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最有效的方法治疗腕管综合征,详尽阐述!

学术   2024-10-17 17:06   北京  

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腕管综合征 (CTS) 是上肢最常见的卡压性神经病,由腕部正中神经受压引起。患者通常会出现疼痛、感觉异常,严重可有正中神经分布区域肌萎缩和肌无力。本文介绍CTS的解剖、病生理、临床表现和治疗之间联系,其重点在于2016年AAOS指南强烈推荐的3种治疗方法:制动、注射激素和手术。

1
解剖和病生理改变


1.解剖
【腕管】
腕管是腕部的一个紧密的骨-纤维管道,其间有4个指深屈肌腱、4个浅屈肌腱、拇长屈肌腱和正中神经通过在管内,各指浅、深屈肌腱被屈肌总腱鞘(尺侧囊)包裹:拇长屈肌腱被拇长屈肌腱鞘(桡侧囊)包绕。滑膜下结缔组织位于桡侧囊尺侧的内脏滑膜之间,允许腕管中各肌腱和正中神经独自滑动。两腱鞘均超过屈肌支持带近侧和远侧各2.5cm。屈肌总腱鞘常与小指指滑膜相通。它的底部是腕骨,顶部是屈肌支持带。

图1 腕管解剖。图源:Frank H. Netter 主编,张卫光主译,奈特人体解剖彩色图谱[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9,P605.


【屈肌支持带】

屈肌支持带可分为三个连续的节段:(1)掌侧腕韧带的近端薄节段,它是前臂增厚的前臂深筋膜;(2)中段为腕横韧带;(3)远端节段由在鱼际肌肉和小鱼际肌肉之间向远端延伸的腱膜形成。因此,建议进行更广泛的手术松解,而不是仅切除腕横韧带


2.病生理变化

腕管内正常压力为20~30mmHg,超过此限可使神经传导功能出现进行性障碍而发生腕管综合征。腕关节的姿势改变会导致流体压力的急剧变化,足以使正中神经的血流受阻。因此,腕关节重复活动是CTS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滑膜下组织非炎性纤维化和滑膜增厚是正中神经受压的主要原因,因为1)从CTS患者手术切除的滑膜标本多表现为纤维化和水肿,很少有炎症;2)有尸体研究证实CTS患者滑膜纤维化影响了滑膜下组织、进而影响了肌腱和正中神经的滑动。肌腱的高速运动导致滑膜下组织剪切损伤,诱发CTS。


3.临床表现

典型表现是正中神经支配区的桡侧三指半(拇、示、中指及环指桡侧)区域(图2)的麻木、刺痛减退,有时伴有夜间麻醒的症状,疼痛有时会放射至前臂甚至上臂。CTS症状和体征的阶段可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患者夜间症状明显,感觉手麻木或肿胀(实际上没有明显肿胀从手腕到肩膀的疼痛和手指刺痛感,甩手可缓解疼痛。第二阶段涉及白天感觉到的症状,尤其是当患者重复进行手或手腕运动或长时间保持在同一位置时,可出现症状,也可伴手部活动不利。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阶段,出现鱼际隆起处萎缩,到了这个阶段,可能就完全没有感觉了。

图2 正中神经的皮肤分布区和正中神经掌支的分支。图源:Frank H. Netter 主编,张卫光主译,奈特人体解剖彩色图谱[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9,P595.


2
治疗选择


AAOS推荐早期病例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出现正中神经失神经支配的情况则需要考虑积极的手术治疗。失神经支配的体征包括:症状超过1年、持续麻木、感觉丧失以及鱼际肌萎缩或肌无力。若首次非手术治疗2~7周无效,可考虑进行另外一种非手术治疗或者手术。但是该指南同时推荐手术也可用于早期腕管综合征的治疗,主要取决于患者的倾向。

CTS有许多有效的干预手段。根据AAOS指南,制动、糖皮质激素注射、手术松解的疗效比较肯定,获得了强烈推荐;其他的口服药物或理疗虽然也可以缓解症状,但是证据支持比较弱;同时,松解术后不需常规制动。

3
支具制动


腕管综合征本身有一定的自愈率,Mohammad等经多中心研究证实 ,21%患者不接受任何治疗,在休息10~15个月后临床症状改善。手腕夹板或支具可以将手腕保持在中立位置,从而防止手腕长时间弯曲或伸展,降低腕管的压力。

夹板通常在晚上佩戴,也可以连续佩戴。单独使用夜间夹板可以减轻症状的严重程度并改善正中神经传导。据报道,全时夹板可以改善正中神经传导,但与仅夜间夹板相比,它可能无法有效改善症状 。


夹板通常被认为可有效减轻 CTS 症状,它可能会延迟或消除轻度症状患者的手术需求,虽然一些证据表明其疗效不如手术 。与单次糖皮质激素注射相比,夹板在 6 个月时可产生相似的结果,但需要稍长的时间才能达到结果。


