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的鉴别与诊断!

学术   2024-10-19 17:02   北京  



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是由于坐骨结节与股骨小转子间隙变窄,当髋关节运动时,位于坐骨与股骨小转子之间的股方肌受到挤压,从而导致股方肌出现形态学异常和(或)MRI信号异常,并出现如髋部疼痛等相应的临床症状。

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容易与腘绳肌近端肌腱炎、髋臼撞击综合征、梨状肌综合征、骶髂关节紊乱、腰椎牵涉痛以及臀肌的肌腱炎混淆。实际上,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比预想的情况多,但因重视程度不足,往往临床发现时间较晚,应当引起骨科医生的重视。

01

临床特点


  • 轻至中度非特异性髋或臀部疼,可伴弹响

  • 引起端坐时间缩短、体育活动(如健走)受限

  • 疼痛可向远端放射-坐骨神经受累(易与其他压迫坐骨神经的疾病,如椎间盘病变混淆)

  • 多不伴明确的外伤病史

  • 持续数月至数年


02

发病机制


  • 各种原因引起的坐骨结节与股骨小转子间隙的狭窄,均会引起股方肌损伤

  • 股方肌水肿,严重者撕裂,病程长者萎缩、脂肪浸润

  • 股方肌旁为坐骨神经,股方肌病变会累及坐骨神经


03

常见病因


原发性或先天性:

  • 髋外翻

  • 小转子骨性隆起

  • 先天性股骨后位

  • 股骨过粗

  • 异常股骨旋转

  • 股骨颈过短

  • 骨盆解剖变异:a为女性骨盆,耻骨坐骨钝角较大,b为男性骨盆,钝角较小。


来源:鼎湖影像


继发性或获得性:
  • 功能异常
  • 髋关节失稳
  • 脊柱骨盆失稳
  • 外展肌-内收肌失衡
  • 坐骨结节肌腱起止点病
  • 创伤性过度使用
  • 其他:肿瘤或医源性因素等

04

影像表现


一、X线片 


髋关节后前位或蛙式位片可见两侧坐骨-股骨小转子间隙不对称,患侧变窄。长期病变患者尚可发现坐骨结节及股骨小转子骨质硬化及囊性变。除此之外,X线片可发现小转子或(和)坐骨结节扩张性病变(如骨软骨瘤)及腘绳肌近端止点末端病等。 

二、CT 


CT冠状位重建较平片能更直观显示两侧坐骨-股骨小转子间隙不对称,患侧间隙变窄。软组织窗可以观察到股方肌受压变形改变。长期坐骨-股骨撞击患者可见坐骨结节和(或)股骨小转子骨质硬化以及臀肌萎缩改变。 

三、MRI 


1.坐骨股骨间隙(ischiofemoral space,IFS)变窄,坐骨股骨间隙是坐骨结节外侧骨皮质到股骨小转子内侧骨皮质的最窄距离,正常坐骨股骨间隙正常人群组为23±8mm,若间隙<15mm可视为狭窄。 

2.股方肌间隙(quadratus femoris space,QFS)变窄,股方肌间隙是股方肌通过的最窄间隙,其后内侧边界是腘绳肌肌腱止点的外上表面,前外侧边界是髂腰肌肌腱或股骨小转子的后内侧表面,测量这两个边界之间的最短距离。正常股方肌间隙人群组为12±4mm,若间隙﹤8mm可视为狭窄。 

来源:鼎湖影像


3.股方肌以位于坐骨股骨间隙最狭窄处的肌腹为中心出现水肿信号或挤压变形。 

4.其他表现还包括髂腰肌腱止点水肿、腘绳肌腱止点水肿或损伤、滑囊样组织形成。 

5.长期病变患者可出现股方肌脂肪浸润或肌萎缩。 

05

鉴别诊断


由于股方肌水肿的发生原因很多,所以MRI发现股方肌水肿时,除了考虑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外,还需要和其他疾病相鉴别。

特别要注意区分外伤引起的股方肌挫伤或撕裂,后者通常发生在肌腹和肌腱的连接处,MRI水肿信号就位于股方肌肌腹和肌腱连接处,而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的MRI水肿信号位于股方肌肌腹。 

左侧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 
女性,47岁。左髋后部及大腿疼痛2个月。a.左髋关节正位片;b.左髋关节蛙位片,示左侧坐骨结节与股骨小转子间隙变窄,同时坐骨结节骨质增生硬化 

右侧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 
a. MRI横轴位T1WI;b.横轴位T2WI抑脂像,示右侧股方肌受压变扁呈长T1长T2水肿高信号 

左侧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 
女,19岁。左髋关节疼痛2年。MRI横轴位T2WI抑脂像,示左侧坐骨股骨间隙较右侧变窄,股方肌受挤压变形并呈长T2水肿高信号(白箭)

06

治 疗


一、保守治疗:


  • 拉伸训练:髋关节周围肌肉训练,包括外旋、外展,可改善髋关节不稳以及肌肉失衡引起的症状

  • 制动、休息:短期减轻症状,但长期会导致肌肉萎缩,进一步加重症状


二、手术治疗:


  • IFS减压术


声明:本文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不代表骨今中外平台观点,希望大家理性判断,有针对性地应用。

投稿微信:17611707166

投稿邮箱:gujinzw@163.com



骨今中外
中国骨科新媒体的领跑者,专注服务于30万+ 中国骨科医生及从业人员。聚焦于骨科实用手术技术的传播,免费学术资源的分享,互联网思维的结合创新与应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