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一阳:民间鉴宝为何如此火热?揭秘古玩市场 “套路拍” 背后的黑暗真相

文化   2024-10-14 00:11   广东  

缘起

我是宝鸡岐山人,家里都是渭北土塬上种地的,我应该算是整个家族里面,第一个靠知识跳农门的人。我十七岁之前都没有坐过火车,那时候我就想着,总有一天我要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后来功夫不负有心人,从小爱画画的我,经过不懈努力,考入了美院进了西安城。

我学的美术教育,本来毕业后是要当美术老师的,后来却进了博物馆做展陈设计工作。我正式接触到古玩收藏这行,是1998年的时候,那时刚毕业不久,单位一个领导看我整天拿个毛笔写写画画还刻印章,以为我懂这行,就让我帮他在外面买幅名家的画。

结果,我就拿着他给的一万块钱巨资(当年我的工资一个月也才几百块),辗转到了南二环和朱雀路十字的古玩城。买回来不久,领导请人鉴定发现是赝品,这下麻烦了,不但丢人还很尴尬。于是我就开始走上漫长又艰难的退货之路。但卖我画的那个人先是胡扯拖延,后来没几天就直接失联跑人了。找不到人退不了款,这损失就直接砸我身上了,我欲哭无泪,但给领导要交代解决这个事儿,我就省吃俭用了多半年,又借了一笔钱,给领导重新买了张画,这次吸取教训肯定是真的。

这个事,给刚步入社会的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第一,我没想到经国家工商、文物等部门许可开设的这种古玩市场,竟然敢公开卖假货?第二,怎么人就这么不诚信?明明当初信誓旦旦还立了字据,结果你再找他他就跑了?第三,作为科班出身、研习书画多年的我,竟然没看出这画是假画?

我又生气又委屈,于是对字画的收藏和鉴定产生了极大的好奇。从那以后,我几乎每个周末就泡在西安的几个书画、古玩市场,我这个人轴,就想把这个行业搞清楚。不瞒你说,西安当时大大小小的古玩、书画市场都被我走遍了,那也算是我第一次正儿八经接触这行。

后来从事鉴定这行,也是因为我有两个优势,一是我系统学过美术,并且多年从事书画印艺术创作,有审美基础和艺术眼光。二是我毕业后就去了博物馆工作,每次做文物展的时候要了解、上手,这就导致我接触到了很多真文物,真东西。以前在博物馆,出差机会非常多,还会经常去省内外其他博物馆做业务交流。所以算是占了一些天然红利。

鉴宝

我2005年的时候接触到了论坛,发了很多帖子,因为我在博物馆做展览,也喜欢打卡各大博物馆,所以手边有大量文物图片和资料,因此我发的帖子不光是藏品鉴赏,还会发一些文物科普性质或者博物馆藏品的学术研讨,这让我收获了不少互动粉丝,我后来也当上了版主。

那时候当版主很不容易,几万人大家都不认识,靠喜欢文物和收藏聚在网上交流,版主没一分钱工资,但有点小权力,在里面做管理和引导,这帮我开拓了眼界,也结识了不少文博行业以外的人。虽然后来微信普及论坛基本解散,但那时候通过网络形成的圈子和我对于文博系统以外的认知,让我对这行更加迷恋。

很多博物馆的老师,越是大专家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里就钻的越深,长期不出博物馆大门,不接触民间收藏,所以就适应不了,我就认识几位省上的文物鉴定专家,他们连西安有几个古玩城都不知道,更没逛过,这也是为什么目前活跃的以陕西卫视《华山论鉴》为代表的各大平台所有的鉴宝专家,基本都不是文博体制里的,因为他们不但精研行业多年,关键还要人品藏品正,见多识广,有强大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我身边有些朋友眼力很好,但他口才不行,也干不了。

因为平台需要承担很多,它不仅要收视率,它还要赚钱。因为央视的《鉴宝》、《寻宝》推动了民间收藏,一夜之间全国各地遍布了大大小小的古玩城和收藏品市场,那时候几乎全民收藏。但后来突然停办了,央视不办之后,各大卫视就开始闪亮登场,出现了轰动一时的王刚“砸宝门”的北京卫视《天下收藏》,我受聘过的当时相当有名的河南卫视《华豫之门》,还有咱陕西卫视《华山论鉴》和其他卫视的,目前来看,全国最火也最吸睛的就是《华山论鉴》了。

