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文化资源数据库
(网站与公众号同名)
2024年岁末,笔者以河南省范蠡文化研究院副秘书长的身份应邀出席了绍兴市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范蠡文化研讨会跨年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商学院院长、教授、专家学者们汇聚绍兴饭店,追思圣贤范蠡一生的丰功伟绩,探讨范蠡文化与当代社会发展问题。本人仓促应约,仓促为文,会上仓促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论文如下:
各位同仁:
我来自范蠡故里南阳,确切地说就是范蠡乡。今天,绍兴因崇敬范蠡而建起如此宏伟的祀祠,举办了如此盛大的研讨会,全国各地的范蠡研究学者因范蠡汇聚在一起。南阳为之骄傲,我为之骄傲!此刻,谨代表家乡父老向同仁们表示感谢!
今天,我们崇拜范蠡精彩的人生,最崇拜的是他的雄才大略。范蠡超人的智慧,离不开南阳文化资源和物产资源的支撑,而且,范蠡也不是南阳这片土地上出现的个案。范蠡之前,南阳走出的姜子牙、百里奚、管仲、鲍叔牙等谋略先贤,给范蠡树立了鲜活的榜样,使范蠡与乡党文种、伍子胥让南阳之花在瓯越大地盛放,改写了吴越历史。受范蠡等的影响,南阳盆地又涌现出张良、刘秀、邓禹、诸葛亮、诸葛瑾、杜袭、庞统、徐庶等谋略家。这些群起的人物彰显着这片土地的不寻常。那么这片土地何以造就出如此众多的谋略人才,而这些良谋之间又有何关联呢?下面我们就从这两方面试着进行探挖:
一、造就良谋的地域大背景
(一)悠久的人文历史奠定了方域文化发展的基础
南阳古称宛,1980年在南召杏花山考古发掘的“南召猿人遗址”(国保)是中国发现的第七处旧石器时代遗迹,它证实了南阳盆地曾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邓州八里岗遗址(国保)、黄山遗址(国保)。也就是说在远古时代,南阳已是一方炊烟缭绕的文明境域。2800年前古申国在宛建起了第一座城池。西汉时期,南阳跻身中国六大都会,人口已两百多万。南阳当代人口最高纪录达1200万。人口众多,便于文化的传播和传承。
(二)自然地理环境造就了盆地文化的稳定性
南阳地处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属长江流域,秦岭、大巴山、大别山山脉形成了山环水绕的盆地。
盆地的东北口对着中原,对着黄河中下游的都市群。王朝更迭,移旌换帜,中原几度腥风血雨、百姓颠簸流离,但每一次外侵内扰的潮涌抵达南阳盆地时,矛盾已化解殆尽。
自先秦至新中国成立,黄河共决口1593次,重大改道26次,每一次灾难都是中原的血泪史,黄河主宰着中原城市群的兴衰,同时也一次次平荡着中原文化,而南阳不在黄泛区,不患天灾,人口持续繁衍增多,故能更好传承中原文化,
南阳盆地作为中原文化的天然避风港,能避过中原兵燹和水灾浪潮,它在吞吐中原文化的过程中积淀了深厚的底蕴,形成庞大的文化体量。
(三)地缘关系造就了南阳独特的文化气象
南阳处在中国传统的人文中心地带。历史上长期居于南北通道(夏路)孔道和东南——西北西(武关道)孔道的十字交叉点上,又处在黄河、长江、淮河三大流域的交接带上,南北方分界线上,舟楫车马转运带上。
1、南阳拥有白河航道和夏路两大交通大动脉。
白河航运 据鄂君启船节,起码2300年前,白河上大型船队可抵达宛北的记录。
夏路 中国最早的国道,南阳是夏路要塞,是西南6省通往中原的必经之地。
南阳虽有山河遮蔽之安而无青天蜀道之难,水陆交通的便利,是促进文化传播融合的直接条件。
2、中国先秦历史上两桩文化大案发生在南阳
周典疑案 东周初期王子朝携周典奔楚,周典散遗南阳。
秦初移民 秦统一天下后,把六国“不羁之民”放逐南阳。
精英群体在这里遇到了精粹文化,才形成独具风骚的方域文化气象。
二、范蠡的前承
在范蠡之前,从南阳走出去的姜子牙、百里奚、管仲与鲍叔牙凭借南阳智慧,早已名满九州。他们给范蠡留下了宝贵的知识财富,为其树立了地域文化自信,从而敢于谋略天下,敢于指点江山。他们是范蠡思想形成的根源。
