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应逵:湖北孝感第一古籍收藏家

文化   2024-10-08 00:02   湖南  

秦应逵(1850—1915年),字鸿轩,今孝南区西河镇道店秦家松林人,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连中全省乡试、全国会试魁首而名动全国,历任山东滕县、泰安、历城知县及翰林院编修,仕途30载,是闻名全国,也是孝感首屈一指的古籍收藏家,藏书数万卷,现大部分存于湖北省及孝感市图书馆,具有重要的文史研究价值。   

李启琛给秦应逵的信札

考证研究秦应逵,方知他平凡的简历中闪现着不凡的火花。  

秦应逵,出身书香门第, 1850年生于孝南区西河镇秦家松林,自幼秉性忠直,聪明好学,承继祖辈遗香遗墨,诸子百家圣贤之书无所不读。而且他读书比常人怪异,特别是名著大作,每每静读慎思,必带笔而读。凡妙处、奇处、疑处、异处、感人处,乃至体会感受,必立即现注书楣、字缝、页边,不注明不足以为快,不究竟不足以为畅。

读书如此认真者乃世之罕见!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上天对他也特别眷顾,让他连中两次魁首: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正是他24岁的时候,连续参加了两次人生重大的科举考试,他临场应试,处变不惊是厚积薄发,先是于全省乡试中举人,他得的是全省举子头名;紧接着进京参加全国举人会试中进士,他再得的全国进士榜首!

这是真的吗?绝对是真的!

下面有史为证:《清朝同治13年甲戌科进士名单》载“会元:秦应逵……”。

再看图:《会试闱墨》:  

该书是同治甲戌科会试考生文章汇集,共收录第一至第十七名考生的文章30篇。

考试题目有三道,分别为《子曰君子坦荡荡》、《自诚明谓之性》、《孟子曰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第一名是湖北秦应逵,第二名是山东米协麟,第三名是顺天路金声”。

此图片左页为本书副封面,右页标题为“子曰君子坦荡荡”, 标题下为“一名,湖北秦应逵”,其后为秦应逵应试此题之原文。

此《会试闱墨》出版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今收藏于湖北黄冈市档案局红安县档案馆,所以我说他“绝对是真的”!

与此同时,秦应逵的同乡屠仁守(今孝南三汊镇埠镇集人)、黄兆晋(今孝南三汊镇同昶村大黄湾人)也分别入京中了文、武进士。黄兆晋还是全省武举头名――会元、殿试获二甲武进士。三人住家本相距不足十里,因此孝感民间至今流传着“十里三进士,一科(同治甲戌科)两会元”的佳话。

当时埠镇老街有贤达高人说:“泱泱华夏,‘唯楚有才’,是因为湖北有个黄鹤楼;偌大孝感,文运昌隆,是因为有个文昌阁!南楼北阁,尽占国家之文运。

我们埠镇集北头有块风水宝地,何不趁此三人的学业壮举,修一座纪念他们的‘三元宫’呢?一则勉励后辈照此奋发图强,二则也让我们埠镇方圆百姓分享其中自豪和荣耀”!

此议一经乡民响应,于是自动捐资,为他仨建庙立祠,盖了一座题为“三元宫”的寺庙(此寺遗址即今日的“三元宫电泵站”),让他们接受家乡善男信女的香火膜拜。

三元宫中供有秦应逵的生身塑像,就是这样来的。

由此可见,秦应逵在乡人心目中之地位。

经查有关史料,这位贤达高人此言不虚:孝感自修了文昌阁,当年(明万历辛丑科•1601年)就有孝感人傅崛兴、程少宰、沈接武一举登甲及第,傅为大司农,程为太子少保,三人同朝入座!明代孝感15人中进士,清代孝感,自顺治至光绪,59 人中进士,朝中大臣无数,皇帝的老师就出了熊赐履、乔用迁两个!

科甲取士之盛,可谓孝感甲于全楚!