4
注射激素


一般来说,与安慰剂相比,注射糖皮质激素可有效减少 CTS 的主观症状,持续1~3个月。当夹板和糖皮质激素注射结合使用时,症状持续时间< 3 个月且发病时没有感觉障碍,可能预示着对非手术治疗的持久反应。


(1)注射方法和入路

通常的注射入路包括腕管近端、腕管远端,研究报道近端入路和远端入路在缓解疼痛、恢复功能方面相似,但远端入路患者神经传导评估等更好。根据一项荟萃分析结果,超声引导面内注射可能比直接注射糖皮质激素更安全有效。


(2)剂量剂型

常用的激素药物包括倍他米松、甲泼尼龙、曲安奈德等。Marshall等随机双盲试验指出注射20mg、40mg、60mg甲泼尼龙1年后随访发现疗效无显著差异 ,但大剂量组患者保持无症状的时间更长 ,但考虑到激素的毒副作用 ,低剂量激素注射更值得推荐。局部麻醉注射剂如盐酸普鲁卡因、利多卡因是类固醇注射剂的有效补充剂。


(3)注意事项

Marshall研究证实第二次注射激素不能带来显著的额外临床收益。uptodate建议将糖皮质激素注射 CTS 的频率限制在每 6 个月每手腕不超过一次。对于两次注射后症状复发的患者,建议其他非手术治疗(如果尚未尝试过)或手术评估。注射通常是安全的,但与多种风险相关,包括加重正中神经压迫、意外注射到正中神经或尺神经以及手指屈肌腱断裂 。


5
手术治疗


手术是治疗 CTS 的重要方式。在手术方式上 ,传统的腕管切开松解减压术(open carpal tunnel release ,OCTR)疗效肯定,目前多采用2~3cm的小切口,切开腕横韧带,将皮肤至正中神经之间所有覆盖组织一并切开 ,探查腕管有无解剖异常或占位性病变,倘若发现神经鞘增厚则同时切除神经外膜。不少随机对照研究及综述均报道OCTR手术的成功率约为70%~95%,而小切口的OCTR在术后功能恢复时间 、支柱疼痛 、复发率方面均有显著优越性 。


内镜下腕管松解减压术(endoscopic carpal tunnel release ,ECTR)近年受到广泛应用,可采用单入路或双入路等多种术式。据报道ECTR和OCTR的疗效相当,但有研究指出ECTR并发症较OCTR发生率高,这可能和ECTR需要手术医生的更多的学习投入有关。


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1)腕横韧带离断不全;2)瘢痕相关的并发症;3)神经损伤:尺神经、正中神经支配区感觉异常;4)掌浅弓损伤;5)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等 。


1.腕管切开松解减压术(OCTR)—小切口减压

  • 通过手掌小切口释放腕管:使用纵向手掌切口,该切口刚好从Kaplan主线(图3)近端开始,向近端移动2~2.5cm。这允许腕横韧带的可视化;韧带的更近端部分可以通过在其上方和下方向近端提起组织来识别。然后,在直视下,韧带切开松解。

图3 Kaplan主线:从拇指和食指之间的指间皱襞的顶点向手的尺侧绘制,平行于手的中间折痕。 

  • 使用这种技术改进的暴露方式降低了重要结构受伤的风险,并避免了手掌根部较长的疤痕。此外,掌筋膜在腕横韧带的近端部分保持完整,减少了术后切口疼痛。


2.内镜下腕管松解减压术(ECTR)

ETCR治疗腕管综合征选择手术适应证十分重要。如果正中神经的返支受压后大鱼际肌萎缩严重,肌力0~1级、肌电图显示失神经支配电位,则很难恢复,手术前必须向患者解释清楚。


双入路(Chow法):双入路为在腕管近侧和远侧各切开一个约1cm的小切口,在内镜指导下,用小钩刀切开屈肌支持带。


图4 双入路ECTRHH:钩骨钩,KL:Kaplan线,TCL:腕横韧带。

单入路(Agee法):单入路则只从腕管近侧切开一个小切口,在内镜指导下,用特殊切刀切开松解屈肌支持带。


目前大部分研究认为,ECTR相较于传统的OCTR手术具有一定优势 ,主要由于前一手术方式屈肌支持带在腕管内被松解,保留了正中神经表面的覆盖组织 ,从而使术后恢复期缩短、近期复发率下降 ;但远期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两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各种方法都有利弊,外科医生的经验和偏好是手术方法选择的主要决定因素。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骨今中外官方立场。希望大家理性判断,有针对性地应用。


骨今中外
中国骨科新媒体的领跑者,专注服务于30万+ 中国骨科医生及从业人员。聚焦于骨科实用手术技术的传播,免费学术资源的分享,互联网思维的结合创新与应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