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干货 | 掌骨与指骨骨折的穿针治疗,这样做更完美!

学术   健康   2024-10-13 17:01   北京  


掌骨与指骨骨折是上肢常见骨折。手部解剖复杂,掌、指骨周围包绕神经、血管和肌腱等重要结构。掌、指骨骨折复位不理想或固定方式选择不当将显著影响手部的功能及外观。掌骨和指骨骨折治疗的基本原则是:骨折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尽量减少手术创伤;骨折端充分固定以确保骨折愈合及早期功能锻炼;术后抬高患肢减轻水肿。


掌、指骨骨折的治疗方式多样,包括闭合复位外固定、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髓内针固定、微型外固定器固定、弹性牵引固定以及切开复位内固定等。治疗方式的选择依据多种因素,包括病人因素,如年龄、是否患有慢性疾病、经济条件、依从性及治疗动机等;骨折因素,如骨折的部位、类型、移位、稳定性和软组织损伤情况等;治疗因素,如医生对该骨折的认识、治疗干预的时机、软组织的处理、骨折复位、术式的选择、内固定物的选择等。


穿针固定是手部骨折重要的治疗方式,常用的穿针固定方法包括:克氏(Kirschner)针、经皮髓内针、经皮弹性牵引和微型外固定器。穿针固定方式的优点:手术创伤小,避免了骨膜的进一步损伤;保留了骨折碎块的血运;避免扩大损伤区域;减少了术后与周围软组织的明显粘连;避免二次手术。本文将就掌骨与指骨的解剖和穿针要点进行详细介绍。

PART.01

掌骨的解剖和穿针治疗要点

1.掌骨头骨折

掌骨头表面覆盖关节软骨,该型骨折为关节内骨折,治疗要点是骨折的解剖复位。首先试行闭合复位,巾钳临时固定,若透视骨折复位满意,即可进行克氏针的经皮固定。通常屈曲掌指关节30°,用两枚1.0mm克氏针,交叉固定掌骨头骨折,将针尾留置皮外。若闭合复位不满意,关节面台阶大于1mm,则需要进行切开复位。取掌指关节背侧弧形皮肤切口,切开矢状束,牵开伸肌腱,切开关节囊后暴露掌骨头,直视下复位,两枚1.0mm克氏针固定。


2.掌骨颈骨折

掌骨头颈部为松质骨,骨折后掌侧骨质嵌插,多存在明显的背侧成角,且手法复位困难。当第2、3掌骨颈骨折背侧成角<15°,第4、5掌骨颈骨折背侧成角<30°时,手部的功能和外观影响小,可直接行外固定。若背侧成角大于上述标准,且手法复位不能纠正者,需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以掌骨颈为中心取背侧弧形切口,牵开伸指肌腱,暴露骨折端。直视下撬拨复位后,两枚1.0mm克氏针交叉固定。进针部位选择掌骨髁部掌指关节侧副韧带起点,该处进针对于伸肌腱及关节面影响小,有利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另一种常用的穿针固定方式为髓内针固定。在掌骨基底背侧做1cm皮肤切口,逐层切开,牵开伸肌腱,暴露掌骨基底,用直径2.5mm的克氏针钻开掌骨髓腔。通常选择直径2.0mm的克氏针作为髓内针,克氏针距钝头末端1.0cm处预弯15°。将克氏针另一端折弯成弧形,便于把持。髓内针于开髓处置入掌骨髓腔,透视下当髓内针钝头接近骨折处时,将骨折闭合复位,继续推进髓内针通过骨折端,直至掌骨头下。透视确定骨折复位及髓内针位置满意后,剪除针尾,仅在骨皮质外存留5mm,并将针尾置于皮下。


3.掌骨干骨折

掌骨干骨折后,由于手内肌和手部外在肌腱的牵拉,常导致骨折端畸形。常见的畸形包括短缩畸形、成角畸形和旋转畸形。有研究表明,掌骨每短缩2mm,将导致手指伸直受限7°。但通常情况下,掌骨间韧带能够防止掌骨短缩超过3~4mm。当掌骨骨折出现明显的背侧成角时,一方面会影响手部外观,另一方面将导致握力下降。有研究表明,当掌骨背侧成角>30°,由于手内肌的短缩和张力降低,导致握力成比例下降。掌骨骨折旋转畸形必须纠正,轻度的骨折端旋转即可出现握拳时明显的手指交叉畸形。


