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文化资源数据库
(网站与公众号同名)
2023年11月,笔者以河南省范蠡文化研究院副秘书长的身份应邀参加了绍兴市举办的范蠡文化论坛。出发前领导期望会间多关注一下绍兴的文旅,以资南阳借鉴。这正好有些不谋而合的意味。曾两过绍兴都没能驻留,遗憾了多年,此行自然有几分期待。 从萧山转道绍兴,会场设在绍兴国际大酒店,一座矗在湖上的庞物,在越城区西部显得鹤立鸡群。酒店面临一片微山草坪,草坪上的大型雕塑特别戗目,调对角是越城西城门“迎恩门”,城门外侧就是著名的水街文旅区,开窗,街灯明灭可见。酒店背后是一片灰苍苍的老民居区,一条弯弯的小河悠悠穿过,岸边有王阳明故居。会场近周不到10公里的范围内还分布着王羲之、秋瑾、蔡元培、鲁迅、周恩来等的故居和遗迹以及高高低低的塔阁等,离诸暨西施故里也只有60公里。
会间有幸把绍兴古城溜达个遍,还小差了诸暨,赚了不少的眼界,多了些行业的谈资。走访走访“夷技”,寻思寻思南阳,本就是多年来的旅行习性。见孔扎针,走马观花,哪敢说是调查,草草记述,更不敢说是什么报告,谓之随想倒更恰切些。
尽管是同类话题,庞繁的绍兴文化资源让人难以下口,只好一一零碎扯唠几句,凑几堆儿,分别打个题号,姑为系列而刊出以飨同仁。预设题号(一)范蠡与绍兴古城 (二)论坛发言 (三)名人如花境迥异(四)绍兴水街的得失 (五)鲁迅故居的文化表达 (六)云松村的魅 (七)诸暨西施故里(八)绍兴古城的桥(终结)
以下为正文(终结篇)
绍兴古城的桥
伫立桥头,看着乌篷船悠悠从桥下划过,随着长橹呀呀的摆动声,溅起了一弯一弯的涟漪,一会儿又缓缓归于平静,又远去了,渐渐消失在淡淡的河雾中………
乌镇、周庄、南浔、花桥、七宝,看了太多的江南古镇,河边的人家、乌篷船、摇橹船工………千篇一律的感觉,实景演绎一般。到了绍兴古城,感觉就不一样了,新老街道交织中,总摆脱不了水的纠缠,不时显露出满盈盈的流水,水边街,街边水,都离不开桥的接连,那些桥都很灵巧,也很实用,一切都是生活的场景。
桥浑然成了绍兴街景的重要构图元素。
绍兴最著名的是钱塘江上的古柯桥。其它名桥更多,书法家张旭桥、《牡丹亭》中的“杜鹃桥”、鲁迅《药》中的“借渡桥”、尺井桥、琼华桥、横渡桥等等。这些桥梁构成了庞大的绍兴古桥建筑群,成了绍兴城市的名片之一,是绍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见桥必看,但还是与大多名桥失之交臂。
我总感觉,这些江南桥的整体个性不足:多为淡红的石材,拱起的桥孔,单调的桥栏,简洁的雕饰,只是规模、孔数、跨度、宽窄不同。可能与南方水路通航的实用性相应,主观瞻面在侧面,桥面上并不很讲究。而北方的桥主观瞻面在桥上,所以把桥栏装饰看的很重,往往极尽精美。南方的桥局部没有太多的艺术表现,但与环境一起搭配出了艺术的美,且随着岁月的流逝,又渲染出了它的沧桑美。
说北方,就说南阳吧,南阳的古桥,可能因无须穿行船只,一般为青石桥板桥面,条石,石滚或青砖砌起的桥墩,青石雕栏,浑厚大气,沉稳坚固,且设计风格各异,几乎找不到样貌完全一样的两座桥。南阳现存的古桥有琉璃桥、仁济桥、张骞桥、唐王桥、得子桥、冯庄桥、梅林铺桥、一龙桥、二龙桥、杨庄营桥等(在南阳大观网上有详细的位置导图和简介),它们虽然比不上江南拱桥的玲珑轻巧,但一桥一风格,且多有龙头、龙尾、神兽、汉画作装饰。也就是说,南阳的古桥建筑并不逊色于江南,只是我们的保护意识太差,留存下来的数量太有限了。
顺带也说说南阳当代的桥梁吧。南阳花费巨万把白河水从上游引入内河,举措堪赞,可是我们在沿河建了那么多桥,几乎都单单是交通设施,我们的设计为什么没有和景观打造相配套呢?造型设计和命名非常重要,温凉河上有几座设计的还不错,名字起的也算用心。到了护城河就很糟了,五六座几乎没有一座像样的,不仅没有与古城环境相匹配,有的甚至还很垃圾,难道我们未来的古城建设还要把桥梁重新再拆修一遍吗?
一座桥梁的设计得有实用性、艺术性、文化性,成为一方地标,一方景观,这才是成功的设计作品,值得把设计者和施工经理的大名刻在石头上作以褒扬。城建系统应该和文旅系统进行多交流,建议市政府应该经常把建筑设计部门、规划部门的一线工作者们组织起来,接受文旅部门的文化引导培训。我不在相关系统,也不知咱们组织过没有。
与桥有关的还有南阳河道的水面,水面太低也是影响景观效果的规划问题。绍兴的流水设计的都是满荡荡的,有触手可及的亲近感。而我们的河道设计的像排水沟,下去很深的亲水步道也并不亲水,走上去就没啥意思,当然就没啥利用率。
作为建设者们,可以考虑回扣,可以考虑设计费用比,可以考虑施工效益,但得有最起码的良心,得有点历史文化担当。南阳经济不发达,一个钱咱要是能掰成两半花,花出水平,花出效果,才算有能耐,才无愧做一位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者。
绍兴的古桥的保护,修建设计,河道的水面处理是南阳古城建设的最好范本。
以上八篇,没有景点的具体介绍,只是感受,不是旅游推介,一般人是不会感兴趣的,无妨,记下行程所思说想,能为南阳的建设尽点心就知足了,谢谢部分领导和同仁们的支持鼓励!
作者简介:
齐英杰 :南阳市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南阳市宛城区政协常委。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河南范蠡研究院驻院副秘书长,河南省红学会常务理事,南阳市红楼梦研究会副会长。南阳市地方志专家库专家。南阳亘古文化苑创建人,南阳地方文化资源数据库——南阳大观网创办人。
总编
王保定:南召县南河店人,中共党员,南阳大观公众号、网站总编 ,河南省范蠡研究院网站编辑,东北坦克部队某部退役中校,南阳地方文化资源探究者。
采编
王越钟 惠千里 谭庆凯 齐嵩岳 曹宽
校对
孙法迪 张畅
请长按二维码加关注,有更多的好故事等着你! 网站是南阳文化资源数据库,可在电脑上搜寻南阳4000处文化资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