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曲”回曲艺渊薮瓦店镇公演

文摘   旅游   2024-09-01 11:18   河南  


南阳文化资源数据库 

   (网站与公众号同名)  

   “专曲”回曲艺渊薮瓦店镇公演

     在习近平总书记文化强国思想战略的指引下,在南阳市文化政策的惠及下,“先进文化下乡”的春风徐徐吹拂着古老的瓦店大地。在瓦店乡贤们的请求下,在曲剧团郝士强书记的关怀下,在剧团乔杰科长的辛苦联络下,秋风送爽的九月,“专区”回瓦店公演终于成行。感谢所有为这次文化活动付出心血的各界朋友们!

             邀请函

各位乡亲父老:

   2024年9月2日至7日,南阳曲剧团将回到曲艺渊薮瓦店镇进行6天12场的公益演出。其中2、3、4三日在来庄村,5、6、7三日在朱张庄村。每日下午、晚上演两场。

   演出剧目:“戏曲综艺”《武家坡》《大登殿》《临江驿》《三凤求凰》《安安送米》等。

欢迎全镇及周边各乡镇父老乡亲们届时观看!

       特此恭邀!

                  来庄村支部书记李敬善

                    朱张庄村支部书记陈瑞

                              2004.9.1

瓦店与地方戏剧

   瓦店镇是中州名镇,南阳县四大名镇之一。是越剧的发祥地,2500年前由西施开创。瓦店兼具水路要冲,经济繁荣,

流行的戏剧剧种很多,除了本土传统的越调、曲剧、豫剧、宛梆、京剧外,还有来自湖北的汉剧等。其中,越调相传是由范蠡和西施从越国带回的曲子演变而来的,瓦店就是越调的起源地。据南阳戏曲家协会李成军先生考证,豫西越调是南阳越调的扩散,豫东越调是南阳越调的变种。不同的剧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特殊的追捧地域,自古就不乏追星群体,名剧、名团、名角在乡间流下了数不尽的“八卦”。“粗二簧,细越调,梆子戏胡子闹”这是旧时人们对剧种的简单评判,曲剧没入评判之列。文革时期,传统戏剧作为四旧,被禁止,代之以样板戏。1978年以后,传统戏剧复兴,一度成为乡村文化生活的主流。曲剧、豫剧、越调成为最常见剧种,宛梆剧偶有演出

南阳市曲剧团

南阳市曲剧团,民间惯称“专曲”,创办于1951年,位于南阳市新华路新华书店西巷。全团116人,其中国家一级演(职)员6名,二级演员、演奏员及创作人员27名,主要有现代、传统曲剧剧目演出、歌舞、小品、器乐等综艺演出等节目。

全团116人,其中国家一级演(职)员6名,二级演员、演奏员及创作人员27名,主要有现代、传统曲剧剧目演出、歌舞、小品、器乐等综艺演出等节目,50多年来,创作演出剧目200余出,培养和造就了如赵和州、张发耀、谢芳欣,张明东、郑立仁、和振海、田钦泽、金桂菊、陈佳桂,邱曼玲、吴华英等一大批不同行当、卓有成就的优秀演员。特别是近些年来,以牛长鑫、孙炳辛、胡希华、苏国庆、王杰,王秀梅,以及张兰珍、郝士强、张明云、史雪沛等为代表,又创下一个又一个的艺术辉煌。《阎家滩》《困皇陵》《屠夫状元》《情系青山》《儿女传奇》《医生仲景》等剧在河南省及鄂、皖、鲁毗邻地区深有影响。

1960年,周恩来、朱德等国家领导人观看该团晋京演出剧目《阎家滩》。

1991年,《情系青山》晋京演出。

1998年《阎家滩》搬上银幕并获得华表奖。

20026月,中央军委副主席曹刚川观看《困皇陵》并亲切接见参演演员。

20029月,大型曲剧现代戏《惊蛰》在河南省第九届戏剧大赛中获得金奖并囊括该大赛中所有奖项。

20034月,《惊蛰》参加河南·长安戏曲展演周,演出于北京长安大戏院,引起首都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南阳两节一会活动,重要外事接待演出,河南电视台梨园春南阳专场等大型文艺演出,联合国专家验收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曲剧团曾华彩亮相。

20049月,南阳市曲剧团代表河南省在中国第七届艺术节这个荟萃艺术精品,强手如林的国家级大舞台上,《惊蛰》荣获文华新剧目奖文华导演奖文华舞美奖文华表演奖观众最喜爱的演员奖等五项国家级大奖,创造了南阳戏曲历史上里程碑式的辉煌成绩。

“专曲”里的瓦店籍名家

苏国庆

苏国庆  男,1944年生,瓦店镇来庄村叶庄人。回族国家一级演员南阳市政协常委,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南阳市曲剧团副团长。