4.掌骨基底骨折


(1)第1掌骨基底骨折:

第1腕掌关节为鞍状关节,以适合拇指进行多方向的灵活运动。该关节周围有数条韧带维持第1腕掌关节的稳定性,包括前斜韧带深部、前斜韧带浅部、桡背侧韧带、掌骨间韧带掌侧部、掌骨间韧带背侧部、腕横韧带。


前斜韧带深部强韧,是维持腕掌关节稳定性的关键结构。当第1掌骨基底骨折累及关节面时,前斜韧带固定的掌尺侧骨折块常常无明显移位,而第1掌骨的其他部分则向桡背侧移位。这种涉及掌骨基底关节面的关节内骨折称为Bennett骨折

该型骨折复位容易,通过向远端牵拉并外展拇指容易复位,但稳定性差,固定困难。因此,需要辅以穿针固定,以维持骨折复位。骨折闭合复位后,一枚1.0mm克氏针从第1掌骨桡背侧进针,固定骨折端;另一枚1.0mm克氏针固定第1腕掌关节。除克氏针外,微型外固定器也是第1掌骨基底骨折常用的穿针固定方法。分别在第1掌骨干部和大多角骨置入两枚螺钉,闭合复位后,外固定器通过固定螺钉从而牢固的维持第1掌骨基底骨折的复位。若闭合复位位置不满意,关节面台阶>1mm,需行切开复位。取第1腕掌关节桡侧正中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向背侧掀起皮瓣,将拇短伸肌腱牵向尺侧,暴露第1腕掌关节背侧关节囊。切开关节囊,暴露第1掌骨基底。由于骨折块位于掌尺侧,因此骨折端显露较为困难。将骨折端和关节面复位后,用一枚1.0mm克氏针固定骨折端;另一枚1.0mm克氏针固定第一腕掌关节。


另外一种常见的第1掌骨基底骨折为Rolando骨折

该骨折为第1掌骨基底的粉碎骨折,骨折线常表现为Y形或T形。该型骨折是不稳定骨折,闭合或切开复位后,需要克氏针固定骨折端和或腕掌关节。闭合复位时,先用巾钳夹持基底骨折块,若关节面能满意复位,则首先用一枚1.0mm克氏针平行关节面固定基底部粉碎骨折。此后分别用两枚1.0mm克氏针交叉经皮固定掌骨近端与掌骨基底骨折块。若骨折块小,无法固定时,需将第1掌骨与大多角骨用一枚1.0mm克氏针固定。当闭合复位不满意时,切开复位步骤同Bennett骨折。


(2)第5掌骨基底骨折:

第5掌骨基底骨折常常由握拳击打硬物导致。由于第4、5掌骨基底间有强韧的掌骨间韧带固定,而尺侧腕伸肌腱的止点位于第5掌骨基底尺背侧。因此,第5掌骨基底骨折多为涉及关节面的斜形不稳定骨折或粉碎骨折,桡掌侧骨折块由掌骨间韧带固定,而远端掌骨由尺侧腕伸肌腱牵向尺背侧。该型骨折类似于Bennett骨折,即复位相对容易,但稳定性差,固定困难。因此,闭合复位后常需要两枚克氏针分别固定骨折端和腕掌关节。微型外固定器也适用于第5掌骨基底骨折,尤其是粉碎骨折。分别在第5掌骨干部和钩骨置入两枚1.6mm螺钉,骨折闭合复位后,微型外固定器牢固的维持第5掌骨基底骨折的复位。若闭合复位骨折位置不满意,关节面台阶>1mm,需要进行切开复位。取第5腕掌关节为中心的背侧弧形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游离并保护尺神经腕背支,将小指伸肌腱和小指固有伸肌腱牵向桡侧,暴露第5腕掌关节囊,切开关节囊,暴露关节面,直视下骨折复位后,一枚1.0mm克氏针从第5掌骨尺背侧进针,固定骨折端;另一枚1.0mm克氏针固定第5腕掌关节。若骨折块很小,则将第5腕掌关节复位后,两枚1.0mm克氏针均从尺背侧进针固定第五腕掌关节。

