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安开班!
什么是制茶师研习班?
2020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办、《中国茶叶》杂志承办的制茶师研习班首次开班。经过4年多的积累,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制茶师研习班已形成了一套系统、成熟的培训模式,组建了一支雄厚、稳定的师资队伍。研习班走过数个乌龙茶、红茶、白茶主产区,深度开展针对不同花色茶叶产品的理论学习、制茶实践、茶叶品鉴等方面的培训,培养了遍及全国20余省(市)的千余名学员。本期首次开展针对花果香红茶的高级制茶师认定,包括花果香坦洋工夫全手工加工和传统坦洋工夫精制工艺的教学内容,想要深造的学员不要错过机会哦!
为什么要学习制茶?
如果你是一名茶叶加工工作者,研习中你将得到茶学界权威专家和制茶非遗传承人的最新理论知识指导,以及“一对一”花果香坦洋工夫全加工过程的实践教学;如果你是一名茶叶文化爱好者,你将亲身体验一片树叶从茶园到茶杯的完整历程,系统化学习茶叶色、香、味、形品质如何形成,追根溯源,得以科学饮茶,了解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如果你希望得到专业资格认证,完成研习即可获得由我国唯一一家以茶为研究对象的国家级综合性研究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颁发的结业证书,参加制茶师(高级)考核并通过后,将授予供销合作社行业的“制茶师(高级)”专业技术证书。双证在手,制茶更有底气!
课程内容围绕花果香坦洋工夫开展,涵盖产地探源、制茶实践、理论授课及品质鉴评。体验一片茶叶从茶园到茶杯的全过程,深度学习花果香坦洋工夫手工制作和传统坦洋工夫精制技艺。现场将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坦洋工夫制作技艺传承人林鸿,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加工岗位科学家、福建农林大学副教授郝志龙,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市级非遗传承人郑国华联合授课,手把手带领学员们完成花果香坦洋工夫的完整加工过程。理论课程将由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鲁成银研究员,福建农林大学茶学系教授孙云、副教授郝志龙,国家级非遗坦洋工夫制作技艺传承人林鸿,从鲜叶和成品茶质量管理,花果香红茶加工及关键技术等方面展开。追根溯源、学习技艺之后,少不了茶叶品饮和鉴评。我们将从不同品种、不同工艺、不同年份多角度、全方位感受这场红茶品饮盛宴。现场将由福建省茶叶质量检测中心站原站长、高级工程师陈金水领衔,业内多位知名专家共同对学员进行分组、分批次的指导。
支持单位: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福建省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福建省现代茶产业技术体系、福建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福建商贸学校、福安市茶产业发展中心、福安市农垦集团、社口镇人民政府
参加对象:各茶叶龙头企业、茶叶专业合作社从事茶叶生产加工、质量管理检验、经营流通的人员,茶叶种植大户、茶农、各乡镇村茶叶技术人员及茶叶爱好者等。报名条件:学员需具有初中毕业及以上文化程度。参加制茶师(高级/三级)专业技术等级认定的学员还需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2)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四级/中级工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后,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满4年。(3)取得符合专业对应关系的初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后,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满1年。(4)取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技工院校高级工班及以上毕业证书(含在读应届毕业生)。(5)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四级/中级工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并取得高等职业学校、专科及以上普通高等学校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证书(含在读应届毕业生)。(6)取得经评估论证的高等职业学校、专科及以上普通高等学校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毕业证书(含在读应届毕业生)。注:本职业包含但不限于茶叶初制工、茶叶精制工2个工种(制茶师、加工工均可);相关职业指茶艺师、评茶师、农产品食品检验员、乳品评鉴师,以及农副产品加工人员,食品、饮料生产加工人员类下的职业等;本专业指茶学、茶树栽培与管理、茶叶生产与加工、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等;相关专业指茶艺、茶艺与茶文化、茶叶营销,以及开设茶叶加工课程的专业等。培训方式:集中培训,以全程花果香坦洋工夫加工实践为主要内容,穿插名师授课,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小班化教学,每班50人以内,超出者自动调至下一期。报名者请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在线报名,或关注中国茶叶微信公众号发送“红茶”2字,按回复的报名通道于10月21日前完成报名。参加制茶师(高级)专业技术等级认定的学员,还需提交有关专业技术等级认定申报材料,报名后会务人员会联系发送相关材料。经资格审查通过的学员,10月25日前完成缴费,具体信息请详询工作人员。按款到先后确认报名顺序,额满为止。学员的往返交通费和食宿费自理,住宿费约240元/间·天(拼房120元/人·天),餐费约50元/餐。汇款时请备注“姓名+制茶师培训费”字样(如张**制茶师培训费),汇款后请将汇款凭证照片发送至chinatea197905@tricaas.com。联系方式:吴老师 0571-86650119;贾老师 0571-8665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