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经》中说,能忍之人,则万事可成!

文摘   2024-11-09 07:40   江苏  

自古以来,忍都是世间最难的修行。

儒家的内圣、道家的守柔、佛家的慈悲皆是“忍”的表现。

忍,不是不敢为,而是不乱为。

所以苏轼说:“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元代学者吴亮和许名奎曾共同编撰了一部关于“忍”的著作:《忍经》。

该书汇集了历代名人有关“忍”的言论、历史上隐忍谦让、忠厚宽恕的人物和事例,旨在告诉世人“忍百忍者,百福之源”。

学习《忍经》,我们可以学会如何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避免因一时冲动而做出错误的决定。


#01

能忍辱者,必能立天下之事


忍辱,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格局。

它不是简单的忍受,而是在逆境中保持冷静,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忍辱者,心中有大志,眼中有远方。他们知道,一时的屈辱不过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

这种忍耐,不是屈服,而是一种超越,一种对自我的磨砺。

那些因为一时之气而断送前程的人,缺乏的正是这种忍辱的智慧。

而能够忍辱负重的人,往往能够在困境中找到出路,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02

养气之学,戒乎躁急


戒急用忍,不仅是修身的秘诀,更是处世的哲学。

古人云:“觇其平生,岂能容物”,一个不能控制自己急躁情绪的人,很难有一颗包容的心。

“养气”的学问,在于教会我们如何控制情绪,保持冷静,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的矛盾冲突。

晋人王述因夹不住鸡蛋而怒摔于地,三国王思因蝇扰而弃笔拔剑,唐皇甫湜因子误抄诗而自咬流血……急躁之人的极端行为,不仅无益于解决问题,反而会使事态恶化。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忍耐,用理性去分析问题,而不是被情绪左右。


#03

不善加己,直为受之


“不善加己”,意味着外界的不公和伤害;“直为受之”,则是一种坦然和豁达。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不公无处不在。

有人天生富贵,有人却生来贫困;有人不劳而获,有人劳而不获。

面对这些,我们可以选择抱怨,可以选择逃避,但最终都无济于事。

真正的强者,是在认识到生活的不公后,依然选择直面和承受,用行动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04

识盛衰之有时,则不敢行侮以贾怨

知彼我之不敌,则不取抗侮而构难


在人生路上,忍耐与谦逊是行走江湖的护身符。

在盛时,不骄不躁,保持谦逊,方能长久;

在衰时,不怨天尤人,忍耐待时,方能转危为安。

与人交往,当学会审时度势,避免无谓的挑衅和侮辱,以免招致不必要的怨恨和冲突。


#05

不以害人,则必自害

不如忍耐,徐观胜败


不要试图通过伤害他人来解决问题,因为这样做最终只会反噬自身。

相反,我们应该学会忍耐,冷静观察事情的发展,等待胜利的到来。

“名誉自屈辱中彰”,名誉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成就,而是在逆境中磨砺而出的成果。


#06

富侮贫,贵侮贱,强侮弱,恶侮善

壮侮老,勇侮懦,邪侮正,众侮寡

世之常情,人之通患。


在金钱与地位的诱惑下,人性中的自私、贪婪、傲慢被放大,而同情、谦卑、正义则被遗忘。

社会的进步不应以牺牲弱者为代价,人性的光辉不应被贪婪与自私所遮蔽。

“德量自隐忍中大”,真正的德行与气度,是在逆境中保持忍耐与宽容,是在不公面前坚守正义与善良。

在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考验下,我们当以此为鉴,坚守内心的道德准则,用行动诠释人性的光辉。


#07

齿刚则折,舌柔则存

柔必胜刚,弱必胜强

好斗必伤,好勇必亡

百行之本,忍之为上


古人云:小不忍则乱大谋。

学会忍耐才能成就事业,盲目的斗争和无畏的勇气往往导致失败。

硬碰硬往往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

适时的退让能够缓和紧张的气氛,为双方提供更多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空间。

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

这种以柔克刚的智慧,使我们在社会中更加游刃有余,面临厄运泰然自若,面对毁誉不卑不亢。

延伸阅读

奇书《韬晦术》:最高明的处事方式是学会藏

道家奇书《坐忘论》,修身养性,经典必读!

药王孙思邈养生奇文《福寿论》,说透人生祸福夭寿

药王孙思邈《养生百字铭》:最顶级的养生是养心


❤点个关注,防止迷路❤

池鱼碎笔
为中华文化之崛起而努力读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