PART.02

指骨的解剖和穿针要点


1.远节指骨骨折

远节指骨主要由远端的爪粗隆、指骨体和指骨基底构成。远节指骨的中远部有甲板支撑,多数骨折移位不明显。爪粗隆骨折可行指托支具固定。若远节指骨中段骨折移位明显,且闭合复位不满意,可行切开复位治疗。取远节指骨侧正中切口,显露骨折端,骨折复位后,交叉克氏针固定,克氏针固定至远节指骨基底。


远节指骨基底掌侧骨折时,由于指深屈肌腱的牵拉,骨折块常明显移位,骨折多无法闭合复位,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取远侧指间关节掌侧Z形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保护指动脉及指神经,并向两侧牵开,暴露骨折端。通常骨折块向近端移位至A4滑车以远,个别病例中,骨折块可回缩至A2滑车以远。若骨折块大于关节面直径的1/3时,一枚0.8mm或1.0mm克氏针直接固定骨折端。若骨折块较小,可以用细钢丝抽出法行屈指深肌腱止点重建。


2.中节指骨骨折

中节指骨骨折包括髁部骨折、指骨干骨折和指骨基底骨折。髁部骨折的治疗要点与其他的关节内骨折相同,重点是关节面的复位。无论是单髁或双髁骨折,先试行闭合复位,巾钳经皮临时固定骨折,若复位满意,平行于关节面经皮置入一枚0.8mm或1.0mm的克氏针,再用一枚或两枚1.0mm的克氏针将髁部与骨折近端固定。但由于侧副韧带的牵拉作用,髁部骨折常有明显的移位,若闭合复位不满意,可行侧正中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固定步骤同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


3.近节指骨骨折

近节指骨髁部骨折可以分为单髁和双髁骨折。由于髁部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因此手术的关键是骨折的精确复位。


对于横形和短斜形的近节指骨干骨折,若骨折线位于指骨的中段或远端,两枚1.0mm克氏针从髁部侧副韧带的起点处进针,交叉固定骨折。若骨折线靠近指骨的近端,则从近节指骨基底部进针,两枚1.0mm克氏针交叉固定骨折。长斜形或螺旋形骨折复位后,常使用2~3枚1.0mm克氏针,分别垂直骨折线和骨干进行固定。若骨折闭合复位位置不满意,可以选取近节指骨背外侧切口,从侧腱束侧方显露骨折端,直视下复位,以尽量减少对伸肌腱装置的干扰。克氏针固定方式同闭合复位。


近节指骨基底处为松质骨,因此骨折多为压缩骨折或粉碎骨折。若骨折块体积较大,闭合复位后,多枚1.0mm克氏针经皮固定。若累及关节面,首先复位关节面,一枚1.0mm克氏针平行关节面固定,此后再固定其他骨折端。若严重粉碎骨折,骨折块小,克氏针固定困难时,行微型外固定器跨掌指关节固定以维持骨折复位。


