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10日,长端利率震荡上行,调整行情面临较大阻力。长端利率方面,10年国债活跃券(240011)上行至1.62%(+2bp);30年国债活跃券(2400006)上行至1.87%(+1bp);短端调整幅度较大,1年国债活跃券(240021)上行至1.19%(+18bp)。往后看,未来一周可能存在两大变量对利率定价产生影响,一方面是国内12月金融数据出炉,另一方面则是特朗普即将上任,市场博弈加征关税以及国内“是否降准降息予以对冲”。
►关注金融数据表现对利率定价产生影响
国内方面,1月13-15日即将发布12月金融数据,17日四季度GDP数据也将出炉,这也意味着2024年需求端与生产端的两大成绩单尘埃落定。不过最近经济数据出炉,对市场定价影响均偏弱,或许是因为市场已经接受2024全年5%的增长目标基本达成,进而更易对不及预期定价。
►特朗普加征关税,三种情形
海外方面,随着特朗普上任日期临近,市场对于加征关税,以及国内“是否降准降息予以对冲”的博弈热度上升,对此我们分三种情景:
一是特朗普仅对重点输美商品额外征收10%关税,这是“相对温和”的外部冲击。在此情形下,降准仍有可能在春节前落地,不过降息窗口或延后,同时全年降息幅度的预期也可能回撤至30bp,对应10年国债收益率或快速回升至1.70%左右,之后维持窄幅震荡,静观其变。
二是对中国商品额外征收10%关税。国内政策对冲力度或难超市场预期,如降准、降息落地,不过幅度与前次一致(分别为降准50bp,降息20bp),或者更小。此时降息落地,或易引发阶段性止盈行情,10年国债收益率短期上行幅度容易超调(回升至1.7%之上),之后再修复性下行。
三是全部中国商品额外征收10%关税,同时还预告其他措施,如未来总体关税将达到 40%之上(目前多在25%)。如果央行常规性降息20bp,对于债市而言降息落地便是短期兑现盈利的离场结点,与情景二相似;如最终降息幅度可达25bp,虽然仅有5bp的预期外增幅,债市可能会坚定“适度宽松”的效力,此时利率容易先下再上,同时止盈的力度或更小。
►降息幅度预期变化,更为重要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特朗普上任之后,并没有立刻启动加征关税,此时债市或延续震荡格局。当前债市最大的风险可能还是单次降息幅度预期回撤,而非降息预期延后,即对应全年政策利率下行空间究竟为30bp还是50bp或者更大。如果“全年降息50bp”的预期始终未发生逆转,即便债市提前定价,调整幅度也较为有限,调整即是买入的机会。
风险提示: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财政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
1月6-10日,长端利率震荡上行,调整行情面临较大阻力。长端利率方面,10年国债活跃券(240011)上行至1.62%(+2bp);30年国债活跃券(2400006)上行至1.87%(+1bp);短端调整幅度较大,1年国债活跃券(240021)上行至1.19%(+18bp)。(1)开年来在岸人民币汇率连续贬值,1月6日金融时报连续发文释放稳汇率信号,媒体称央行将在离岸市场大规模发行央票,境内降准降息预期被部分对冲。(2)央行公开市场持续净回笼,银行间流动性于周二由松转紧;股市观望资金较为充裕,交易所间资金维持宽松状态。(3)当前各期限利率均处于历史极低点位,催化债市“严监管预期”行情愈演愈烈,市场猜想部分银行或短暂退出长债交易,基金及券商等机构连续卖出长债。(4)央行公告称,2025年1月起暂停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后续将视国债市场供求状况择机恢复,对债市的直接影响或是资金投放减少,短债需求削弱,短端利率调整。 (5)12月通胀数据出炉,CPI同比0.1%,PPI同比2.3%,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同业存单方面,周初存单表现较好,各期限存单收益率普遍下行至1.55%,接近OMO利率,随后资金面趋紧,存单一级市场开始加价发行,二级市场中3个月、6个月、1年期存单收益率单周上行8bp、8bp、9bp至1.65%、1.64%、1.63%。国债及国开债曲线显著平坦化。受到人民币贬值猜想的扰动,外资持续减持1年内国债,与此同时,基金跨年冲量规模开始流出(这类资金多配置短久期指数基金、利率债基),基金需同步减持3年内政金债,因此1-3年国债收益率上行15-18bp,1-3年政金债上行10-12bp。不过年初配置盘买入力量较强的背景下,长久期利率呈现“调不动”的状态,10年、30年国债收益率仅上行约3bp至1.63%、1.88%,10年国开收益率则基本持平1月初水平。