姜子牙 名吕尚,原籍南阳吕地,辅佐周灭商,是周朝开国元勋。军事家、政治家,史学界称其为"兵家始祖"、"谋略鼻祖"、"谋圣"。
姜子牙谙通韬光养晦,善于谋全局,善于用兵,是四两拨千斤的成功案例当事人。
百里奚 (约公元前725—前621年),南阳西郊人。,秦国大夫,号五羖大夫。著名政治家、思想家。 被赞为“谋无不当,举必有功”。 主持秦国国政期间,辅佐秦穆公倡导文明教化,实行“重施于民”的政策,内修国政,外图霸业,开地千里,称霸西戎,统一西北地区,促进了秦国的崛起。使秦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牢固基础,堪称一代名相。
百里奚是善于从内部找潜能的谋略家典范,他从民生建设和文化建设两方面增强国力,取得了巨大成功。
管仲(?~前645年),春秋早期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
鲍叔牙(约前723或前716年~公元前644年),一称鲍叔,或称鲍子,本姓姒,因父仕齐,采于鲍,故以为姓氏,名叔牙。鲍敬叔之子,春秋时期齐国大夫。
鲍叔牙举荐管仲为齐相,齐桓公任命管仲为上卿、相国。对外推行“尊王攘夷”的策略,拥护周天子,实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同时与各诸侯国会盟,实现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鲍叔牙少时与管仲为知交好友,二人曾一起经商。后相约去齐国效力的。据明代大学者、“公安派”领袖袁中道在《珂雪斋集》(1610年笔记)载:“昔三星聚虚危,而管鲍投齐,霸气见地户,而范亡入越。其地为南阳同,其事同矣。”说明他们是从南阳出发的。
管鲍美谈成为蠡种携手投身越国的完整版案例。
三、范蠡与文种、伍子胥
在南阳完成了知识储备,继承了前人的智慧后,范蠡与文种、伍子胥又以南阳人特有的智慧,导演了“吴越争霸”大戏,从而改写了吴越历史。
(一)三位都是从南阳出走的英才
范蠡(故里在宛南) 本文不再阐述
文种(执政在宛) 本文不再阐述
伍子胥 生于周灵王13年(公元前559年),死于公元前484年。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谋略家。名员,字子胥,封于申地,故又称申胥。南阳为古申国所在地。淯阳城(今南阳大胡营村)有伍子胥庙。
1892、1904年两版清代地图上标注的“范蠡故里”“范蠡坟”
(二)三位是好友““””
《珂雪斋集》又载:“(1610年)闰三月初一日丙午,过光武故里,憩于范蠡乡(界塚),卽宛之三户地。”他准确记述了当年的历史原貌:范蠡乡在今天的界中古镇。这个地方西10余里就是伍子胥的封地淯阳城(今大胡营村)。同为高士,范蠡与伍子胥可能早就认识。
《珂雪斋集》笔记又载“越绝书谓,伯蠡以霸王之气,见于地户,故子胥挟弓矢以干吴王,遂要大夫种人吴。”
文中用了一个“要”字(通“邀”),可知伍子胥与文种是友人关系,范蠡与文种去吴越是伍子胥的引进。
(三)伍子胥的遇难是范蠡离开越国的重要因素
伍子胥的遇难超越了范蠡所设离间计的可控范围。成为范蠡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伤痛。
英雄相惜,无限遗憾,范蠡咋忍心享受以牺牲友人性命为代价换来的富贵生活。
范蠡取别号“鸱夷子皮”透露了范蠡的追悔心绪。恨不能保护友人,恨不得一同共赴死难。
清代浙江大学者叶佩荪(1731-1784),任南阳知府时在范蠡故里界中写下了《界冢范蠡庙》,文中后半部在赞扬范蠡丰功伟绩的同时,也为范蠡的过失开脱,抚慰历史遗憾。
界冢范蠡庙
涅阳古道没沙墟,界冢何年少伯庐。
故国久辞三户远,扁舟常向五湖疏。
风流今古吴宫怨,霸气春秋越绝书。
总为楚材能雪耻,寒潮不必怨灵胥。
四、范蠡的后继
范蠡的励志故事熏染了更多的南阳人,地域自信,文化自信,驱使更多的南阳英才,登上了中国历史舞台。 其中光武帝刘秀起家经商,后赚得天下,抱得美人归,超越了老师范蠡。 诸葛亮仰慕南阳,躬耕南阳,并在南阳上演了“三顾茅庐” ,效仿了当年文种三访范蠡的故事。
