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论坛上的发言 ——绍兴街头的南阳文旅思考之(二)

文摘   旅游   2023-11-24 08:16   河南  


南阳文化资源数据库 

   (网站与公众号同名)  

  202311月,笔者以河南省范蠡文化研究院副秘书长的身份应邀参加了绍兴市举办的范蠡文化论坛。出发前领导期望会间多关注一下绍兴的文旅,以资南阳借鉴。这正好有些不谋而合意的意味。曾两过绍兴都没能驻留,遗憾了多年,此行自然有几分期待。    从萧山转道绍兴。会场设在绍兴国际大酒店,一座矗在湖上的庞物,在越城区西部显得鹤立鸡群。酒店面临一片微山草坪,草坪上的大型雕塑特别戗目,调对角是越城西城门,城门外侧就是著名的水街文旅区,开窗,街灯明灭可见。酒店背后是一片苍老的民居区,一条弯弯的小河悠悠穿过,岸有王阳明的故居。会场近周不到10公里的范围内还分布着王羲之、秋瑾、蔡元培、鲁迅、周恩来等的故居和遗迹以及高高低低的塔阁等,离诸暨西施故里也只有60公里。

  会间有幸把绍兴古城溜达个遍,还小差了诸暨,赚了不少的眼界,多了些行业的谈资。走访走访“夷技”,寻思寻思南阳,本就是多年来的旅行习性。见孔扎针,走马观花,哪敢说是调查,草草记述,更不敢说是什么报告,谓之随想倒更恰且、轻快些。

   尽管是同类话题,庞繁的绍兴文化资源让人难以下口,只好一一零碎扯唠几句,凑几堆儿,分别打个题号,姑为系列而刊出以飨同仁预设题号(一)范蠡与绍兴古城  (二)论坛发言  (三)冷凉的水街 (四)名人翔集如南阳  (五)鲁迅故居与鲁镇   (六)松云村的魅  (七)诸暨西施故里 (八)…… 

 以下为正文

【各位教授,各位同仁,上午好!今天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踏着老乡范蠡的足迹跋山涉水来到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和大家一起探讨范蠡文化,感到非常荣幸!  首先代表河南省范蠡文化研究院、代表家乡人民向老乡范蠡建功立业的吴越大地致敬!下面我和大家分享的课题为:是什么迅速撑起了范蠡的商业帝国】

“五湖淼淼烟波阔,何处黄金铸范蠡 ?”

明代文学家王世贞非常崇敬范蠡,曾如此感慨他的人生,质问过这个历史问题。

是啊,曾在故乡借衣会客的穷家子何以到了东南很快就能使越国民富国强?弃官漂泊的异客何以落地就能致千金?

范蠡凭什么才迅速撑起他的商业帝国呢?

 大跨度信息通达是范蠡所向披靡的重要因素  

范蠡出道前,在两千多里外的南阳对吴越了如指掌,并能很准确地取向,说明他的知识面广,信息通达。这使得他日后撑起商业帝国成为可能。

从范蠡的大跨度迁徙和留存下来的经商案例推断,范蠡有放眼世界的开阔视野,堪称经济地理信息专家。

范蠡熟知南阳盆地山水、人文、物产。南阳的铁铜银冶金产业、独玉、水晶、石膏、黍子、小麦、木材、中药、陶器、石器在当时很可能都是吴越和齐鲁走俏商品。南阳欠缺的物资是盐、茶、丝织品等。

越国国力能迅速超过吴国的原因,最大的可能就是南阳与越国之间的商贸往来,是茶叶、盐、米、丝绸等与南阳物产的拉来运往成就了越国的霸业。

豫、浙、鲁三大区域迁徙的经历,是范蠡成  为商界巨星的重要因素

(一)文化层面讲

范蠡融合了南阳的楚文化、江浙的吴越文化、山东的齐鲁文化等三大地域的文化。特别是,他在家乡接触到了(东周王室斗争)伏藏于南阳盆地的国家典籍,濡染了灿烂的商周文化,掌握了中原先民几千年来积淀的大智慧。

