驿站内的300龄绣球
驿站简介
大关口楚长城
楚长城碑亭
黄石山下南阳第一银杏
同上
李洼“光武槐”
独树”映旭“门
铁锤叮当
金银店南阳第一槐
大树底下好乘凉啊
迁移后的金山寺
金山寺旧址
舒村的黄楝树
舒村的国槐1
舒村的国槐2
一组5个碗口大小
摩崖石刻
千手观音
赵河落驹铺古桑
赵河王岗古桑
作者简介:
齐英杰 :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南阳市宛城区政协常委、河南范蠡研究院副秘书长,河南省红学会常务理事,南阳市红楼梦研究会副秘书长。学刊《范蠡研究》《掬红一叶》编辑。南阳地方文化资源数据库——南阳大观网创办人。南阳亘古文化苑创办者。
总编
王保定:南召县南河店人,中共党员,南阳大观公众号、网站总编 ,河南省范蠡研究院网站总编,东北坦克部队某部退役中校,地方文化资源探究者。
采编
王越钟 惠千里 谭庆凯 齐嵩岳 曹宽
校对
孙法迪 张畅
请长按二维码加关注,有更多的好故事等着你! 网站是南阳文化资源数据库,可在电脑上搜寻南阳4000处文化资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