张良(约公元前250—前186年),南阳郡叶县人。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大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张良的祖父、父亲等先辈在韩国的首都阳翟任过五代韩王之相。
张良以出色的智谋,韬光养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取得了以少胜多、以弱吞强的胜利。
刘秀 (前5年1月—57年3月),南阳市宛城区瓦店镇(古范蠡乡)人,与范蠡两家相距5里。 东汉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昆阳大战,战铜马,破长安,得陇望蜀,席卷天下。开创了“光武中兴”治世。 史家称赞 “自三代而下,唯光武允冠百王”毛泽东称之为“最有学问,最会用人,最会打仗的三最皇帝”。
刘秀善于韬光养晦,因时而动,把范蠡的思想精髓用到了极致。他经商富致千金,当官君临天下,娇妻美子,一生近乎完人。他青出于蓝胜于蓝。
诸葛亮 (181年-234年10月8日),成长于南阳,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诸葛亮是季汉政权顶层设计的制定者,是中国智者的化身。 他与范蠡一样选择“买瘦马育肥”的发展之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特别是他的三顾茅庐就是三访范蠡的翻版。
三国时出自南阳的其它谋士
三国时期除了诸葛亮外,南阳走出的谋士有杜袭、诸葛瑾、庞统、徐庶等,其中大众较为陌生的事杜袭。
杜袭(生卒年不详),字子绪。三国时期魏国重臣,东汉末年,颍川“四大名士”之一。在南阳任西鄂县令,后任议郎、丞相军咨祭酒、魏王侍中、丞相长史、驸马都尉。魏文帝时期,出任督军粮御史、尚书,累封武平亭侯。魏明帝时期,担任大将军曹真和司马懿的军师。
杜袭在谋略上曾与诸葛亮交手,表现出卓越的谋略才能,就连狡诈多端的司马懿也要用其为军师。
附加图:范蠡故里从石桥到界中之间约120里范围内,所出现的部分名人图示,体现出范蠡等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
结 语
南阳古来多良谋。范蠡用智慧谱写了精彩的人生华章,而当我们审视范蠡所走过的路,却无处不映着南阳地域文化的闪光。南阳文化地层深厚,也只有如此深厚的肥力才能育出范蠡这样的参天大树。范蠡承前启后,致使南阳谋才连绵,圣贤云集,就连一向恃才傲物的李白在南阳也只敢留下谦卑的诗句:“此地多英杰,邈然不可攀。”
范蠡鼓励南阳欢迎你!
附 会外小记:
越王台叹古
齐英杰
甲辰冬月,阳历岁末,应邀自宛赴绍兴蠡会,夜泊府山之阴。亭榭弄影,花雕醺梦,独跋龙山。掠飞翼楼,拜蠡神祠,临楚王台。念蠡种之谋,申胥之冤,乡绪藤绕,不可一味,归而落墨于范公文澜故园之驿馆。
鸟喙何枉踔廿载,
楚才初心立神台?
鸱皮沉冤手足痛,
悔不牧羊任鬓白。
2024年12月31日夜
作者简介:
齐英杰 :南阳市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南阳市宛城区政协常委。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河南范蠡研究院驻院副秘书长,河南省红学会常务理事,南阳市红楼梦研究会副会长。南阳市地方志专家库专家。南阳亘古文化苑创建人,南阳地方文化资源数据库——南阳大观网创办人。
总编
王保定:南召县南河店人,中共党员,南阳大观公众号、网站总编 ,河南省范蠡研究院网站编辑,东北坦克部队某部退役中校,南阳地方文化资源探究者。
采编
王越钟 惠千里 谭庆凯 齐嵩岳 曹宽
校对
孙法迪 张畅
请长按二维码加关注,有更多的好故事等着你! 网站是南阳文化资源数据库,可在电脑上搜寻南阳4000处文化资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