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已被确认为NAFLD的两个主要高危因素。但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将甜饮料也列为伤害肝脏的罪魁祸首之一。
研究发现:高糖摄入与多达45种疾病的风险增加存在关联,具体涵盖以下几类:内分泌疾病共计18种;心血管疾病共涉及10种;癌症包括7种不同类型的癌症;其他疾病:涉及神经、牙齿、肝脏、骨骼及过敏等领域的10种疾病。
研究在细致排除了肥胖、年龄、性别以及其他生活习惯等一系列与脂肪肝紧密相关的干扰因素后,得出了以下结论:
相较于从不饮用含糖饮料的人群,每日从含糖饮料中摄入糖分达到或超过72克(男性)和50克(女性)的个体,其罹患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风险竟足足增加了60%。
进一步对不同种类的含糖饮料进行深入剖析后,一个令人惊讶的发现浮出水面:即便是代糖饮料(即含有人工甜味剂的饮品),也未能在这场健康考验中幸免于难。
具体而言,那些每日大量摄入代糖饮料的个体,其脂肪肝病的风险竟然飙升了约78%!
不仅限于脂肪肝,既往的研究还揭示了一个更为严峻的事实:含糖饮料的摄入会进一步加剧肝癌的风险!
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指出,与那些从不饮用或极少饮用含糖饮料的人群(即每月饮用含糖饮料的次数不超过3杯,且每杯容量约为355毫升)相比,每天至少喝1杯或更多含糖饮料的个体,其罹患肝癌的风险竟然增加了85%,同时因其他慢性肝病导致的死亡风险也上升了68%!
1.重塑大脑的奖励机制
我们可以尝试重新启动内心渴望的大脑奖励回路。例如,反复获取并细细品味新鲜食材;在情绪低落时,选择喜爱的运动而非含糖饮料来提振心情。通过不断重复这些行为,你将逐渐强化这一正向循环,进而改变大脑的奖励机制,助你逐步摆脱对糖的依赖。
2.防止情绪化进食
人在情绪波动时往往会渴望特定食物,尤其是高糖、高脂食品。若发现自己正通过进食来排解情绪,不妨先尝试其他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如阅读、跑步等。
3.采用渐进式减糖策略
我们可以逐步调整饮食习惯,从高糖食物过渡到低糖食物。比如,热爱咖啡的人士可以先从含糖、含奶的咖啡开始,然后逐渐减少糖分和奶量,最终适应纯咖啡的口感。
4.减少精制食品的摄入
选择低脂、高纤维、低血糖负荷且饱腹感强的碳水化合物食物,如粗粮、全麦面包、玉米和紫薯等。合理搭配膳食,确保蛋白质摄入充足,以减少饥饿感并提高基础代谢率。
学会阅读配料表,避免主动饮用含糖饮料,并尽量选择新鲜、低糖水果或含有天然甜味剂的产品来满足对甜味的喜好。
特别警示大家,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应避免过量饮用含糖饮料,最有益健康的饮品依然是白开水!
1.本文旨在分享交流,希望将健康知识传播给大家,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原始来源。
2.文中所提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切勿擅自使用,用药请务必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3.图片素材来源于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4.如有不当使用或内容异议,请联系我们,我们将迅速处理。
出诊地点:北京安定门中医医院
预约咨询:010-56420526
医院地址:北京市安定门内大街47号
地铁路线:地铁2号线安定门站下A口出,向南行50米路西
公交路线:104\108\113\124路至安定门。
温馨提示:医保定点单位、直接持卡就医,无需选择定点。
长按识别 咨询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