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暨南大学/北京邮电大学Small:液相焦耳热法制备 Pt@NiO-Ni 异质结构催化剂,构建高性能碱性析氢电极

文摘   2024-11-22 10:00   上海  
电解水制氢是绿色氢能的重要来源,然而碱性电解水中析氢反应动力学缓慢,导致过电位高、能耗大,制约了电解槽的效率和经济性。贵金属催化剂(如铂)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但价格昂贵且在高电流密度下易失活,限制了其在工业规模的应用。因此,开发高性能、低成本、稳定的析氢反应催化剂是电解水制氢技术的关键。





论文概要


暨南大学李希波副教授,清华大学伍晖教授以及北京邮电大学黄凯副教授、雷鸣教授通过液相焦耳加热技术,在镍泡沫上原位生长了一种金属(Pt)-非晶氧化物(NiO)异质结构催化剂。该催化电极在碱性电解质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仅需100毫伏的过电位即可达到5000毫安/平方厘米的电流密度,并在1000毫安/平方厘米的固定电流密度下保持稳定性能长达500小时。此外,该电极在碱性电解槽中的实际应用也得到了验证,与镍铁层状双氢氧化物作为阳极相比,该电极作为阴极的碱性电解槽性能更优,在1.75伏的电压下即可实现1安/平方厘米的电流密度,性能可与传统离子交换膜电解槽相媲美。这项工作为可控合成集成电极提供了新方法,并展示了其在工业规模电流密度下的广泛应用前景。相关成果以“High-Performance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Catalytic Electrodes by Liquid Joule-Heating Growth”为题发表在Small上。




图文导读


图1:Pt@NiO-Ni电极的制备与形貌表征

图1展示了通过液态焦耳加热法高效合成Pt@NiO-Ni电极的过程。在图1a中,镍泡沫被连接到电源的正负极并浸入氯铂酸溶液中,溶液完全覆盖镍泡沫表面后取出,并通过电源输出一定功率使液体沸腾一定时间,重复此过程完成Pt@NiO-Ni电极的制备。图1b的工业显微镜图像显示了电极表面形貌的均匀性,且泡沫镍的原始多孔结构未被破坏。低倍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图1c和d)显示了在镍泡沫骨架上密集分布的类似菜花状的半球体,高倍图像(图1e)进一步揭示了这些半球体由更小的结构单元组成。这些结果表明,Pt@NiO-Ni电极在保持镍泡沫基底结构的同时,表面形成了均匀分布的纳米结构,为后续的电化学性能研究提供了结构基础。

图2:Pt@NiO-Ni催化剂的形貌与成分分析

图2展示了催化剂的形貌和组成。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图像(图2a)和元素分布图(图2b)显示,Pt、Ni和O元素在近乎球形的颗粒中均匀分布。高分辨率TEM(HRTEM)图像(图2c)中仅观察到晶格条纹间距为0.22纳米的纳米团簇(归属于Pt的(111)晶面),而Pt周围被非晶态物质包围。选区电子衍射(SAED)图案(图2d)仅显示了Pt的晶体晶面。结合TEM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STEM-EDS)元素分析,推测这些近乎球形的颗粒是非晶态氧化镍负载的Pt。X射线衍射(XRD)分析(图2e)进一步证实了Pt@NiO-Ni除了Pt的衍射峰外,还有Ni的强衍射峰。拉曼光谱(图2f)在550厘米⁻¹处显示了一个明显的宽峰,对应于NiO中的Ni─O键,表明Pt@NiO-Ni中存在NiO。XPS能谱(图2g和h)显示Ni以+2价存在,Pt主要以0价存在,表明Pt在电极中以金属颗粒形式存在。这些结果共同证实了Pt@NiO-Ni具有金属-非晶氧化物结构,且Pt原子以小团簇岛的形式负载在NiO上,形成了类似菜花状的半球体形态。

图3:Pt@NiO-Ni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图3展示了Pt@NiO-Ni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极化曲线(图3a)显示Pt@NiO-Ni在100 mA cm⁻²的电流密度下仅需要45 mV的过电位,低于Pt/C-Ni的82 mV。Tafel斜率(图3b)表明Pt@NiO-Ni具有更低的斜率值,显示出更快的HER动力学。电化学阻抗谱(EIS,图3c)显示Pt@NiO-Ni具有超低的电荷转移电阻,优于Pt/C-Ni和Ni,这表明其在高电流密度下具有优异的电荷转移能力。电化学双层电容(Cdl)的测试结果(图3d)显示Pt@NiO-Ni具有更大的活性面积。此外,通过循环伏安法(CV)测试和长期稳定性测试(图3e和g),Pt@NiO-Ni电极展现出了卓越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这些结果表明,Pt@NiO-Ni电极在高电流密度下具有优异的HER催化性能,适合实际应用。