工小生。塑造的主要舞台人物形象有:《李慧娘》中的裴舜卿、《胭脂》中的吴南岱、《蝴蝶杯》中的田玉川、《儿女传奇》中的肖建平、《杨家将》中的八贤王等。曾在河南省第八届戏剧大赛中获表演一等奖,参加拍摄的戏曲电影片《阎家滩》(饰周武举)获电影华表奖。代表剧目由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录像播出。1985年至1988年,就读于中国戏剧电视剧创作函授中心。创作的现代戏《楝树坡》在《河南戏剧》发表并由山东烟台艺术学校参加全国“梨园杯”展演,获文化部优秀剧目等5项大奖;1994年,该剧进京为国庆45周年献演,剧本被收入《戏曲现代戏研究》。1996年,《楝树坡》由南阳市曲剧团演出,获河南省第六届戏剧大赛演出铜牌奖

            李廷显

  李廷显  男,1947年出生,瓦店镇陈庄村土寨人。“小显儿”他的艺名。他自幼爱好戏曲,主学曲剧,12岁开始登台演出。后与叶庄人苏国庆(南阳名角)同期入南阳地区曲剧团演出多年,后回乡加入土寨曲剧团,逐步接任团长,和三十里屯张万福等享誉宛南。文化大革命期间,旧剧本被禁止,改唱样板戏。改革开放后,旧剧本解禁,土寨剧团迎来了发展的旺季。演职人员一般保持在40人左右;主要演出剧目有20多本,《十五贯》、《老包跪嫂》、《打金枝》、《骂殿》、《哭头》、《牧羊圈》、《破洪州》、《火焚绣楼》、《下陈州》、《秦香莲》等是演出强项。他们每到一地设台演出,无不人山人海。八十年代末,剧团在自家的寨子里售票演出,以寨河为栏,东西寨门为卡。剧团收入一度可观。

  李廷显还清楚记得传统戏开禁之初的1979年,在瓦店常楼西南河湾处公演场景,演出剧目为《十五贯》和《下陈州》。方圆十几里的群众沿着小路田埂蜂拥而至,一个个兴致勃勃,喜气洋洋。七八亩地的场子人浪翻涌,拥挤不堪。管场人手里攥着长枝条在人头上奔走护场,如履平地。杀戏收场,蔗渣遍地,烂鞋碎椅散落无数。

  李廷显带领剧团,南下武汉,北上漯河,东奔信阳,西入关中。所到之处,人皆追慕。甚至湖北钟祥市文化局执意挽留等,帮助地方打造曲剧团,李廷显等在那里苦心经营了五六年,终因地方演员匮乏而停办

程自然

  程自然  男,汉族,1955年生,界中村李靖庄人。国家三级演奏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1971年进入南阳曲剧团工作四十余年,主要从事唢呐和双簧管演奏。其唢呐演奏风格,富有激情、技巧娴熟、韵味纯正、张驰有度、音色优美,是业内具有代表性的唢呐演奏者之一,独奏表演的《百鸟朝凤》深受观众喜爱。

1990年晋京演出《情系青山》,得到专家和观众好评;1998年,参加我团拍摄的电影戏曲片《阎家滩》获得“华表奖”;2004年,《惊蛰》代表河南省参加“中国第七届艺术节”,荣获五项大奖,并得到市政府记功一次。

参加工作以来,伴奏了众多优秀演出剧目:《屠夫状元》、《清风亭》、《蝴蝶杯》、《儿女传奇》、《困皇陵》、《杨六郎招亲》、《荆钗记》、《三凤求凰》、《临江驿》、《五女拜寿》、《王宝钏》1—5本,《夜审潘洪》、《阴沉木》、《狸猫换太子》1-3本、《夜审潘洪》、《阴沉木》等。

作者简介:

    齐英杰 :南阳市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南阳市宛城区政协常委。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河南范蠡研究院驻院副秘书长,河南省红学会常务理事,南阳市红楼梦研究会副会长。南阳市地方志专家库专家。南阳亘古文化苑创建人,南阳地方文化资源数据库——南阳大观网创办人

       总编

        王保定:南召县南河店人,中共党员,南阳大观公众号、网站总编 ,河南省范蠡研究院网站编辑,东北坦克部队某部退役中校,南阳地方文化资源探究者。 

       采编

     王越钟     惠千里    谭庆凯     齐嵩岳    曹宽

       校对

       孙法迪    张畅

  请长按二维码加关注,有更多的好故事等着你!   网站是南阳文化资源数据库,可在电脑上搜寻南阳4000处文化资源点。

南阳大观网
鹰寻盆地风物 解读盆地文化密码 指引盆地好去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