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铁论》是西汉桓宽所著的一部政论性散文集,原为汉昭帝时期盐铁会议的文献,后经桓宽整理而成。
该书详细记录了西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召开的“盐铁会议”,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规模较大的关于国家大政方针的辩论会。
会议的主要议题包括盐铁专营、酒类专卖和平准均输等财经政策,以及对匈奴的外交策略等问题。
此次辩论中流传下来不少名句,现在读来依旧醍醐灌顶,深受启发。
#01
富在术数,不在劳身
利在势局,不在力耕
力耕一亩田,不如谋一策。
单纯的勤劳并不能保证成功,智慧和策略的运用才是关键。
这意味着要对市场趋势有敏锐的洞察力,对政策变化有前瞻性的预判,对技术发展有深刻的理解。
这些能力,往往比体力劳动更能决定一个人的财富上限。
正如电视剧《天道》中所说:“没有通天手段,哪来家财万贯?”
别让行动上的勤奋,掩盖思想上的懒惰;别让低效努力,毁掉你的意志。
#02
事辍者无功,耕怠者无获也
做事半途而废的人不会取得成功,在耕作中懈怠偷懒的人也不会有任何收获。
无论做什么,都要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
人生最遗憾的事不是“我不行”,而是“我本可以”。
在这个时代,我们不缺开始的勇气,缺的是坚持到底的决心。
认准目标,坚持下去,就能推动自己的人生慢慢向前!
#03
偷安者后危,虑近者忧迩
苟且偷安,虽能带来短暂的安宁,却埋下了未来的隐患。
如同建在沙土上的房子,外表光鲜,实则危机四伏。
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
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都不能只顾眼前,而要着眼未来,防患于未然。
个人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企业需要不断创新、调整战略,以保持竞争力;
国家需要深谋远虑、布局未来,以确保长治久安。
凡事提前做准备,不仅是智慧,更是生存的必要条件。
#04
多见者博,多闻者智
拒谏者塞,专己者孤
一个人的知识和智慧来自于广泛的见闻和学习。
见得多,知识就会广博;听得多,头脑就会智慧。
拒绝接受忠告的人,视听会变得闭塞,难以了解真实情况,必然会导致决策失误。
而独断专行的人,往往因为缺乏集体支持,最终只能孤立无援。
#05
治大者不可以烦,烦则乱
治小者不可以怠,怠则废
治大国如烹小鲜。
处理大事情时不可以过于复杂,复杂了就会出现错误;而处理小事情则不可以松懈随意,松懈随意就失去解决的意义。
大到国家治理,小到企业管理,都需要遵循这一原则。
若政策繁琐,导致执行不力,社会必然混乱;
若对小事敷衍了事,细节之处出问题,大事也会随之荒废,影响长远发展。
#06
不以穷变节,不以贱易志
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内心的信念和操守应始终保持不变。
太多人在追求物质利益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原则和底线,变得唯利是图、见利忘义。
最终众叛亲离,无人问津。
而那些能够坚守初心的人,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
#07
燕雀不知天地之高也
坎井之蛙不知江海之大
燕雀栖息于屋宇栋梁之间,不知天高地厚;而井中之蛙,长久生活在狭小的井底,不知江海辽阔。
燕雀和井蛙的局限,正是对我们的一种警示。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应努力跳出自己的舒适区,不断学习和探索,方能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这个世界。
#08
高而勿矜,劳而不伐
位尊而行恭,功大而理顺
无论地位多高,都不应骄傲自满。
居功自傲、目空一切的人,大多没有落得好下场。
努力工作、默默奉献是值得赞扬的。
不夸耀自己的功劳,反而更能体现一个人的高尚品质。
以谦恭的心态,保持进取的精神,未来的路才会越走越宽。
#09
衣缺不补,则日以甚
防漏不塞,则日益滋
衣服破了个小洞,如果不及时缝补,破洞就会越来越大,最终导致整件衣服无法再穿;
河堤上出现的小漏洞,如果不及时堵塞,漏洞就会越来越大,最终导致河堤决口,泛滥成灾。
对待任何问题都不能掉以轻心,必须防微杜渐,及时处理,避免问题扩大化。
同时,还要有未雨绸缪的意识,凡事先一步,才能有“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淡定。
#10
言之非难,行之为难
空谈和拖延,是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弱点。
大多数人往往喜欢高谈阔论,却不愿意付诸行动。
殊不知,每一项事业,不论大小,都是一点一滴干出来的。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这是永恒不变的道理。
追求目标,最怕的就是只说不做,眼高手低。
这样,再美好的梦想和计划也只是空中楼阁,无法变成现实。
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行稳致远。
延伸阅读
❤点个关注,防止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