金融债与利率债同步调整,长久期品种上行幅度更大。AAA-二级资本债曲线中,1年、3年、5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上行6bp、10bp、11bp至1.77%、1.85%、1.98%。长久期品种上行幅度更大,或因交易盘止盈。 利率调整尚未传导至普通信用债板块,隐含AA+城投债曲线中,1年、3年、5年期收益率分别上行4bp、1bp、2bp至1.77%、1.85%、1.98%,信用利差由前段时间的被动走扩转为近期的被动收窄。本周债市,资金收敛对于长端利率走势的影响并不明显,再次打破了我们之前的认知。随着跨年资金压力基本消散,央行持续净回笼资金,逆回购单日投放规模降至百亿元以内,1月6-10日分别净投放-750、-1506、11、-207、-148亿元,合计回笼2600亿元,截至1月10日央行逆回购余额仅剩309亿元。在此背景下,银行供给能力或受制约,银行体系净融出规模由1月6日的4.14万亿元降至10日的2.83万亿元,银行间流动性大幅趋紧,民生银行资金情绪指数跃升至66.5%,进入紧张状态。尽管资金面快速收敛,1月10日下午长端利率依旧逆势走出了大幅修复行情,这也是2024年11月末以来债市强势表现的一个缩影。2024年11月5日至2025年1月10日,20日移动平均后的R001由1.55%持续上行至1.63%,同期10年国债收益率并未受到资金利率抬升影响,反而走出了由2.11%至1.63%的波澜壮阔行情。类似的故事在2024年一季度也曾发生,当时20日移动平均后的R001由1.72%波动上行至1.89%,而10年国债收益率则由2.56%一路下行至2.25%附近。资金与长端利率相关性减弱的背后,或是机构在策略上的无奈抉择。我们结合非银杠杆率观察,在这两轮资金收敛周期中,随着息差厚度缩窄,甚至负息差幅度扩大,非银机构均相应压降了自身的杠杆。例如2024年11月以来的新一轮周期中,非银杠杆率由115.9%降至了112.8%。杠杆策略失效、票息无法覆盖成本,久期策略成为了唯一选择,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机构被迫卷入长端博弈。同时在压降杠杆的过程中逐渐舍弃盈利性较弱的短端品种,进而使得收益率曲线愈发平坦。在杠杆与票息机会恢复以前,出于收益考核压力,交易型机构短期内可能对久期策略依然保有较强的依赖性,叠加年初配置型机构买入力量提供的稳定器作用,债市收益率内生上行动力可能较弱,短期风险可能更多源自事件性冲击。往后看,在未来一周内可能存在两大变量或对利率定价产生影响:首先考虑国内方面,1月13-15日即将发布12月金融数据,17日四季度GDP数据也将出炉,这也意味着2024年需求端与生产端的两大成绩单尘埃落定。不过最近经济数据出炉,对市场定价影响均偏弱,或许是因为市场已经接受2024全年5%的增长目标基本达成,进而更易对不及预期定价。其次则是海外方面,本周以来国内市场其实已经对美国加征关税的预期反复进行了博弈。随着特朗普上任日期临近,市场对于加征关税,以及国内“是否降准降息予以对冲”的博弈热度上升。考虑到当前长端利率已提前定价了将近30-40bp的降息幅度,我们分情景进行预判:- 一是特朗普仅对重点输美商品额外征收10%关税,这是“相对温和”的外部冲击。在此情形下,降准仍有可能在春节前落地,不过降息窗口或延后,同时全年降息幅度的预期也可能回撤至30bp,对应10年国债收益率或快速回升至1.70%左右,之后维持窄幅震荡,静观其变。
- 二是如特朗普2024年11月采访内容,对中国商品额外征收10%关税,这样的冲击力度也基本处于市场预期范畴之内。国内政策对冲力度可能也难超市场预期,如降准、降息落地,不过幅度与前次一致(分别为降准50bp,降息20bp),或者更小。此时降息落地,可能容易引发阶段性止盈行情,10年国债收益率短期上行幅度容易超调(回升至1.7%之上),之后再修复性下行。
- 三是全部中国商品额外征收10%关税,同时还预告其他措施,如未来总体关税将达到 40%之上(目前多在25%)。根据2018年的应对经验,“宽货币”或大概率更快落地,此时需要关注是具体操作幅度。如果央行常规性降息20bp,对于债市而言降息落地便是短期兑现盈利的离场结点,与情景二相似;如果最终降息幅度可达25bp,虽然仅有5bp的预期外增幅,债市可能会坚定“适度宽松”的效力,此时利率容易先下再上,同时止盈的力度或更小。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特朗普上任之后,并没有立刻启动加征关税,此时债市或延续震荡格局。总体来看,当前债市最大的风险可能还是单次降息幅度预期回撤,而非降息预期延后,即对应全年政策利率下行空间究竟为30bp还是50bp或者更大。