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饮用水中 PFAS 浓度的因素:对人类暴露的影响

文摘   2024-11-20 08:10   江苏  

点击名片 关注我们



图1 PFAS在日常中的实际应用

来源 Sundance News

PFAS,全称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是一类非天然的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因其具有极高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能够在环境中长期存留,几乎无法被降解

这种“永久化学物质”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食品包装、地毯窗帘,到汽车零件和航空航天材料,几乎无处不在。饮用水成为 PFAS 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

更令人担忧的是,PFAS 可以轻易进入人体,但一旦进入,几乎无法被代谢和清除,对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图2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癌症流行病学与遗传学部门的研究报告

此前,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癌症流行病学与遗传学部门指出,PFAS 可能增加多种癌症的风险,包括肾癌、睾丸癌、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非霍奇金淋巴瘤、甲状腺癌和儿童白血病。不仅如此,美国癌症协会的研究报告表明,PFAS 已无处不在,几乎每个人的血液中都能检测到 PFAS 的存在。

那么,面对这种潜在威胁,我们该如何应对?中国饮用水中PFAS的浓度是多少?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饮用水中 PFAS 的摄入风险

图3 论文截图

10月17日,南方科技大学郑一教授与英国伯明翰大学 Stuart Harrad 教授团队在ACS ES&T Water期刊上共同发表了题为“Factors Influencing Concentrations of PFAS in Drinking Water: Implications for Human Exposur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分析了来自英国和中国的自来水及瓶装水中十种 PFAS 的浓度,并证实通过煮沸、活性炭过滤等方法,可以有效降低 PFAS 的摄入风险


1


瓶装水PFAS风险


图4 世界各地的瓶装水样本中十种PFAS的浓度分布情况

研究发现,在所有检测的样品中,PFOS 和 PFOA 是最常被检出的两种物质,它们在瓶装水样本中的检出率超过 99%。值得庆幸的是,中国瓶装水中的 PFAS 浓度远低于饮用水安全标准,且明显低于美国和欧洲国家的水平。


2


自来水PFAS风险


图5 中国与英国自来水和瓶装水中的 PFAS 浓度

研究发现,中国和英国的自来水中PFAS的浓度存在显著差异,中国的自来水中PFAS的浓度显著高于英国。不仅如此,中国自来水中的PFOS浓度虽未超出《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的上限,但已经超过了美国环保局规定的最大污染物浓度。

如何减少自来水中的PFAS风险?


图6 不同方式处理前后的PFAS浓度变化

研究显示,三种常见的方法——煮沸活性炭过滤以及煮沸+活性炭组合,均能有效降低自来水中的 PFAS。具体结果如下:单纯煮沸能够去除最多 86% 的 PFAS;使用活性炭过滤的去除率在 81% 到 96% 之间;而将煮沸和活性炭过滤结合使用,效果最佳,最高可实现 99.6% 的 PFAS 去除率。

见研知行 你我同行

PFAS 的广泛存在及其对健康的潜在威胁提醒我们,采取有效的水处理措施是减少 PFAS 暴露的重要途径。尽管中国瓶装水的 PFAS 水平低于欧美国家,但自来水中的 PFAS 浓度仍值得关注。通过煮沸和活性炭过滤等简单的水处理方法,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效降低 PFAS 的摄入风险

往期推荐
    美文赏析
【美文赏析】上海交通大学罗金明副教授团队最新EST综述:通过氟-氟相互作用理解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质的选择性去除
【美文赏析】南京大学毛亮教授与吉林大学孟醒副教授团队最新ES&T:金属离子对MXene膜的影响——钛空位的关键作用
科研进展
【科研进展】New-MIT课题组在ES&T发表封面论文:布洛芬负载的碳纳米管电活性膜高效电过滤合成过氧化氢
【科研进展】NewMIT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期进展交流会顺利召开
研究访谈
【研究访谈】光/电催化废水处理及能源回收领域前沿探索与思考——采访中科院生态中心助理研究员古振澳博士
【研究访谈】新机制的背后,是这样的故事——专访同济大学王力教授
科研资讯
【科研资讯】水利部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治理”重点专项2024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科研资讯】2025年环境与纺织工程学部院士增选高校候选人名单!
研途锦囊
【研途锦囊】如何正确撰写Nature的摘要段落?
【研途锦囊】Nature重磅发布:ChatGPT在科研中的最佳应用指南
前沿视角
前沿视角上海交通大学潘奕陶与马玉欣副教授团队WR:陆地输入和海洋过程对东海内陆架传统和新兴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存在和输送的调控
【前沿视角】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王寅副教授团队JHM:使用硅烷化粘土去除全氟烷基酸和前体——高效吸附和增强再利用


投稿投稿、合作、转载,请添加小编微信15764307014,欢迎大家与NewMIT公众号联系!
声明:文字内容由本公众号搜集、编辑、整理,仅用于学术交流,无商业用途;因学识有限,难免有所疏漏和谬误,恳请批评指正!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后台或发送邮件们会及时解决!
邮箱:schlaf@126.com

水处理文献速递
分享水处理相关的前沿科学成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