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心录》是北宋时期隐逸诗人林逋所著的一部修身养性之作。
该书集结了林逋的思想精华,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传达了作者对于个人修养、为人处世等方面的见解和主张。
书中的许多言论精妙至极,直指人心,好比陈年佳酿,历久弥新,至今读来依旧觉得字字珠玑,发人深省。
#01
耳不闻人之非
目不视人之短
口不言人之过
耳朵不去探听别人的错处,眼睛不去盯着别人的短处,嘴巴不议论别人的过失。
这不仅会消耗自己的精力,还可能损害与他人的关系。
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错,我们不能抓住别人的过失不放,更不要随意地批评和指责。
不妨保持一颗平和、宽容的心,学会倾听、欣赏和宽容。
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无谓的争端,还能维护自己的清誉。
#02
为善易,避为善之名难
不犯人易,犯而不校难
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了好事而不图名利。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多少人行善仅为虚名?
古人云:“善欲人见,不是真善。”
真正的善行,是内心的自然流露,如同春夜细雨,润物无声。
不侵犯他人,是为人的基本准则。
然而,当被侵犯时,能够不计较、不报复,才是修养的体现。
这需要极大的胸怀和智慧。
当然,宽容不是无原则的退让,而是用智慧化解仇恨,用善意温暖世界。
#03
心不清则无以见道
志不确则无以立功
一个人如果内心充满了各种欲望和杂念,就无法保持清醒和理智,更无法洞察事物的本质和真理。
《大学》中有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只有内心清净,才能达到静、安、虑的境界,从而有所得。
同样,一个人如果缺乏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意志,就会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乱撞,无法取得任何成就。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前行的人,哪怕身处逆境,哪怕面临深渊,总能行稳致远,任何困难也无法阻挡。
#04
责人者不全交
自恕者不改过
总是责备别人的人难以维持友谊,而总是原谅自己过失的人永远无法改正错误。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过于苛求他人的人,最终会失去朋友,变成孤家寡人。
要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不要总是指责别人的不足,而应该更多地看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同时,也要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不要害怕承认和改正。
#05
自满者败,自矜者愚,自贼者害
骄傲自满、自以为是之人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忽视了不足,最终导致失败。
喜欢炫耀自己的人盲目自大,没有自知之明,很容易成为众矢之,沦为舞台上的小丑。
自我伤害的人缺乏自我控制力,容易受到情绪的左右,做出错误的选择。
古人云:“君子以不争为争”,真正的强者不是那些自满、自矜、自贼的人,而是那些能够克服自身弱点、不断进步的人。
#06
如今休去便休去
若觅了时了无时
如果现在能够停下来休息,那就立刻停下来;如果总是等待一个完美时机再休息,那么这样的时机永远也不会到来。
生命无常,世事无尽,如果我们总是执着于追求,不肯放下,那么内心的烦恼和痛苦就会不断累积。
罗翔老师说过:“大部分的人无法发现自己心中有无尽的宝藏,那是圆满而无所欠缺的。”
只有放下妄求的心,才能真正体验到内心的平静。
#07
常有小不快事,是好消息
若事事称心,即有大不称心者在其后
知此理可免怨尤
人生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小事,这是好兆头,可以避免重大的祸事发生。
假如每件事都称心如意,那么必然会在以后遇到重大的挫折。
明白这个道理,就不会怨天尤人。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小不快事”往往是生活的预警,它告诉我们,当一切过于顺利时,可能隐藏着更大的风险。
因此,面对生活中的小挫折,我们不必过于沮丧,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就能活得更加坦然和自在。
#08
恕者推己以及人
不执己以量人
一个人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而不是整天苛求别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我们不能强求别人按照我们的标准来生活。
该尊重他人的选择,即使你并不完全认同。
执着于自己的标准只会让我们更加固执和狭隘,而宽容和开放的心态则能够让我们更加自由和快乐。
#09
能知足者,天不能贫
能无求者,天不能贱
一个能够满足于现状,不贪图更多的人,上天也无法使他贫穷。
“知足”并不是指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而是指对生活有合理的期望和满足感。
老子说:“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心态平和,自然能够吸引更多的正能量,从而避免贫穷。
同样,一个不贪求的人,上天也无法使他卑贱。
无求者不贪图名利,不攀比,不会做出谄媚、巴结的行为,自然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
#10
人胜我无害,彼无蓄怨之心
我胜人非福,恐有不测之祸
当别人胜过我时,对我并无害处,因为他们不会在心中积下对我的怨恨;
而我胜过别人时,不见得是福气,因为心胸狭窄的人可能会给我带来难以预测的灾祸。
与其与他人争强斗胜,不如以自己为对手,不断充实自己,这样既能避免是非恩怨,还能不断进步。
真正的胜利不是战胜他人,而是战胜自己。
延伸阅读
❤点个关注,防止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