如果“全年降息50bp”的预期始终未发生逆转,即便债市提前定价,调整幅度也较为有限,调整即是买入的机会。由于各家机构披露的时间存在差异,当周的理财规模仅反映了部分机构的变动情况,数据或存在不完整性和滞后性,前一周的规模变动相对更准确,当周相对准确的数据,可能需要等到下周三更新。12月30日-1月3日,理财规模如期回升,不过由于该周跨年后仅有两个交易日,规模升幅相对有限,仅较前一周增753亿至30.12万亿元。拆分结构观察,最小持有期型产品回归扩容主力,环比增901亿元,其次是封闭式产品,环比增776亿元;而现管类产品规模则在继续缩减,周降幅为995亿元,其次是定开型,环比下降464亿元。 净值波动叠加春节前夕居民的取现需求,理财规模“意外”回落。本周(1月6-10日)理财规模环比降945亿元至30.02万亿元。然而对比历史同期表现,2021年以来(剔除2023年)1月前两周理财规模均在抬升,在1月中旬之后规模才出现回落的情况。复盘历史春节假期时间,2021、2022、2024年春节均在2月,分别为2月12日,2月1日,2月10日,距离对应年份1月规模首次回落时间基本在2周左右,背后或是受居民节前取现需求的影响。而今年春节位于1月末,居民的取现需求可能同样有所前置。与此同时,本周债市回调,理财产品净值出现小幅回撤,或一定程度助推了负债端的赎回情绪。
2.2 理财风险:产品净值小幅回撤,区间负收益率再次冲高由于理财破净率和业绩不达标指标易受产品过往业绩的影响,2024年以来波动水平相对不大,同过往几轮赎回潮的可比性不高,因此我们更加关注理财区间负收益率表现。本周(1月6-10日),利率品种开始调整,部分短久期高评级信用债也出现回调,带动理财产品净值小幅回撤,区间负收益率冲高。截至1月10日,中长债、短债理财代表产品净值均较1月初回撤1bp,而偏债混合产品还叠加权益市场的影响,净值波动相对较大,较月初回撤2bp。净值下跌也使得区间负收益率走高,滚动近一周产品区间负收益率为7.3%,环比增1.6pct;近三个月产品区间负收益率抬升至1.8%,前一周仅为1.0%。理财破净水平小幅抬升,全部产品破净率由前一周的0.7%回升至0.8%。细分来看,伴随着净值出现回撤,各机构破净率多上升,城农商、国有行理财子破净率分别较前一周上升0.2、0.1pct,分别至0.6%、1.5%,而股份行破净水平小幅降至0.5%。产品业绩不达标率继续走低,全部理财业绩不达标率环比降0.3pct至13.9%。各机构不达标水平增减互现,股份行较前一周降0.6pct至11.6%,城农商行环比降0.4pct至7.6%,而国有行理财子则环比增0.2pct,至19.1%。资金面收敛,银行间质押式回购成交额抬升。本周(1月6-10日)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平均成交量由前一周6.15万亿元抬升至7.25万亿元。不过若逐日来看,成交量周初升至7.76万亿元后的高点后持续下降,周五降至6.56万亿元,低于前一周五的7.15万亿元。 隔夜占比先升后降,周三隔夜占比升至89.19%的周内高点,其后逐日降至周五的84.16%;整体来看,本周隔夜占比明显高于前一周水平,为87.00%(前一周为81.09%)。银行间杠杆率连续下降,整体杠杆水平相应回落。周内来看,杠杆率由周一的108.37%持续降至周五的107.46%。整体杠杆水平进一步降至108.05%,前一周为108.45%。交易所杠杆率也基本呈下降的态势,平均杠杆水平同样走低。周内来看,周一至周四杠杆率连续降至122.36%,仅周五微幅抬升至122.37%。平均杠杆水平由前一周的122.91%降至122.44%。债市终迎调整,长端利率震荡上行,基金跨年冲量也告一段落。债市“严监管预期”行情愈演愈烈,或出于谨慎的目的,基金开始在二级市场减持长久期品种,对应整体基金久期中枢进一步回落。截至1月10日,利率债基久期由前一周的4.32年快速压缩至4.05年;信用债基久期中枢也由前一周的2.11年压缩至2.03年。需要说明的是,久期模型本质上是通过分析一段时间内基金产品的收益序列特点,以此来捕捉不同期限仓位变化的信息,若基金在短期内频繁调整策略,久期模型所反映的结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此外,我们也沿用《一季度纯债基金规模“百态”》中短债与中短债基金的划分名单(Wind口径下的短债基金包含了中短债基),采用类似的方法对短债、中短债基金进行了久期跟踪。与之相反的是,短债及中短债基金久期中枢转为拉伸,短债基金久期中枢由前一周的1.10年拉伸至1.13年;中短债基金久期中枢由1.53年延长至1.55年。说明:我们在《久期测算2.0版,兼具高频与精准》中,结合基金实际运作特点,改进了久期测算的方法论,并对各个季度内存续的中长债基(剔除了摊余型、持有期型及定开型)进行了风格分类,根据基金季报中各券种持仓数据,将国债、政金债、同业存单及其他(多为地方债)视为利率型持仓,将企业债、中票、短融、非政金金融债及ABS视为信用持仓。参考24Q2结果,我们将利率持仓高于70%的品种归类为利率债基(共327只),将信用持仓高于70%的品种归类为信用债基(共180只)。