秦应逵进士及第后,历任山东滕县、泰安、历城知县及翰林院编修,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在泰安知县任上,主持完成了《泰山志》二十卷,所以这一古籍上至今留有“秦应逵重刊”字样。

《清•缙绅录》是著录在职官员名册的传记史料,其中也记载:

“秦应逵,湖北孝感人,甲戌进士,光绪二十五年(1900年)二月调任历城县令”。

1902年,因同乡好友引路候黄兆晋,为孝徇私而“擅改大清铁路”,要被慈禧杀头灭门时,秦应逵金殿智救黄兆晋而成佳话。

秦应逵仕途30载,退隐还乡后从事教育,据《文史资料•孝感大事记》载:“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创孝感西湖书院(今书院中学),设教育会,会长为秦应逵”。

秦应逵于1915年去世,享年65岁。

纵观秦应逵的一生,他最大的贡献是古籍收藏,堪称孝感第一古籍收藏家,而且闻名于全国。

秦应逵一生爱书如命,以集书为好,离职还乡时,与其他官员不同的是,运回家的并非金银财宝,而是带回了数十口笨重的书箱,以作珍藏。

家中建有藏书楼一座,藏书数万册。他的藏书并非凭借权势,巧取豪夺而来,而是用重金收购,另外还亲自辛辛苦苦手工抄录了明清两代名人的杂文选共计139篇。

为了研究藏书系统化,他绘制了《古今图书集成》和《二十四史》两套书分类装箱、组合上架的“藏书目录图”,对于如今研究古籍的馆藏之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然而,人生对于财物,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爱书如命的秦应逵也不例外。他始料不及的是,去世几十年后,他的这些数万藏书,子孙竟也无法保住!

由于后来家道衰落,加之政治气候不利,在那个反封建、反帝王将相、破四旧的五十年代,秦应逵的藏书只好全部被运往杨店区供销社废品收购站,将要化为纸浆废液,面临着灭顶之灾……。

幸好,一九五七年二月,湖北省图书馆收到了《长江日报》编辑部转来的读者来信,反映孝感县杨店区供销社堆放着一大批古籍,未作处理,急待抢救。

与此同时,在一个阳光普照的上午,一名读者风尘仆仆地赶到省图书馆着急地说:“孝感一个废品收购站有好多古书,书上有秦应逵家的书章,快去看看吧……”!

省图书馆领导极为重视,马上叫上几名工作人员拉上几辆板车,一道连夜从武汉徒步辛辛苦苦地赶往孝感杨店。

在清理中,发现这批图书为清同治间,孝感县考获“进士第一”的秦应逵所藏古籍。书中盖有“孝感秦氏家藏”朱文方印,“秦应逵藏书”朱文方印。经过七个日夜的清理,从这批数万册书中,挑选了其中近万册刻本较早、刊印较精,以及有学术参考价值的抄本古籍,从供销社折价收回。其余之普通版本,全部留存于孝感县图书馆。

如获至宝的湖北图书馆的馆员们,在杨店当地雇车雇人,用十几辆板车将“宝贝”拉回武汉。看到十多辆满载古书的板车,浩浩荡荡开进馆,大量古籍被收归馆藏,馆内同志们为此次的巨大收获,个个激动不已,有人鼓掌,有人抹泪。

湖北馆此次所得秦应逵藏书,有清代列入禁毁书目流传较少之明崇祯刻本《皇明世法录》、《册府元龟》,明万历刊《唐类函》、明刻本《诗隽类抄》,钟选《文归》,清抄本《读史方舆纪要》以及其他明清刻本约计数千册。其中虽有不少缺卷短册,但仍属贵之珍本。

据说这位不具姓名亲自写信和当面反映者,是秦应逵的后人。我们应当感谢他及时反映情况、才使得这批珍贵典籍得以及时抢救,免遭化浆之厄运。

秦应逵这些古籍的保存和他的馆藏之法,给后世的参考具有不朽之功!  

孝感图书馆为此也喜获巨大丰收,除省馆拉走以外,大部分成了孝感图书馆古籍的重要来源,使得孝感图书馆藏书,由1956年的藏书8495册,到1957年底骤增至2.7万册,可见秦氏藏书之众!

个人藏书数量如此之巨,作为古籍收藏家,秦应逵堪称孝感首屈一指!全国罕见!