故范蠡有“神鬼不测之机。思通道化,策谋奇妙。” (文种语)

(二)从视野层面讲

范蠡从楚国迁越国,又迁齐国,再到鲁国。使他行了万里路破了万卷书,为他提供了最直接最丰富的经济地理信息。对产源地和消费地物产的聚散了如指掌,使他日后操盘国际贸易成为可能。

(三)从实操层面讲  

  越国给了范蠡施展(在南阳所吸纳的)才华的平台,有机会得到充分锤炼,积累了经世济民的能力,使之更长于用政治眼光来洞悉商界的风云变幻,培养了对事物的宏观把控能力,为日后打造他的商业军团存储了宝贵的管理经验。

实践了国家层面的大政方略。“劝农桑,务积谷,不乱民功,不逆天时。先抓经济,继而亲民,稳定社会。施民所善,去民所恶。” ;

实践了“平粜齐物”的经济调控措施。 通过宏观调节作到"农末俱利"。这样既可以促进农业发展,又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使国民经济各部门能够协调发展。

  在齐鲁,凭借通达天下的地理优势,在广阔的市场疆域实践了自己的各项实业,以致所业登峰造极。

 嫁接了越国的国家商贸资源,服务自己的商业军团

 范蠡在越国的二十多年里,掌管着国家的外交和商贸。这个时段的历练对他日后下海创业积累了广阔的人脉和业务资源。

  嫁接利用了国家商业信息资源和国家客户资源,是范蠡商业帝国迅速崛起的最直接因素。

  绝对不只是掌握了商业技法层面的因素。我们比较一下临近范蠡时代的几位大商人的身份情况就不言自明了。

白圭       商祖        魏国大臣

子贡       财神        曾任鲁国、卫国相    

吕不韦     卫国大商人  秦国丞相

孔仅       铁商富豪    西汉大司农          

四 巧妙操盘“国际贸易”,获取高额利润,是范蠡商业帝国迅速崛起的最大法宝

相距千里的两地进行长驱贸易,差价难以估量,利润滚滚。当然掌握好货物产出信息和需求信息是贸易的前题。范蠡敢于排除重重险阻,成功实践大跨度国际商贸易活动,并一发而不可收。

这尽管没有太明确的记载,但通过贩马故事就可见一斑。范蠡懂得整合和利用资源、变不可能为可能的思维和谋略,他巧妙利用姜子盾的沿途通关能力,最终顺利实现双赢。

我们还可以通过同时代人物的国际贸易案例来侧面反映那个时代的顶级商业手法。 大商人白圭、子贡、姜子盾、弦高、吕不韦等的成功,都缘于操盘国际贸易而富可敌国的。

五 三地丰富的适宜“国际贸易”的大宗商品,为范蠡赚得巨额利润

   范蠡时代能长驱贩运的“国际贸易”商品,尽管史料中没有具体的记载,但我们通过临近时代的商业情况可以推断:

盐、布匹、谷、稻米、小麦是当时的民生痛点;

铁器、牛马是当时国家先进生产力和国防的代表性物资,是国家发展的痛点;

茶叶、丝绸是当时上层社会的痛点。

铁器 春秋战国时期南阳是全国著名的冶铁中心。汉代的孔仅、樊重是著名的冶铁业大亨。南阳发掘的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出土有大量的青铜器陪葬品等。经营铁器相当于今天国际军火商,是国家的政治性贸易。

  范蠡把大量制作兵器的材料从南阳运往越国,这可能是越国国防实力猛增的根本原因。

小麦 稻米 小麦在江北起码有4000年的历史,早期南方种植很少。而江浙有6000年的历史,北方发展较晚。也就是说春秋时期,两地存在小麦与稻米的地域差异,这为范蠡提供了大宗贸易商机。

茶叶 6000多年前,生活在浙江余姚田螺山一带的先民就开始植茶树,田螺山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中国最早人工种植茶树的地方。 