截至1月10日,湖北、青岛两地率先公布2025年2万亿置换隐性债务专项债发行计划,其中湖北计划发行451亿元、青岛计划发行39亿元,期限均在10年期及以上。
周度来看,1月6-10日发行地方债0亿元,净发行-53亿元。1月13-14日发行地方债1052亿元,净发行942亿元,其中新增一般债223亿元、新增专项债338亿元(其中:特殊专项债0亿元)、普通再融资债0亿元、特殊再融资490亿元。
月度来看,1月1-14日发行地方债1052亿元,净发行873亿元,其中新增一般债223亿元、新增专项债338亿元(其中:特殊专项债0亿元)、普通再融资债0亿元、特殊再融资490亿元。
1月1日-1月3日,新增地方债累计发行561亿元,同比上升561亿元。
周度来看,1月6-10日,发行国债3513亿元,净发行3513亿元。1月13-15日,发行国债2020亿元,净发行1570亿元。
月度来看,1月1-15日发行国债5533亿元,净发行5083亿元。
1月1日-1月10日,国债累计净发行5083亿元,同比上升6246亿元。
周度来看,1月6-10日发行政金债1790亿元,净发行-353亿元。1月13日发行政金债220亿元,净发行-1365亿元。
月度来看,1月1-13日发行政金债2963亿元,净发行-765亿元。
1月1日-1月6日,政金债累计净发行-765亿元,同比上升852亿元。
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货币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或海外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变化,国内货币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本文假设流动性维持充裕状态,但假如流动性投放少于往年同期,流动性可能出现超预期变化。财政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财政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国内财政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文中报告节选自华西证券研究所已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
分析师执业编号:S1120524030004
请向下滑动参见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有关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内容的完整重要提示及法律声明:
重要提示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面向华西证券的专业投资机构客户。若您并非华西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机构客户,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订阅号受限于访问权限设置,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法律声明
本订阅号为华西证券宏观固收团队设立及运营。本订阅号不是华西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华西证券的专业投资机构客户,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均摘编自华西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是对已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华西证券及华西证券研究所也不对任何人因为使用本订阅号信息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华西证券所有,华西证券对本订阅号及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华西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