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乙巳蛇年

文摘   财经   2025-01-27 11:01   湖南  

华西宏观固收团队

祝各位投资者

新春快乐

业绩红火

蒸蒸日上

盆满钵满!





HAPPY CHINESE NEW YEAR

致亲爱的读者朋友们:


甲辰龙年,即将收官,感谢各位朋友们的一路支持,我们已经携手走过了七个年头。这些年,每一轮行情波动,每一个市场关切,每一段趋势变化,我们共同经历,倾注心血,一起成长。


过去这一年,各种预期之外,债牛幅度之大,924反转力量之强,12月回撤速度之快。在这个过程中,利率已经到历史低位,因而我们也加强了海外宏观的覆盖,开启了权益市场的研究,试图和大家一起求解低利率环境下的多资产转型之路。


乙巳蛇年,市场依然混沌,充满变数,奉上十一篇思考与展望,供参考。不论前路平坦亦或曲折,让我们继续携手,大步向前!














华西宏观固收

2025,十一大年度展望







海外 | 海外祛魅


2025年,美国经济的三大支柱或面临打破。一是前期移民带来就业、收入和消费增长,而特朗普限制移民。二是高赤字率拉动需求,而新任财长承诺压降赤字。三是美联储开启的降息进程在2025面临阻力。特朗普新政可能推高通胀,这迫使美联储放慢降息节奏。


特朗普政策与里根新政形似神不似。里根政府时期,企业税率偏高, 收入分配较为公平,减税激发经济活力。而特朗普面临的是低税率,收入和财富分配极不平等,减税主要是富人得益,加剧不平等。


在此背景下,美元或维持强势,因为美国降息次数可能少于非美经济体。美债长端利率高位震荡,中枢抬升。美股估值可能波动加大,由于美国高名义增长余波尚在,但增长模式易破难立,期限溢价补偿抬升,股票估值波动可能明显加大。黄金预计维持上涨,美国通胀升温利好黄金,不过美元偏强又可能限制黄金涨幅。


一键直达:2025,海外祛魅



宏观 | 六大维度,测算2025


2025是宽信用、再平衡之年。宽信用主要是通过政府发债融资来实现,而财政扩张提振内需,以对冲潜在关税冲击和外需放缓,有望逐渐缓解内需相对不足的状态,实现内外需的再平衡。内需改善、外需下行的组合,给宏观经济平添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站在宽信用角度,似可以类比2019、2022;站在宽财政视角,又似可以类比2020;站在关税潜在冲击角度,又或许可部分参考2018。以上这些年份均有某些特征可供2025参考,但其全局层面的参考意义可能就显得不足。


2025年资产定价,在总量改善的同时,结构或许仍然重要。重点关注特别国债投向领域(两重项目、以旧换新、设备更新)、专项债投向扩围,这是财政重点支持的方向,也是可能出现超预期增长的方向。而超额储蓄释放的潜力,可能更要关注居民预期修复程度。


一键直达:六大维度,测算2025



利率 | 大风大浪大鱼


‍‍‍‍‍‍‍‍波澜壮阔的2024年之后,长短端利率均已来到历史低点,债市进入新的“无人区”。此时,把握债市运行主线逻辑,寻找边际变化,可能是探索未知世界的关键。2025年可能有三大主线逻辑值得关注:一是“宽货币”的政策逻辑大概率延续;二是存款收益受限下的收益荒加剧;三是理财回归净值化,债市波动恐加大。随着降息预期的透支,2025年期间或有更多投资者需要参与到波段交易当中,进而掀起债市波涛。


展望2025年债市行情,大风大浪之间,可能需要关注三个时间节点:一是二月初,关注美国加征关税的落地情况以及国内的政策对冲手段;二是两会前后,市场对财政力度的猜想以及最终落地情况,或左右债市方向选择,通常情况下,两会前容易出现利率高点;三是三季度的低点机会,国内的政策部署习惯&银行的信贷投放规律下,二季度容易进入经济的“观察期”,经济增速回落,债市收益率震荡下行,而三季度政策则需要再度发力,助力经济“回归正轨”。‍‍‍‍‍‍‍


一键直达:2025利率,大风大浪大鱼




货币 | 宽货币更进一步



2025,宽货币或更进一步。政治局会议重提“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的变化神似政策力度较大的2008年。与此同时,政策操作框架也从此前的跨周期(或跨周期与逆周期并重)转向逆周期,这大概率指向货币政策的操作力度可能更加给力,如果遇到较大的外部冲击,逆周期政策加码,政策利率下调幅度可达40-50bp。


资金面或延续充裕,短期的扰动可能主要由增量政府债供给带来,不过当前央行对冲发债的手段更加多元化,供给的扰动可能也在下降。与此同时,这也意味着资金面对央行投放的依赖度提高,因而2025年需要特别关注央行对补充中长期资金的态度是否持续积极。


一键直达:2025,宽货币更进一步




财政 | 扩张与节奏



2025年,财政政策力度备受瞩目。当前较为确定的是2025年财政力度将维持扩张状态,包括政策性银行和央企也将作为政府准信用扩张的关键主体。不过,具体的扩张力度可能未有定数,一定程度上与预期特朗普上台后加征关税等外部因素相关,更高的关税税率或需要更大力度的财政政策予以对冲。若美国贸易政策趋向负面,国内可能需要推出较大规模的广义赤字,我们预计总规模或在14万亿左右,与2024年相比增长约3.1万亿,广义赤字率提升约1.9%。