六 见达识微 ,相机择地,总结法则等创造了 “天时”“地利” “人和”的发展 优势

据时而动(天时),得失均衡。他的待乏原则实际上是要求经营者站在时机的面前,超时以待,就像以网张鱼须迎之方能获猎。 注重选择经商环境(地利),敢于取舍,寻找更有利的经营地域。善于总结商业经验,形成了十八条具体的实操细节原则,便于团队遵照执行,这是团队管理(人和)的成功之处。

  范蠡三番大跨度迁徙后的一次次成功,验证了“树挪则死,人挪则活”的千古谚语。

 灭吴霸越之后,急流勇退,选择可以发展盐业、渔业为主产业的齐地,拉开了他的商业大幕,并迅速赚得人生第一桶金。

  当他看到齐国出现政治危机时,毫不留恋地离开,选择了更利于施展商业才能的陶地,开始了后半生的实业生涯。范蠡认为“止于陶,此天下之中,交易有无之路通,为生可以致富矣。”接着,他的商业帝国财源滚滚,一发而不可收。

“农末兼营”增大了经济体量,增强了集团的抗 风险能力

这是范蠡的商业帝国能立于不败之地而迅速崛起的强大支撑。

范蠡逃到齐国后,晒盐、畜牧、商贸等,迅速至富。到了陶邑,耕畜,草药、渔业、商业等,居无何,赀累巨万。

在多业并举的发展过程中,范蠡也逐步锻炼成了农学家、中医药学家、慈善家、养鱼专家、经济学家等行业精英。

八 名人身份是范蠡商业帝国迅速崛起的金字招牌

   范蠡主导的三千铁甲越吞吴,功成名就,携美人西施泛舟五湖,官至齐相而挂印。范蠡随着越国的壮大而声名鹊起,甚至名扬九州,这种名人效应势必助推其商业帝国的发展。而美丽勇敢的西施,更是范蠡经商不扬而彰的形象大使,甚至是幕后高参。

   范蠡在家乡,接受了南阳盆地厚重文化的滋养, 接触了商周国典和八百里伏牛山的富饶物产;在越国,有机会施展政治经济才华,来尝试自己的政商主张,并在实践中总结出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并积攒了广阔的人脉资源;在齐鲁,找到了施展商业才能的辽阔市场,成功实施了大跨度“国际贸易”,迅速撑起其商业帝国。范蠡不是天生的大商人,每一步历练都是他迈向成功的天梯。

特别是,范蠡为了实现人生抱负,痛别故乡,远走天涯,但家乡南阳的文化和丰富物产始终是他事业发展的后盾。范蠡商业帝国迅速崛起的同时,也推动了家乡经济的发展,为南阳到秦汉能跻身全国六大都会之列奠定了基础。

  向范蠡老乡致敬!也向孕育了如此雄才大略人物的南阳致敬!

  “三致千金,三散岂啬,千秋生色!”

南阳 一个值得三顾的地方

欢迎大家回 古范蠡乡 做客找寻圣人的足迹!

谢谢!

西施在南阳的隐藏地

作者简介:   

    齐英杰 :南阳市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南阳市宛城区政协常委。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河南范蠡研究院驻院副秘书长,河南省红学会常务理事,南阳市红楼梦研究会副会长。南阳市地方志专家库专家。南阳亘古文化苑创建人,南阳地方文化资源数据库——南阳大观网创办人

       总编

        王保定:南召县南河店人,中共党员,南阳大观公众号、网站总编 ,河南省范蠡研究院网站编辑,东北坦克部队某部退役中校,南阳地方文化资源探究者。 

       采编

     王越钟     惠千里    谭庆凯     齐嵩岳    曹宽

       校对

       孙法迪    张畅

  请长按二维码加关注,有更多的好故事等着你!   网站是南阳文化资源数据库,可在电脑上搜寻南阳4000处文化资源点。

南阳大观网
鹰寻盆地风物 解读盆地文化密码 指引盆地好去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