PART.03

掌骨与指骨骨折常用外固定构型


1.克氏针

克氏针是手部骨折最常用的穿针固定技术。掌骨和指骨骨折常用的克氏针包括0.8mm、1.0mm、1.2mm和1.5mm,材质为不锈钢和钛合金。克氏针除了可以用于弹性牵引和髓内针外,其更常见的用途是对掌骨和指骨骨折的直接固定。克氏针直径小,经皮固定形式灵活多样,但其同时也存在固定强度不足的缺点。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骨折,克氏针的固定形式不同。对于横形和短斜形骨折,两枚克氏针经皮交叉固定。对于长斜形和螺旋形骨折,2~3枚克氏针,分别垂直骨折线和骨干进行经皮固定。对于粉碎骨折,骨折复位后,需用多枚克氏针从不同方向,对较大的骨折块经皮固定。对于累及关节面的骨折,首先复位关节面,并平行关节面穿入克氏针,再进一步固定其他的骨折端。掌骨及指骨干光滑,垂直骨干进针容易,但斜形进针困难,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进针点。指骨中段或远端骨折多从远端进针,进针点选择在髁部的侧副韧带起点;指骨近端骨折多从近端进针,进针点选择在指骨基底侧方的侧副韧带止点。上述进针点相对容易进针,并且不影响关节活动。若必须从骨干斜形进针,可以利用23G针头作为导向器,既可以保护周围软组织,又可以稳定克氏针在骨干的进针点及进针方向。若横形或短斜形骨折行切开复位,可以利用克氏针倒打技术。


2.经皮髓内针

经皮髓内针技术是治疗手部掌骨与指骨骨折常用的方法。该技术的最佳适应证是横形或短斜形的近节指骨骨折和掌骨颈、干骨折。手部髓内针固定技术与肢体其他部位的髓内针固定技术有所不同,为弹性髓内针固定。髓内针直径小于掌、指骨髓腔,术前需要对髓内针进行10°~15°的预弯。髓内针置入髓腔后,其预弯的弧形在髓腔内分别对远端、近端和骨折端起到三点挤压的作用,进一步加强骨折固定的稳定性,并有一定的防旋功能。弹性髓内针在多数情况下闭合穿针,操作相对简单,不剥离骨膜,不扩大髓腔,对骨折自然愈合进程的干扰很小。以治疗掌骨干横形骨折为例。在掌骨基底背侧做1cm皮肤切口,逐层切开,牵开伸肌腱,暴露掌骨基底,用直径2.5mm克氏针钻开掌骨髓腔。选择直径2.0mm的克氏针,根据骨折部位,克氏针距钝头末端2~3cm处预弯15°。将克氏针另一端反折成弧形,便于把持。髓内针于开髓孔处置入掌骨髓腔,在透视下当髓内针钝头接近骨折处时,将骨折闭合复位,继续推进髓内针通过骨折端,直至掌骨头下。透视确定骨折复位及髓内针位置满意后,剪除针尾,仅在骨皮质外保留5mm,并将针尾置于皮下。


3.弹性牵引固定

对于手部关节内的粉碎骨折,由于坚强内固定困难,需要较长时间的制动,无法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因而常常造成关节僵直和屈曲挛缩。弹性牵引固定是利用克氏针和橡皮筋制作弹性牵引支架,用以治疗关节内骨折的技术。闭合复位后,经皮在骨折远、近端跨关节横形置入两枚克氏针,将克氏针折弯后,用橡皮筋连接克氏针,从而在骨折端起到向远、近端持续牵引的固定作用。弹性牵引固定后,骨折累及的关节可以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避免了该型骨折造成的严重关节功能障碍。以中节指骨基底粉碎骨折为例。首先在透视下,对骨折进行闭合复位,必要时可以经皮用克氏针或针头辅助复位。复位后,分别在近节指骨髁部的中心和中节指骨远端,于冠状面平行置入两枚1.0mm克氏针。穿过近节指骨的克氏针在距离皮肤1cm处分别向指端于冠状面折弯90°;穿过中节指骨的克氏针在距离皮肤5mm处分别向指端于冠状面同样折弯90°。剪除部分中节指骨的克氏针,使得近节指骨克氏针明显长于中节指骨克氏针。两枚克氏针的远端分别折弯后,将两根橡皮筋以适当张力固定两枚克氏针的折弯端,使骨折端持续存在牵引的张力,以维持骨折的复位。牵引张力的调整非常关键,张力过小,起不到维持骨折复位的作用;张力过大则明显影响受累关节的活动范围。因此,术后第一周需要密切的进行复诊和拍片,以进行张力的调整。