有藏友送我一个外号“蔡三秒”,就是说反应特别快,看一眼,也就用三秒,就能判断出来,这是个什么东西,藏品的年代,名称,用途,材质,市场价值等等。判断这个,脑子里一定得装很多东西,因为我们出去,比如在一线或者省会城市,人特别多,尤其是我鉴定杂项,一般是从早上九点开始到下午四点,有时候忙的饭都吃不上,每天至少看藏品几百件。

我鉴定人家的藏品,不能光看还得说,为什么真为什么假,一二三四都得罗列,有凭有据,干什么用的,都得说上几句。干了这么久,我最起码过眼的民间藏品也有五六万件了。

来海选现场花钱鉴宝的人,说实话大部分都是小白,甚至是对自己的藏品一无所知的门外汉,只能说是收藏爱好者,不是收藏家。因为真正的好物件,往往都在行家和藏家手里,人家也不会把好东西堂而皇之抱到现场让我们看,除非是想上电视节目或有其它想法,这些人对于自己的藏品都有研究,没必要跑来鉴宝,而且我们鉴定不是免费的,最早一百块一件,现在是二百块钱一件。

我从业民间文物鉴定这么久,我发现想通过文物、古玩、艺术收藏品发财的人很多很多,收藏的东西也是五花八门,什么都有,但90%左右都是“假”的。很少有价值特别高的,好的也就市值几万几十万而已。

我之前发过一个视频,就是《华山论鉴》在山西运城那次,有个人不知道从哪捡了几个废石块,非要说是陨石,我告诉他这是地方石,因为它不透不亮,没有玉性,也不是陨石,没有任何收藏价值,不值钱。但他就很生气,非说他那是个宝贝,我的话他听不进去,跟我还硬杠了起来,我也不高兴了,就说这几块残石可能是装修后砸下来的垃圾料,价值还不如他花的鉴宝费呢。他火冒三丈,差点跟我干起来。这是我鉴宝生涯里唯一的一次与持宝人生气,事后想来,我当时应该婉约一点,不能这么直接硬杠,影响不太好,还被领导批评了。

干这行,确实会遇到一些比较“犟”的人,也就是大家说的杠精犟怂,现在是全民娱乐,不知道为什么大家爱看这种争议性的视频,但其实大部分持宝人都很理智平和,人也没有那么急躁。

去年在昆明鉴宝现场,我还遇见过,一个老头满会场喊着闹着追着要打我,他都八十多了,提着一个盛酒的青铜器盉。我跟他讲是仿制的,假的,他接受不了,拿手机就打110,在警察没来之前,他已经拿着他那个青铜器满场喊着要砸死我,保安拦都拦不住,他就一直往我跟前扑。所以我笑说,以后专家出门鉴宝都得戴个头盔。

也有人在兰州,拿类似越王勾践大宝剑、一米多长的青铜剑,我说那要是真的,能买下半个香港。还有人拿印着奥特曼头像的大戒指,他觉得肯定是个宝贝,我说这么辣眼睛的东西,有些孩子抽屉里有一堆呢。

因为假货仿品太多,所以我也破碎了很多人发财、暴富的美梦,于是又有人送我外号“碎梦大师”。其实任何人在这行待久了,都会发现,很多所谓的民间文物,大部分都是假的,但说是假的就会有杠精,有些持宝人认知差、也很固执,一时接受不了现实。

鉴定这行,一般不听人讲故事,藏品来历,很忌讳,只看东西真假好坏,以藏品为事实依据。收藏市场的确很混乱,有很多收藏者都喜欢编故事,编的活灵活现的,骗了不少人,像我们常说的“国宝帮”就是这个类型,他所谓的“国宝”都是空有故事,东西都很假,是收藏界的大毒瘤,如果任由发展下去蛮可怕的。

我们鉴定的民间文物,真品率虽然低,但也有真品,精品罕见,多是“老普残”,属于收藏最底层最低端的东西,文化价值、收藏价值、经济价值都很低。我们说“百普不如一精”,就是这个道理。经过我们鉴定为真品的,可以开《真品鉴定证书》,这得单独付费,一份最低五百块起步。关于民间鉴宝为什么这么火热,其实还是跟社会发展和民间需求有关。

我的鉴定门类是杂项,就是瓷器、玉器、书画这三大项之外的东西,全都归属到杂项了,比体育界的十项全能还要多的多。其实每个专家老师都有他的主项,如我很尊崇的上海博物馆的马承源老馆长,一生就研究青铜器一个这门类。民间藏品很杂,按理来说应该细分,比如青铜器、陶器、石刻石雕、钱币、造像等,这些在博物馆都是独立的藏类,但都归属于杂项了,所以好的杂项鉴定老师很少。各大鉴宝机构不是做不到,主要还是考虑到经济和效益的问题。