图4:碱性水电解器性能研究

图4进一步评估了Pt@NiO-Ni在实际工作条件下的性能。通过组装零间隙碱性水电解器(ALWE),使用NiFe层状双氢氧化物作为阳极,以Pt@NiO-Ni作为阴极。图4a显示,该电解器在1.75 V的电压下就能达到1000 mA cm⁻²的电流密度,优于先前报道的碱性电解器性能,并接近某些阴离子交换膜水电解器。电化学阻抗谱(图4b)显示,使用Pt@NiO-Ni的电解器具有显著低于Pt/C-Ni的电荷转移电阻,这归因于Pt@NiO-Ni催化电极的高活性。图4d的长期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电解器在500 mA cm⁻²的电流密度下保持了低退化速率,显示出良好的耐久性。通过排水法收集电解过程中产生的H2和O2,体积比接近理论值,表明Pt@NiO-Ni电解器的法拉第效率接近100%,实现了完全的水分解。

图5:高电流密度下高效率的工作机制

图5分析了Pt@NiO-Ni电极在高电流密度下优异性能的工作机制。Tafel斜率分析(图5a)显示,随着电位的增加,Tafel斜率迅速增加,表明催化活性受到电子转移动力学和质子吸附的限制。相比之下,Pt@NiO-Ni的Tafel斜率增长较慢,且在高电位下的斜率值远小于Pt/C-Ni,这保证了Pt@NiO-Ni在实际器件应用中的相对较低电压。图5b显示了电流密度与极化曲线的Δη/Δlog|j|之比,表明Pt@NiO-Ni在高电流密度下仍具有良好的质量传输能力。此外,图5c和d通过接触角测试和工业显微镜捕捉的气泡脱附过程,展示了Pt@NiO-Ni电极的超亲水性,这有助于产生更小的氢气泡,加速气泡脱附,抑制电极极化,使其更适合在高电流密度下工作。

图6:DFT计算分析Pt和NiO异质结构对HER活性的影响

图6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进一步分析了Pt和NiO异质结构在碱性条件下对HER活性的影响。构建了两层原子厚的Pt团簇在NiO(111)表面上的模型,模拟异质结构。图6a和b展示了碱性HER过程的自由能变化和原子配置,结果表明NiO的存在促进了Pt位点下水的解离,显示出Pt-NiO的Pt位点比Pt(111)具有更高的HER活性。Ni位点的OH吸附能力更强,抑制了OH⁻的脱附过程,表明Pt位点是活性位点而非Ni位点。Pt位点的H吸附能力适中,表明Pt原子是Pt-NiO的活性位点。Ni和Pt位点的OH吸附能力差异归因于Ni的低电负性和向OH基团转移更多的电子,导致更强的相互作用。图6c展示了Ni和Pt的d轨道态密度(DOS),结果表明Pt在Pt-NiO上的d带中心因与Ni d轨道耦合而上移,导致Pt在Pt-NiO上的OH吸附能力更强。因此,NiO基底调节了Pt原子的电子性质,增强了Pt位点的OH吸附能力,从而提高了Pt-NiO的HER活性。



