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文化资源数据库
(网站与公众号同名)
【五十年前,一个疯狂的构想,一次大胆的尝试,一处奇葩的工程,一段沉痛的教训,成为几代人的怨愤。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它却成了历史无意间绘出的另一幅蓝图,将唱响时代的新歌】
蒲山镇万米隧洞,雅称万米长虹。位于蒲山镇西部,于龙王沟水库上游右岸引水,沿水库南侧,环绕紫山东、经山东坡南下至朱庄村。因隧洞沿山脚下开挖,工程宏伟,加之地下隧洞长10947米,平面走势呈弧形,人们便比之于雨后彩虹,故名万米长虹。
1973宣传画
蒲山镇万米隧洞工程由原蒲山公社自办,工程1973年12月27日动工,参加劳力3000余人,历时4年,到1978年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共完成土石方37万立方米,作业工日380.15万个。国家投资131万元,社队自筹34.86万元。隧洞断面2.5x2.5米,设计引水流量3.3立方米/秒,设计灌溉面积5.3万余亩,因水库不能引水,到1983年实灌面积只有2000亩,隧洞自北向南,经陈家岗、倪家洼、师杨庄、高庄、赵官庄、火星庙等村委会境,长达7200米,洞均深32米、宽2米,为水泥预制和条石拱形砌筑,沿隧洞共建32个竖井,最深达41米。
后因工期长,耗费大,加之机械、资金短缺,工伤严重,配套工程跟不上,工程未善而终。配套仅8处,效益甚微。此外,由于隧洞形成,拦截了地下水源,导致沿途紫山以北王岭、刘庄、张场、小张庄4个村的人畜饮水出现困难。
当年为了纵贯两个公社的工程便于协调指挥,槐树湾公社合并到了蒲山公社,蒲山公社书记刘富业为总指挥长。工程走向了绝境 ,各方责难滚滚涌来,蒲山公社几位核心领导因此受到严重处分。
五十年后,随着紫山南赵庄水库和靳庄水库水源枯竭,严重影响了北城区的自然坏境。万米隧洞再次进入当代领导层的视野。老歌新唱成为可能。
万米隧洞修复工程已经于2022年1月列入《南阳市水系连通规划》,是中心城区北部水系连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心城区北部区域水系连通工程跨越南召县、鸭河工区、卧龙区,规划将鸭河口、冢岗庙、龙王沟水库三库连通,通过恢复万米隧洞及建设连通渠道将龙王沟水库和靳庄水库连通,利用鸭河口水库水量依次补充冢岗庙、龙王沟水库、靳庄水库及中心城区内河,形成鸭河口水库-白河-三座中型水库-中心城区内河-白河的连通体系。
《南阳市水系连通规划》于2022年2月21日由南阳市人民政府印发,规划的基准年为2019年,水平年近期为2025年,远期为2035年。在本规划中,与万米隧洞修复工程有关的即是中心城区北部水系连通工程,被确定为远期建设内容。
中心城区北部水系连通工程的连通渠道和隧洞,长达数十公里,是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其路线勘察选定、关键控制点高程测算都是重中之重,应高度重视,充分论证。因该工程是跨县域工程,我局已向南阳市水利局提出建议,在近期先由市水利局牵头,委托勘察设计单位在2022年和2023年对引水渠道和隧洞进行查勘选址,拿出切实可行的、达到一定深度的技术方案;与此同时,由卧龙区和鸭河工区积极配合,赶在国土空间规划定稿前将引水渠道和隧洞的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提前解决用地问题,以保证工程能够顺利落地。
当然,此次修复另用工程会有现代大数据来支撑其科学性、可靠性。未来的工程将对南阳城区水系产生重大影响。
城区人民、蒲山父老翘首以待。
特别鸣谢大藏书家、实业家、旅游家、南阳文化资源践行者武学贵先生的诚心资助!
闫天民的快板作品
作者简介:
齐英杰 :南阳市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南阳市宛城区政协常委。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河南范蠡研究院驻院副秘书长,河南省红学会常务理事,南阳市红楼梦研究会副会长。南阳市地方志专家库专家。南阳亘古文化苑创建人,南阳地方文化资源数据库——南阳大观网创办人。
总编
王保定:南召县南河店人,中共党员,南阳大观公众号、网站总编 ,河南省范蠡研究院网站编辑,东北坦克部队某部退役中校,南阳地方文化资源探究者。
采编
王越钟 惠千里 谭庆凯 齐嵩岳 曹宽
校对
孙法迪 张畅
请长按二维码加关注,有更多的好故事等着你! 网站是南阳文化资源数据库,可在电脑上搜寻南阳4000处文化资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