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剧痛叫“带状疱疹”,一旦感染终身携带。
一个周三的下午,安定门中医院哈毅主任的诊室里,55岁的刘阿姨忍不住向哈主任诉苦:“整个手臂麻的,背上、腋下起了一大片疹子,白天跟电击一样疼,晚上整夜睡不着”。
哈毅主任接诊后,经过详细检查和摸脉问诊,发现刘阿姨舌苔黄腻,脉象弦滑,结合患者的症状,判断刘阿姨属于湿热毒邪蕴结肌肤所致的带状疱疹。哈主任根据刘阿姨的病情,为其开具了清热解毒、利湿通络的中药方剂。并辅以针灸,调节气血流通,增强免疫力,缓解疼痛,促进带状疱疹的康复。
经过一段时间的中医治疗,刘阿姨的病情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水疱逐渐消退,疼痛也大大减轻。继续坚持治疗一段时间后,带状疱疹康复。
哈毅主任是“一代名医”著名中医皮外科专家哈锐川先生之孙,也是哈氏中医皮外科传人,先后师从于现代中医皮肤科奠基人赵炳南教授、清代御医之后房芝萱教授、北京中医学会皮外科学会主任委员王玉章教授、国医大师陈彤云教授等中医学家。
哈毅主任从事皮外科疑难疾病诊疗四十余年,对于皮外科顽固性疾病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
哈毅主任介绍:带状疱疹又被称为“蛇缠腰”,这个疾病如蛇般狡猾,容易误诊。
发生在腹部的带状疱疹疼痛容易误认为胆结石/胆囊炎/阑尾炎等,发生在胸部的带状疱疹疼痛容易被误认为是心绞痛;当皮损不明显不典型的时候,患者可能未引起足够重视,容易误以为是普通的皮肤疾病、虫咬皮炎等。
从中医角度来看,带状疱疹为情志内伤,肝气郁结,化火蕴积于肝经,平时潜藏不发,一旦机体不胜风、火、湿、毒而发水痘、皮疹;皮肤症状消失后,部分患者会继发神经痛的症状,经久不愈。
1.疼痛
带状疱疹在发病初期,患者常常会感到疼痛,这种疼痛可能是刺痛、灼痛、跳痛等,疼痛程度因人而异。有的人可能只是轻微的不适,而有的人则会感到剧烈的疼痛,甚至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睡眠。
疼痛通常出现在身体的一侧,常见于胸部、腰部、腹部、头部等部位。这是因为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病毒会沿着神经分布的区域侵袭,导致神经炎症和疼痛。
哈主任表示,曾经接诊过一位患者,最初感到胸部一侧隐隐作痛,以为是不小心撞伤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疼痛越来越剧烈,且出现了红斑和水疱,这才意识到可能是带状疱疹。
2.皮肤异常
在疼痛出现后不久,患者的皮肤上可能会出现红斑。这些红斑通常是局部的,颜色鲜红,边界不清晰。红斑的出现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
随后,红斑上会逐渐出现水疱。水疱大小不一,呈透明状,里面充满了液体。水疱通常会成群出现,沿着神经分布的区域排列成带状。
如果不及时治疗,水疱可能会破裂、糜烂,甚至继发感染,导致病情加重。
3. 发热
部分患者在带状疱疹发病初期可能会出现发热的症状。发热的程度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但也有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高热。
4. 乏力
患者还可能会感到乏力、疲倦,没有精神。这是因为身体在抵抗病毒感染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能量。
带状疱疹,不只是中老年人的困扰,这 3 类人要格外注意。
1.50岁以上中老年人
实际上,任何年龄的人都可能会患带状疱疹,但50岁以上为带状疱疹高发人群,年龄越大越容易患带状疱疹,病情也更严重。
因为年龄越大,身体对病毒的抵抗力越差,据统计,99.5% 50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体内潜伏着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2.免疫力差的人
其实,被带状疱疹“盯上”的人共同特点都是:抵抗力变差,免疫力低。
现在带状疱疹发病率越来越年轻化,这跟当下的年轻人大多都处于亚健康状态有关,熬夜、暴饮暴食、少运动等都会让人们的身体免疫力下降。
3.慢性病患者
糖尿病、慢性肾病、心血管疾病、慢阻肺、类风湿关节炎等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不论什么年龄段,得带状疱疹的风险都会增加。
预防带状疱疹,我们首先要提高机体免疫力:可以通过适当运动,规范作息习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休息等方式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以减少带状疱疹的发生。
此外, 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是预防带状疱疹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
建议针对50岁以上人群,应该尽早接种带状疱疹疫苗,从而远离带状疱疹的危害。
出诊地点:北京安定门中医医院
预约咨询:010-56420526
医院地址:北京市安定门内大街47号
地铁路线:地铁2号线安定门站下A口出,向南行50米路西
公交路线:104\108\113\124路至安定门。
温馨提示:医保定点单位、直接持卡就医,无需选择定点。
长按识别 咨询挂号
更 多 专 家 介 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