乱象

多年以来,民间文物古玩收藏界的确是混乱不堪,很多人认为这一行的水很深,相关部门也很头疼,很难监管。

除过“国宝帮”危害这个行业,影响到社会和百姓层面的就是“套路拍”和“套路鉴”了。最早出现在南方一线城市,后来也进军到了西安,这也导致西安后来出现了很多打着收藏旗号的骗子,怎么骗呢?就是针对民间这些收藏爱好者,成立艺术收藏品公司给你鉴定拍卖变现,投其所好。

圈里懂的人肯定不会走这条路,外行不懂的收藏爱好者就会找他们帮忙鉴定,然后就会发现,他们不管真的假的,都会说哇塞,这可能是很好的宝贝,但你得先交鉴定费,其次再都统统鉴定是真品,估价具有几万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再表示会帮你尽快拍卖变现掉,但要收取你估价10%不等的鉴定费,收藏爱好者往往会欣喜若狂,交钱等着“天上的馅饼”拍卖变现,掉入这种“套路拍”和“套路鉴”的陷阱。

举个例子,你可能花了2百元在地摊上买的铜制摆件,它一鉴定说你这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历史文化巨大,至少值五十万,以前的拍卖记录上成交价都是五百万一件,他们公司上拍估计有大客户大藏家要,吹的天花乱坠。你这一下子肯定高兴,一上头,先交了几万的鉴定费,如果要上拍变现,有些公司还让你再交上拍委托费,甚至是图录费等,慢慢把你往陷阱里拉。

很多人有一夜爆富的赌徒心理,觉得能以小拨大,万一拍个五百万,实在不行拍个五十万也成啊,那5万就咬咬牙吧,而且拍卖公司说成交率很高,拿出的资料和视频都显示以前卖了非常高的价,机会难得,成交率百分之八九十呢,那当然心动了,借钱也得交个上拍费。但不知道这些全是做的假资料。

交了钱,回家等消息吧,其实就没有消息了。打电话咨询问拍了没有,就会以各种理由搪塞,比如,不急,还在继续征集呢,过一两个月后就可以了,或者正在安排拍卖场地什么的,等到不能再等了,就告诉你,经济不景气,这次大老板们来的少,没拍出去,流拍了,东西拿走吧。

当然,拖太久了也不行,有些委托人交钱多心急生气,火山要喷发了,他们就组织假拍,租一个非常豪华的大厅或酒店,就租半天,招一些临时演员和自己员工演戏,就是假拍,人为造成藏品流拍。比如青铜摆件建议你保留价定二百万,但安排人举牌的时候,就举到一百八或一百九,自然流拍,你后悔都不行。有些委托人在现场又高兴又激动,马上就到自己底价了,结果没人举牌了,完了,就瘫坐在椅子上,一夜暴富的梦想破灭了。

当然,也正是因为这种人性“欲望”最终导致类似案子非常多,后来就有的人发现这里面有猫腻,开始维权讨钱,后来上告的人太多了,相关部门出面联合执法查处了一批“套路拍”和“套路鉴”骗子公司。

我的一个朋友,是上海市文物局的一个处长,上海经济发达有钱人多,号称中国收藏的半壁江山,早些年这些骗子公司在上海有几十家,他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他发现这个问题很严重,危害整个行业,老百姓意见很大。所以为规范民间收藏文物鉴定,就做了很好的建议。上海从2017年开始在全国率先开展民间收藏文物免费鉴定咨询服务试点工作,即政府文物部门每年拿出一笔专项经费,委托有鉴定能力的上海社会文物行业协会、上海收藏协会、朵云轩、文物交流中心等几家机构,每月择日、分门类对民间文物进行免费义务鉴定。他这么弄之后,上海的骗子公司就傻眼了,只能纷纷倒闭或转移其他省市。

后来国家文物局觉得上海这个做法特别好,利国利民,于是把上海模式向全国进行推广。咱陕西也效仿了,但学人家学不到位,咱做事思想保守、观念根深蒂固,也不让社会机构和民间专家参与,设置了门槛,导致水土不服。要预约要登记,这不鉴定哪不看,不谈市场不估价,所以就搞得水土不服,虽然是免费鉴定但一天下来也来不了几位,鉴定不了多少。而以《华山论鉴》为代表的各大平台,即使一件收二百,也都是排着长队,拎着大包小包、积极参与热情高涨。