4.微型外固定器

手部关节内骨折的另外一种固定方式是微型外固定器固定。该固定方式是在骨折两端置入螺钉,复位后在皮外将螺钉固定在外固定器上,从而达到骨折端固定的目的。由于手部血管、神经、肌腱等重要结构较多,并且手指间距较近。因此,手部常用微型外固定器为1.6mm的单边外固定器,该型外架便于早期进行患指及其他手指的活动。目前,微型外固定器在手部多用于开放的掌、指骨骨折和涉及关节面的粉碎骨折。对于关节外骨折,骨折两端的置入位置应当尽量靠近骨折端,以增加固定的强度。对于关节内骨折,在骨折复位后,行跨关节固定。以Bennett骨折为例,在第1掌骨干和大多角骨上分别置入两枚螺钉,闭合复位后,用外架固定四枚螺钉以维持复位。对于粉碎骨折,在微型外固定器固定的同时,常需要辅以克氏针经皮固定骨折块来加强固定强度。


PART.03

典型病例


图2-7-1 右第5掌骨颈骨折,髓内针固定

术前X线片显示第5掌骨颈骨折,背侧成角70°。于掌骨基底置入预弯的2.0mm克氏针,骨折复位后,克氏针通过骨折端至掌骨头下固定骨折。术后6周拔针,远期随访关节活动度正常


图2-7-2 左第4掌骨干螺旋形骨折,多枚克氏针固定

术前X线片显示左第4掌骨干长螺旋形骨折,旋转畸形。闭合复位后,两枚1.0mm克氏针垂直骨折线经皮固定,一枚1.0mm克氏针垂直掌骨干经皮固定


图2-7-3 右第1掌骨基底骨折(Bennett),微型外固定器固定

术前X线片显示第1掌骨基底骨折,掌尺侧近端骨折块无明显移位,第1掌骨其余部分向桡背侧移位。第1掌骨和大多角骨分别置入两枚1.6mm螺纹钉,闭合复位后,微型外固定器维持骨折复位


图2-7-4 右小指远节指骨背侧基底骨折,经皮克氏针固定

术前X线片显示小指远节基底背侧骨折,骨折块向近端移位。术中首先屈曲远侧指间关节,从中节指骨头由背侧斜向掌侧置入一枚1.0mm克氏针作为阻挡针;伸直远侧指间关节,利用阻挡针的推挤作用使骨折复位。透视骨折复位满意后,另一枚1.0mm克氏针固定远侧指间关节于伸直位


图2-7-5 右示指中节指骨干骨折,交叉克氏针固定

术前X线片显示中节指骨干骨折,向掌侧成角。闭合复位后,分别从中节指骨髁部的侧副韧带起点处,交叉置入两枚1.0mm克氏针固定骨折端


图2-7-6 左示指中节指骨基底尺侧撕脱骨折,克氏针固定

术前X线片显示,示指中节指骨基底桡侧撕脱骨折,骨折块有翻转、移位。侧正中切口暴露骨折端,直视下复位后,一枚0.8mm克氏针固定骨折块,另一枚1.0mm克氏针固定近侧指间关节


图2-7-7 左小指中节基底粉碎骨折,弹性外固定器固定

术前X线片显示,小指中节指骨基底粉碎骨折、移位。术中分别在近节指骨远端和中节指骨远端平行置入两枚1.0mm克氏针,将克氏针远端折弯后,用橡皮筋连接,以保持对骨折端的持续牵引


图2-7-8 左拇指近节指骨髁部骨折

术前X线显示拇指近节指骨髁部骨折、移位,关节面不平整。复位后,一枚1.0mm克氏针平行关节面固定髁部骨折,另一枚1.0mm克氏针固定髁部和近端指骨。

声明:本文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不代表骨今中外平台观点,希望大家理性判断,有针对性地应用。

投稿微信:17611707166

投稿邮箱:gujinzw@163.com


BREAK AWAY
往期推荐
01
图文详解丨八种掌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骨科医生必看!
02
巧用克氏针!掌骨、指骨的骨内骨外双交叉锁定
03
图文详解丨八种掌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骨科医生必看!(下)

骨今中外
中国骨科新媒体的领跑者,专注服务于30万+ 中国骨科医生及从业人员。聚焦于骨科实用手术技术的传播,免费学术资源的分享,互联网思维的结合创新与应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