秦应逵所遗“泰山南天门石刻”也将永传于后世。

据《中国日报网》关于“重修泰山南天门碑文揭秘”一文介绍,“天门悬梯”是泰山标志性景观,其中“天门”也已成为泰山的象征,为城门楼式构造,具有位置险要、造型独特、结构合理等特点。但因山高风烈以及人为破坏,此建筑多有颓败,历史上曾进行了多次维修,可是所留重修碑刻较少,故难以知道确切的维修情况。

2007年,有记者从南天门西侧台基旁发现了《重修泰山南天门记》碑,其文曰:

“南天门上关圣帝君行宫,志谓自白云洞移来。重修者,道光乙未山东盐使,吾乡(孝感)先达竟陵程公德润也。夫天门形胜,左抱月观,右揖日观,寒宵虹跨下界烟迷。凡步天衢、趋琳宫,有事于泰山者,无不由此而渐入佳境。西顾长安天边之树若荠;南望句吴门外之马如练。三竿红日沧海东腾;一发青山碣石北眺。而黄华一洞,仙家鸡犬时声闻霄汉间,洵异境也。顾门登之难:过大龙峪,道通一线,累累石级百迭俨矗梯空中,前人履踵拂后人眉睫,遥望之,若画重累人然。即勇若賁□,至此亦复气夺。乃数百年来,游人如织,磨胸舁石,曾无失足蹉跌之闻,则帝之所为呵护者良多也。无如庙踞门□垂出梁间,风生窗里,秋阳酷烈,冬雪严封,砖落瓦飞,游者慨之。道人屡以修葺请,爰於戊戌秋,鸠工庀材,嘱邑人杨君玉成、钱君奉祥董其事。三月工始竣。虽杧桷楹栋不及程公之壮丽,而革故鼎新,足蔽风雨,用以肃明禋、亦守土者所莫敢废也。况帝君功在荆襄,其德泽被吾楚独先,吾楚人之于帝君,尊而亲之若私□焉,亦固其所。程公讳德润,嘉庆甲戌进士,释褐先余(余指我秦应逵)六十年。余以乙未莅泰安服官,亦后公六十年。公子左卿,刺史,与余同寅称莫逆。公孙邵春,曾及余门,丁酉乡试又与儿子翔南(秦应逵子)北称齐年生。程公位终甘藩,余浮沉下吏,今垂垂老矣。事业于程公,无能为役,而三世因缘,独於修此帝庙相后先,亦事之奇也。因并及之,至於经费多寡,别有记,不具载”。

落款为:

“同知府衔,泰安府泰安县知县秦应逵立石。光绪二十四年,岁次戊戌小阳月谷旦”。

此碑立于公元1898年。碑高0.48米,宽0.88米;碑文31行,满行18字,字径1.7厘米,楷书,撰文者秦应逵,字鸿轩,湖北孝感人,光绪二十一至二十五年任泰安知县。

这一泰山石刻中,秦应逵形容了十八盘之险,赞叹了“天门形胜”,记载了维修经过。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提到了在他到泰安上任的60年前,同乡程德润对泰山南天门的维修,以及因南天门的先后维修而与程结下的“三世因缘”。

湖北孝感秦应逵所留下的这一古迹,不仅是泰山的一段佳话,也成了南天门历史的惟一实物证据。

“代去不留,人来无已”,其中不变的是文化的绵延,不变的是遍天下的泰山“因缘”。

秦应逵的《手批读杜心解》对当代研究杜诗具有重要的价值。

《读杜心解》,是清雍正学者浦起龙所著的一部独具匠心的杜诗注解著作,在杜甫诗研究集大成的清代,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而秦应逵却以收藏家独特的视角,对当时这部被学者广为推崇的《读杜心解》,进行了大胆的肯定或否定的价值点评。

上海复旦大学中国古文研究中心教授曾绍皇,曾撰考证论文,对秦应逵的《手批读杜心解》作出过极高评价。

《会试闱墨》中收录的秦应逵的《君子坦荡荡》篇

秦应逵以清代藏书名家所作的《手批读杜心解》,共六卷,首二卷,分八册装订,现藏于湖北图书馆。

前文说过,秦应逵自幼读书多怪异,习惯带笔而读,而且批点的颜色有紫、墨、朱、蓝四色,批点的形式分句旁划圈、划竖线、划点,以眉批为主,间杂有旁批。综合秦应逵的批点有如下几点:

一是对杜诗本身作出了肯定或否定的价值判断;

二是指出了杜诗承上启下的师承渊源与深远影响;

三是分析了杜诗的成就和剖析了杜诗的艺术技巧;

四是辩证批驳了浦起龙《读杜心解》的具体内容。

在清代30多个名家纷起批点《读杜心解》中,唯独湖北秦应逵的批点,以其独特的视角脱颖而出,颇具说服力而别具一格!能做到这一点,曾绍皇教授说:“这与秦应逵的家学渊源和藏书文化关系极为密切”!
  