对比财政明显发力的年份,3万亿元左右的财政增量,已经算是力度较大的扩张了。而财政发力节奏可能靠前,全年来看相对均匀,更多增量政策可能是逐步加码的过程。


一键直达:2025,财政的扩张与节奏




城投债 | 收益荒加速,两维度布局



2024年是城投政策大年,化债组合拳接连出台,一方面是在35号文的指导下,各项化债举措逐步细化并落地。另一方面是47号文、14号文、134号文、150号文、226号文等配套政策持续出台,对35号文进行补充完善。在化债政策严控融资平台债务增量的背景下,发债政策也较为严格,募集资金用途以借新还旧为主,2024年城投债净融资大幅减少超1.2万亿元,进入存量时代。


本轮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地方债发行节奏明显快于2023年四季度,将加剧城投资产的收益荒,并且2025上半年这一现象或更加突出。参考上一轮置换经验,本轮可能仍是低等级、长久期城投债表现占优,其票息相对较高,利差压缩空间也更大。具体来看,可以两个维度布局城投债,第一个维度是中短久期下沉,对于2027年6月之前到期的城投债,违约风险较小,首选票息高的品种。第二个维度,负债端稳定的账户可以拉久期至3-5年城投债,优先选择流动性好、期限利差陡峭的主体。


一键直达:收益荒加速,2025两维度布局城投债




金融债 | 把握节奏和尺度



展望2025年,银行资本债三大关注:第一,理财压降、整改的短期影响或有限,不过当理财所有平滑净值的手段都被压制,或降低银行资本债这类高波动品种的仓位。第二,在大行注资、地方债置换的背景下,2025年银行资本债净供给很难放量。第三,2025年将有五只二级资本债到期,其中部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指标不算乐观,要关注其兑付情况。


从近几年大行资本债信用利差走势来看,“上有顶,下有底”,2024年,3Y AAA-二级资本债利差在15-50bp内波动,5Y在20-60bp内波动,10Y在5-35bp左右。2025年,在“学习效应”下,市场可能会参考2024年的利差水平来对银行资本债进行定价。交易节奏上,2025年债市收益率或整体下行,上半年关注美国加征关税和国内政策落地、两会这两个关键节点,三季度之后理财配置力量减弱,可能会有调整风险。此外,上半年机构欠配可能会催化中低等级银行资本债的行情,从而带动其信用利差收窄,不过在理财监管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下,建议控制下沉尺度,首选短久期或流动性比较好的主体。


一键直达:2025,银行资本债把握节奏和尺度



产业债 | 把握久期收益



2025年,信用债市场的核心矛盾仍然是收益,票息资产供给稀缺,仅靠持有至到期的票息策略难以满足收益率要求,信用债同样需要“卷久期”增厚收益。同时,2025年信用利差中枢具备维持低位的基础。


产业债收益率整体低于城投债,中短久期下沉的票息挖掘空间小于城投债,重点把握5年以上品种久期行情,关注综合、公用事业、交通运输央国企隐含评级AA+及以上长债、山西煤企长债机会。产业债久期行情关键有三点,一是节奏,二是品种性价比,三是主体及期限的选择。


一键直达:2025,产业债把握久期收益



可转债 | 水涨待船高



展望2025年,收益荒背景下,类权益资产势必得到重视,主要把握三条线索:一是银行严控负债成本的逻辑下,理财端仍有望实现较大规模上升,同时保险机构仍然存在较大的增配空间,转债刚性需求可期。二是权益市场底部系统性抬升,转债隐含波动率势必同步放大,转债估值容忍度可相应提高。三是,把握权益市场轮动行情,重点关注产业趋势逐步明朗的AI、机器人等科技板块、宏观发力方向明确的消费板块,以及监管重点支持的红利稳定品种。


转债方面,924政策组合拳后,转债信用风波告一段落,平稳的“估值牛”行情开启。时至当下,平衡&偏股型品种估值仍处相对温和水平,而偏债型转债估值已逐步触碰较高区间,转债行情重心从β收益向精耕细作转移。


一键直达:2025转债,水涨待船高



理财 | 规模可期,收益难寻



2024年,理财规模增长大年,全年实现3.15万亿元的增幅,存续规模达到29.95万亿,同比增速11.8%。然而,2024年也是理财监管收紧的一年。相关部门先后对理财保险委外、信托平滑机制等SPV通道提出限制;年末,“收盘价估值”、“自建估值”等平滑机制均被叫停,去平滑监管再度收紧,理财“超低波”时代或将终结。


展望2025,理财规模增长可期。一方面,存款脱媒现象持续,为理财规模扩容提供支撑;另一方面,“收盘价估值”整改后的浮盈释放,或成为稳定理财产品净值曲线的安全垫,助推规模增长。而在规模增长的过程中,资产配置或成难题,2025或上演极致收益荒。后续理财或逐步回归对传统债券品种的配置,抢配绝对收益品种。同时,理财与公募基金的合作可能也会更加紧密。


一键直达:2025理财规模可期,收益难寻



公募REITs | 常态化发行新阶段



2024年,我国基础设施公募REITs 从试点迈入常态化发行新阶段。1014号文将四年多以来公募REITs的政策规则体系做了系统总结和完善,打开了一级市场供给放量的空间,2025年市政、旅游等新资产类型有望上线,多个已上市项目将完成扩募。


在无风险收益率持续下行背景下,具有强制分红属性的REITs仍值得关注。新会计准则中投资者可将REITs作为权益工具投资计入FVOCI科目,能为保险、券商、基金等机构提供更多的配置思路。2025年多个项目迎来解禁,市场流动性和换手率的提升也将带来更多的交易机会。


一键直达:2025,1500+亿C-REITs怎么配?



  

股债双牛,奔腾不息

买啥啥涨,好运相伴


郁言债市
长情陪伴,一起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