总结展望


总之,本研究成功开发了一种通过液态焦耳加热生长的金属(铂Pt)-非晶氧化物(氧化镍NiO)异质结构催化剂Pt@NiO-Ni,用于析氢反应(HER)的高效催化电极。该电极在碱性电解液中展现出卓越的催化性能,仅需100毫伏的过电位即可实现5000 mA cm⁻²的电流密度,并在1000 mA cm⁻²的固定电流密度下保持了500小时的稳定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以Pt@NiO-Ni为阴极、NiFe层状双氢氧化物为阳极的碱性水电解器在1.75伏特的电压下就能达到1 A cm⁻²的电流密度,性能优于先前报道的电解器,且接近某些阴离子交换膜水电解器。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和拉曼光谱等技术对Pt@NiO-Ni电极的形貌和组成进行了详细表征,确认了其金属-非晶氧化物结构。Pt@NiO-Ni电极的超亲水性表面有助于生成更小的氢气泡,加速气泡脱附,抑制电极极化,使其更适合在高电流密度下工作。此外,通过电化学阻抗谱(EIS)和循环伏安法(CV)测试,证实了Pt@NiO-Ni电极具有超低的电荷转移电阻和较大的电化学活性面积,展现了优异的电荷转移能力和快速的HER动力学。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进一步揭示了Pt和NiO异质结构对HER活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NiO的存在促进了Pt位点下水的解离,增强了Pt位点的OH吸附能力,从而提高了HER活性。NiO基底通过调节Pt原子的电子性质,增强了Pt位点的OH吸附能力,提升了Pt-NiO的HER活性。本研究不仅开发了一种高性能的HER催化电极,还为高电流密度下的电催化机制提供了深入的见解,为未来设计和制造高效、稳定的电催化电极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











文献信息:High‐Performance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Catalytic Electrodes by Liquid Joule‐Heating Growth. Xian He; Peng Du; Guangqiang Yu; Ruyue Wang; Yuanzheng Long; Bohan Deng; Cheng Yang; Wei Zhao; Zhuting Zhang; Kai Huang; Ming Lei; Xibo Li; Hui Wu. ISSN: 2366-9608 , 2366-9608; 

DOI: 10.1002/smtd.202300544. Small Methods , 2023, Vol.7(11)



超快高温焦耳热冲击技术推广



01


超快高温焦耳热冲击技术介绍

      焦耳高温加热技术,特别是闪蒸焦耳热快速焦耳热技术,是材料科学领域的一项重大革新。凭借其无与伦比的加热速度精确的温度控制,这项技术为材料制备和性能研究带来了全新的视角
该技术基于焦耳定律,通过大电流产生的电阻热,在极短时间内实现材料的快速升温,甚至能在1秒内将材料加热至3000-4000℃的高温。这种极速的温度变化为材料制备和处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焦耳高温加热技术显著超越了传统加热方法,如马弗炉和管式炉,其加热速度之快,远非传统加热设备所能比拟。

马弗炉、管式炉升温装置VS焦耳热升温装置

02


焦耳高温热冲击装置

     焦耳高温热冲击材料制备装置可实现毫秒级别升温和降温,能达到1秒内升温至3000K的效果,试验样品可以是薄膜、块体、粉末等。对比现在常用的马弗炉、管式炉升温慢、加热时间长等缺点,极大地节约了科研人员宝贵的科研时间,并且会有与马弗炉和管式炉不同的冲击效果。该装置可抽真空或者是通氛围气体使用,还可以根据要求进行定制。公司致力于实验室(超)高温解决方案。目前我公司设备已广泛应用于能源催化材料、石墨烯等二维材料、高熵化合物、陶瓷材料等材料的超快速高质量制备。


1)焦耳加热装置标准版



2)焦耳加热装置通量定制版


03


应用成果

向上滑动阅览

  • Ultrarapid Nanomanufacturing of High‐Quality Bimetallic Anode Library toward Stable Potassium‐Ion Storage. Angewandte Chemie., 2023. DOI: 10.1002/anie.202303600

  • Ultrafast Non-Equilibrium Phase Transition Induced Twin Boundaries of Spinel Lithium Manganate,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23.  DOI: 10.1002/aenm.202302484

  • High-temperature shock synthesis of high-entropy-alloy nanoparticles for catalysis.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2023. DIO: https://doi.org/10.1016/S1872-2067(23)64428-6.

  • Rapid High-Temperature Liquid Shock Synthesis of High-Entropy Alloys for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ACS nano., 2024. DOI: 10.1021/acsnano.3c07703

  • Rapid, in Situ Synthesis of High Capacity Battery Anodes through High Temperature Radiation-Based Thermal Shock. Nano Letter 2016, 16 (9), 5553-5558. DOI:10. 1021/acs.nanolett.6b02096.

  • High-Temperature Shock Enabled Nanomanufacturing for Energy-Related Applications.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20, 10 (33), DOI: 10. 1002/aenm.202001331.

04


仪器信息可参阅

公司官网:

https://www.zhongkejingyan.com.cn/

仪器信息网: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18239/


扫码联系客服
联系人:刘经理
联系电话:17362009197

科研云资讯
聚焦生化环材领域,致力于高校顶刊动态的快速传递,分享最前沿的学术讲座。
 最新文章