秦应逵万万没有想到,他费尽毕生心血的巨大收藏,险遭化浆之厄;也没有想到,藏书逢凶化吉,会被省、市两级图书馆肯定与珍视;更没有想到,收藏的古籍在当代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竟连湮没在湖北省图书馆中未发表过的《手批读杜心解》,以及古籍馆藏之法,也被当代如此看重!  

所以笔者才多方考证,撰写此文――“孝感第一古籍收藏家秦应逵”,以示缅怀与敬仰。而且他那藏书的决心和毅力,读书的认真和怪异,都是值得今人仿效的!                                    

作者:澴东大侠(原名胡士奇,孝感市孝南区文体局干部) 

秦志坤于《孝感槐荫论坛》搜集整理

附:

秦应逵简介

秦应逵(1850-1915),字鸿轩,湖北孝感人(今孝南西河镇秦家松林人)。清末连中两元、并中进士,曾重修泰山南天门的清末名臣,著名藏书家、教育家。自幼秉性忠直,聪明好学,每次静读,必带笔而读。凡妙处、奇处、疑处、异处、感人处,必将看法和感受注在书楣、字缝、页边。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中会元(举人会试榜首),此事见于《清朝同治13年甲戌科进士名单》。

秦应逵《会试闱墨》是同治甲戌科会试考生文章汇集,共收录第一至第十七名考生的文章30篇。目有三道,分别为《子曰君子坦荡荡》、《自诚明谓之性》、《孟子曰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第一名是湖北秦应逵,第二名是山东米协麟,第三名是顺天路金声”。

《会试闱墨》一书出版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今收藏于湖北黄冈市档案局红安县档案馆。当时,黄兆晋(今孝南三汊埠镇同昶村大黄湾人)、秦应逵(今孝南西河镇秦家松林人)、屠仁守(今孝南区西河镇屠家祠堂人)三人家相距不足十里,因此,孝感民间至今流传着“十里三进士,一科(同治甲戌科)两会元”的佳话。乡民自动捐资,为他仨建庙立祠,盖了一座题为“三元宫”的寺庙,让他们接受家乡善男信女的香火膜拜。

秦应逵后殿试赐“进士及第”,任翰林院编修及山东滕县、泰安、历城知县。秦应逵离职还乡后,从事教育工作。

据《文史资料•孝感大事记》载:“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创孝感西湖书院(今书院中学),设教育会,会长为秦应逵”,于1915年去世,享年65岁。

一九五七年二月,湖北省图书馆收到《长江日报》部转来读者来信,反映孝感县杨店区供销社废品站堆放了一批古籍,未作处理,急待抢救。时任省图采编部主任的孔宪凯马上叫上几名工作人员拉上几辆板车,连夜赶往孝感。

经过两天的跋涉,馆员们赶到了孝感县杨店区供销社。在清理中,发现这批图书为清同治间孝感县进士秦应逵所藏古籍。书中钤有“孝感秦氏家藏”朱文方印、“秦应逵藏书”朱文方印。

经过七天七夜清理,他们选择刻本较早、刊印较精以及有学术参考价值之抄本运回省馆,其中有清代列入禁毁书目流传较少之明崇祯刻本《皇明世法录》、明崇祯刻本《册府元龟》、明万历刊《唐类函》、明刻本《诗隽类抄》、钟选《文归》、清抄本《读史方舆纪要》以及其他明清刻本。这些书虽不少缺卷短册,但仍属可贵之珍本。

馆员们在当地雇车雇人,将这批古籍全部从供销社折价收回,用10余辆板车将这些“宝贝”拖运回来。其余的普通版本全部留存孝感县图书馆。孝感图书馆也喜获巨大丰收。除省馆拉走的以外,秦应逵的大部分藏书成了孝感图书馆古籍的重要来源,使得孝感图书馆藏书,由1956年的藏书8495册,到1957年底骤增至2.7万册,可见秦氏藏书之多。

古籍
始于2014年,古籍及艺术品收藏拍卖行业第一大号,数十万古董收藏家爱好者都在关注的掌中文史副刊,从古旧书趣味考古中解读新鲜历史观点,古玩、古董、书画、收藏、拍卖、国学、文化、历史、读书、苏富比、佳士得、嘉德、保利最新资讯等及时送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