期冀

文物分为两大块,一块国有文物,一块民间文物。国有文物这块,像博物馆馆藏品鉴定属于文物局的范畴。当然,国有文物很多是考古发掘出来的,也不需要鉴定,但有些是从民间征集的,也有警方移交的,或其它各种渠道,就需要鉴定,这都是由文物局系统的专家学者组成的文物鉴定委员会来给予鉴定或者评级。

现在各行各业都已经改革,很多法律法规都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变化一直在改进,但是民间文物这块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就基本上没动。这方面好像很难,以前的国家文物局刘局长在全国两会的部长通道上对媒体说,在他的任期内要适当开放民间文物市场和规范民间收藏,但直到他卸任,没任何改善。

这个行业表面繁荣,但实际上一年不如一年,很冷清了,甚至现在可以说是惨不忍睹,关门转行的人很多,主要原因是经济很不景气。文物古玩艺术品的黄金高峰期是2003到2013年,行里叫黄金十年,那个时期干这一行的,基本都发家了。

举个例子,西安那时候名家字画的收藏和交易很火爆,大量资金涌入,很多人跟风买名家字画,疯狂到批发。在书院门或者美院、国画院,人都是一大早排着队在画家家门口买画,买到一转手就能挣钱,而且一天一个价,大师大家们卖字画卖到盆满钵儿满,而且供不应求,画不出来甚至卖条子,二流三流书画家跟风也赚了不少,一夜之间西安城出现了许多富豪书画家。结果到14、15年字画价格就断崖式下跌,一位画人物画的大画家三个月就跌到了原价的十分之一,不少拥有画的收藏者捶胸顿足痛哭流涕。

那时候假货也很多,但是不影响这个行业轰轰烈烈的发展,早先依靠一些富豪企业家、大收藏家和官员们支撑流转。房地产崩盘、经济低迷、反腐风暴之下,这些人都焦头烂额,没心思,手里也没有闲钱消费收藏这些物件了。圈子里只剩下行内人内循环,这也导致有一半人已经转行,剩下一半人在苦苦挣扎。

自古以来,文物古玩艺术品的收藏是一个高雅行为,也是一个绿色经济。但现在就很难讲,而且一言难尽,当下人们的价值观扭曲了,很多人只看藏品的市场价格不看其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有些明清的物件比周秦贵,当代的东西比古代的贵,值多少钱成了大众共识,当然,这是当下人们的认知和整个时代意识的问题。

还有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国古代文物,为什么在国外火爆?国内凄凉?近年来国外拍卖市场上,中国文物异常火爆,而且价格屡创新高。这与国内文物市场的哀鸿遍野形成了冰火两重天。是国人们不欣赏文物不喜欢文物?这就又回到了刚才提到的,是当下的法规过于滞后,极大的制约了人们对收藏的爱好。

比如你在锄地时发现一个古币,一块秦砖汉瓦,你装兜里拿回家占为己有,就违法了,如果你去在古玩城或者网络交易平台上卖了,这就属于犯罪了。所以当下法规不但滞后也很模糊,“藏宝于民”是个伪命题,经不起推敲。

很多民间文物在国内没有了市场,被封杀,不值钱,于是出现了大量的文物走私出境,每年通过各种环节,流失海外的古代文物不计其数。传承中华文明,文物是最好的物质载体,收藏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的产物。但是当今,人们把收藏文物当作凶险的事情,避而远之。

解决文物流失这问题还是有一些方法的,国内很多有识之士也有共识。

比如,第一,国内开放允许流通,海关出入境卡紧管死。这样行业才能繁荣,流散于民间的文物具有了价值,才能更好的保护和传承,杜绝了流失现象。第二,文物交易登记纳税,可以设立一个机构,进行专门的鉴定和登记造册,如果买卖流通,那跟房屋和汽车交易一样,政府可以直接收税。第三,让更加专业的,懂行的去做管理和法规的制定,不能总是外行管内行。所以不能是一刀切堵死,而要合理疏通。

当然,我也知道,它有一个过程。但全国数千万收藏者还是期待这一天能早日到来。

编辑:汤加   来源:贞观公众号

古籍
始于2014年,古籍及艺术品收藏拍卖行业第一大号,数十万古董收藏家爱好者都在关注的掌中文史副刊,从古旧书趣味考古中解读新鲜历史观点,古玩、古董、书画、收藏、拍卖、国学、文化、历史、读书、苏富比、佳士得、嘉德、保利最新资讯等及时送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