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
在民间传说中,刘伯温被塑造成一位卧龙式的传奇人物,他不仅武略文韬,而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通。
根据《明史》记载,刘伯温提出的“时务十八策”为明军战斗力的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被朱元璋评价为“学贯天人,资兼文武;其气刚正,其才宏博”。
不仅仅在军事策略,刘伯温诗文成就也是极高,与宋濂、高启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在他生前留下了2首极富哲理的诗作,一首洞见人生真谛,一首点醒朱元璋,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Vol.1
人生无百岁,百岁复如何?
古来英雄士,各已归山河。
生命是有限的,没有人能够活到一百岁,即使真的有人做到了,那又如何呢?
一个残酷的现实是:无论我们如何努力,时间的流逝都是不可逆转的。
生命的沙漏一旦开始计时,就注定会流尽最后一粒沙。
这不仅是对生命无常的深刻体悟,也是对每个人存在的终极拷问。
历史上的英雄豪杰,无论他们曾经多么辉煌,最终都难逃一死,归于尘土。
英雄并非超脱于自然法则之外,他们的生命同样有限,他们的死亡同样不可避免。
这种无奈不仅是对个体命运的感慨,也是对整个人类历史的沉思。
英雄也好,凡人也罢,在时间的长河中,都不过是匆匆过客。
然而,正是这种对生命短暂的直面和对人生无奈的接受,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其长度,而在于其深度和广度。
我们或许平凡,但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以自己的方式,追求和实现生命的价值。
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生活,去创造,去爱,去感受,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绽放出无限的光芒。
Vol.2
大千世界正茫茫,
何必收拾一袋藏?
古来多少英雄辈,
得道多助失道亡。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朱元璋晚年对功臣的猜忌与清洗。
权力的游戏总是残酷的,朱元璋为了确保大明江山稳固,开始对那些曾与他并肩作战的功臣们举起了屠刀。
看到这一切的刘伯温及时抽身隐退,并留下这首诗委婉地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
世界如此之大,何须对我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人耿耿于怀?
历史上的英雄们,之所以能够成就伟业,是因为他们顺应了民心,得到了人民的支持;而那些失道者,最终都走向了灭亡。
刘伯温在这里巧妙地提醒朱元璋,一个英明的君主,应当懂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不应对自己的功臣过于苛刻,否则只会失去人心,导致政权的不稳定。
朱元璋看到这首诗后,理解了刘伯温的意图,感慨万分。
随后便打道回府,中止了对于刘伯温的“追杀行动”,使得刘伯温逃过一劫。
按照现在话来说,无论是企业经营还是个人发展,顺应道德和人心,才能获得他人的支持和帮助,从而取得成功。
反之,如果背离道德,失去人心,即使一时得势,最终也难以长久。这一点在商业伦理、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尤为重要。
在信息爆炸、价值多元的时代,我们常常被个人的得失所困扰,忽略了更广阔的世界和长远的未来。
刘伯温的诗句就是在提醒我们,从狭隘的自我中跳脱出来,拥抱更广阔的视野。
我们应当学会放下那些微不足道的个人利益,追求更有意义的事业。
放下小我,方能成就大我,这是一种超脱的智慧,也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必备心态。
延伸阅读
❤点个关注,防止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