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郭朝晖、徐锐团队EST|矿区水系沉积物中由光电子协助的微生物砷酸盐还原新机制

文摘   2024-11-27 08:20   北京  

文章信息

第一作者郭朝晖 教授

通讯作者:徐锐 副教授
通讯单位:中南大学

https://doi.org/10.1021/acs.est.4c09647

亮点

• 证实了矿区水系沉积物中存在广泛的光敏性DOM。

• 证实了光电子可以被沉积物土著微生物捕获用于As(V)还原。

• 分析了主要功能菌群的捕光、光电子传递、砷还原、金属抗性等关键代谢机制。

• 提出了微生物光电As(V)还原(PEAsR)的概念模型。

研究进展

砷(As)在矿区沉积物中的积累主要通过降雨和地表径流从矿物和尾矿中释放并迁移。砷酸盐(As(V))和亚砷酸盐(As(III)是两种主要赋存形态,在富砷且缺氧的沉积物中,As(V)的微生物还原是增加砷毒性和迁移性的重要驱动力。微生物As(V)还原途径主要由呼吸型As(V)还原酶ArrA和解毒型As(V)还原酶ArsC介导。支撑这一过程的电子供体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化能异养呼吸,或者硫化物、氨等还原态无机化合物的化能自养呼吸。近期研究表明,天然光敏剂在阳光下能产生大量光电子,不仅能支持非光合微生物的生长,还可驱动多种物质的微生物还原(如CO、CO2、硝酸盐等)。这是一种不同于化能营养和光能营养的新型微生物光电营养类型,使非光合微生物能够利用光电子作为额外的还原力,为工程应用和环境修复带来新见解。沉积物中丰富的溶解性有机质(DOM)具有广泛的光化学特征,使其可能作为一种替代光敏剂。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光敏性DOM在As(V)微生物还原中的作用。此外,光敏剂与电子受体之间的光电子转移效率极低(<2‰),因此早期研究主要通过将导电材料(例如半导体矿物)与模式细菌结合的人工杂化系统来提高实验中的电子转移效率。然而这些杂化系统并不能有效代表自然环境,加之许多光敏材料的高毒性也是不得不考虑的负面因素。因此,沉积物中由土著微生物通过光敏性DOM有效介导的As(V)还原过程仍需探索。

基于以上考虑,本研究假设光敏性DOM产生的光电子可能刺激土著非光合微生物进行As(V)原位。实验包括(1)通过批次微宇宙培养实验探讨光敏性DOM和光照对微生物As(V)还原的联合效应;(2)通过双室电化学微宇宙确认光电极产生的光电子向生物阴极传递并用于As(V)还原;(3)通过qPCR和宏基因组分箱明确参与光电As(V)还原的特定微生物及其代谢机制。结果报道了由光敏性DOM和非光合微生物驱动的光电As(V)还原新途径,突显了DOM作为光敏剂促进砷迁移的新作用。

主要结果

光照和光敏性DOM共同增强了微生物As(V)还(图1):在连续4个周期的微宇宙培养中通过测定As(V)和As(III)变化曲线,发现当缺乏光敏性DOM、光照或灭菌处理的系统中As(V)还原率低(约7%)。相比之下,光敏性DOM和光照的组合则显著提高了As(V)的还原率至15%。

从光敏性DOM到As(V)还原微生物之间的光电子传递链证据图2通过双室电化学实验证实了光敏性DOM在阳极光照下生成了光电流(0.7 μA/cm2),光电子作为唯一电子源实现了生物阴极的微生物As(V)还原。该光电传递效率与光敏性DOM(电子供体)浓度、As(V)(电子受体)浓度和光强成正比。

微生物对光电As(V)还原的响应(图3、图4):定量PCR分析显示在PEAsR系统中As(V)还原基因(arrAarsC)显著增加12到273倍,表明光敏性DOM增强了As(V)的生物还原而非光电化学还原。16S rRNA测序表明,CupriavidusSphingopyxisMycobacteriumBradyrhizobium等非光合微生物在PEAsR系统中被显著富集,它们可能通过捕获光电子实现As(V)还原。相比之下,传统的光合微生物仅在无光敏性DOM组显著富集,表明光电子主要用于支持As(V)还原而非支持光合微生物生长。 

微生物光电As(V)还原潜在机制(图5):宏基因组分箱组装了CupriavidusSphingopyxisMycobacteriumBradyrhizobium等PEAsR敏感菌群的基因组草图(MAGs),分析发现它们含有大量的砷还原酶ArrA/ArsC编码基因、DMSO还原酶家族编码基因以及细胞色素c编码基因,可能共同在捕获光电子与还原As(V)的过程中行使了重要作用。 

微生物光电As(V)还原(PEAsR)的概念模型(图6):本研究提出了基于光敏性DOM的微生物光电As(V)还原新途径概念模型,表明自然存在的DOM可作为光敏剂,在光照下产生光电子,支持非光合微生物对As(V)的还原。该过程可能增加采矿区沉积物中As的迁移性和毒性,揭示了光电子在环境重金属循环中的重要性。

小结

微生物光电As(V)还原(PEAsR)途径揭示了光电子与非光合As(V)还原菌的密切关系,拓展了我们对微生物光电子营养的理解,表明As(V)可作为非光合微生物的光电子受体。自然地,其他变价金属如Sb(V)、V(V)、Cr(VI)也可能成为微生物光电子营养还原的潜在对象。这些发现为矿区沉积物中金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机制提供了新见解。

作者介绍

曹杰,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围绕有色矿区重金属迁移转化机制和污染暴露等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参与中央高校研究创新项目、中央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地下水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课题,已在Environ. Sci. TechnolEnviron. Pollut等环境/地学领域知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篇。
郭朝晖,中南大学二级教授、冶金与环境学院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场地土壤-地下水重金属污染形成机制与源解析、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固废资源化及其功能材料研发相关工作。

通讯邮箱:zhguo@csu.edu.cn

徐锐,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特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围绕环境生物技术、矿区逆境微生物组学、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等方面开展研究。
通讯邮箱:xurui7@csu.edu.cn
投稿、转载、合作、申请入群可在后台留言(备注:姓名+微信号)或发邮件至sthjkx1@163.com
【点击下方超链接阅读16个栏目推文】 
1.【直播】9.【院士】
2.【视频10.【综述】
3.【健康&毒理11.【写作】
4.【12.【Nature】
5.【13.【Science
6.【14.【WR
7.【固废15.【EST
8.【生态】16.【JHM

水处理文献速递
分享水处理相关的前沿科学成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